翻译生态学视角下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体系构建 翻译生态学视角下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体系构建一、翻译生态学研究概述 翻译生态学(translation ecology)是一个正在不断发展壮大的领域2003年,米歇尔克罗尼恩(M.Cronin)教授在其专著《翻译与全球化》(Cronin2003)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翻译生态学”的概念,从此,翻译生态学研究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在国内,近年来也出现了将生态学的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的学者,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胡庚申、许建忠等 虽然翻译生态学在我国的发展突飞猛进,但是翻译生态学的研究基本集中于译者主体性、译者能力、译本分析等方面,将翻译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翻译教学实践的研究则少之又少本文旨在通过梳理翻译生态学的研究成果,针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老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法 (一)教材编写有待完善 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起步较晚,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教材数量只占到所有学科的教材总量的六分之一教材的质量也参差不齐,有些教材的内容关注商务英语中某一领域的翻译如法律英语翻译,外贸英语翻译等,另有些教材只是把与商务知识有关的文章罗列起来,提供参考译文。
出现如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1.缺乏指导性以及系统性传统的教学内容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翻译能力,但由于缺乏对商务英语翻译的系统性讲解,无法窥见商务英语翻译的普遍规律,因此教学双方虽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是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 2.理论与实践脱离翻译理论的研究可以有效的指导翻译实践,因此二者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但是商务英语的翻译教材的内容多注重翻译技巧的讲解和词语的积累,很少涉及翻译理论的内容,因此翻译学习只能是“点对点“,而不能形成以点到面的效果 3.只重结果轻视过程大多数教材都只提供参考译文,而没有对参考译文进行详细的解读同时由于教师轻视翻译过程的分析,只讲解翻译的方法和技巧,而忽视翻译的文化因素,使得翻译学习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不仅挫伤了学生学习翻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不利于译者能力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二)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高校商务英语翻译教师应具备三个方面的素质:其一、翻译相关知识,主要包括语言能力,翻译实践能力和翻译理论知识和研究语言能力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多年的积累和实践才能达成当前的翻译教师语言能力有余但是翻译实践能力不足。
翻译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有相当程度的语言水平,接受过翻译理论和实践培训,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实战经验其二、商务专业知识目前,大多数商务英语的教师都是从英语专业“转行”过来,因此商务知识是教师们的“短板”,商务英语翻译教师尤其如此如果没有一定的商务背景知识,商务英语翻译的实践就无从下手,目前大多数商务英语翻译教师在商务英语翻译实践经验上严重不足,教学非常被动其三、教学能力随着大数据的到来和教学技术的发展,教学能力的外延已扩展至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和云数据等大数据时代资源的利用目前,多媒体课件和技术已经在现代高校教学中普遍使用,但是如何在课堂上利用云技术(云和移动互联网)、机器翻译(MT+PE)、协作(客户、翻译公司、译员全流程的协作)等先进的翻译平台进行有效的翻译教学是摆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三)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更新 黄友义(2005)指出,翻译人才的培养是保证翻译质量的先决条件目前我们商务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即学生进行翻译练习,教师提供参考译文,通过参考译文教师帮助学生找出译文中的错误传统的教学法与社会对翻译的实际需求脱节,教学内容往往落后于社会的发展除此之外,由于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教学目标不统一,课程设置随意,教学内容混乱等因素,教学效果不理想,无法满足社会对高质量翻译人才的需求。
(四)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教材,知识传播的途径通产为单向即教师向学生,教学过程一般沿用“教师举例—学生试译—教师评价”的方式,对其中的翻译理论和技巧进行讲解,再从其他材料选一些“合适”的句子或段落供学生进行练习这种教学缺少课堂讨论、模拟演练以及师生交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无法得到充分的调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主动寻求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体系的生态化构建 (一)翻译教材的生态化 翻译教材的生态化就是以翻译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系统地、科学地编纂与翻译实践相联系的权威商务英语翻译教材,解决教材缺乏指导性和系统性、理论脱离实际和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生态化的教材以教材整体为一个生态,利用真实商务英语语境中出现的文本为例,语言提高与翻译能力提高相联系,翻译练习和翻译能力讲解相关联同时教材要着力解决重结果的问题,更多的关注怎么样有效的提高翻译的结果翻译是语言之间的转换,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因此翻译也是跨文化沟通的一种方式,在生态化的翻译教材中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翻译中如何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也是编纂的重点之一。
(二)师资水平的生态化 1.招募具有商务知识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商务英语教师的商务知识的匮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其中之一的办法就是招募具有商务知识的人才,通过授课、讲座等方式,提高学生和其他教师的商务知识,为商务翻译的实践打好基础2.为教师提供翻译实践的平台和机会高校普遍开展校企合作,通过这种方式,广泛地开展和企业的合作,从根本上使教师能够成为胜任教学的职业译者,成为“名副其实”的翻译教师 3.开设翻译研修班对于翻译的“门外汉”,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翻译人员并非易事通过开设翻译研修班,优势资源的整合,通过对高校翻译教师分批分层次的培训,使他们在理论水平上以及实践能力上得以提高同时,研修班可以为全国翻译教师开创一个交流平台,使他们能够对某些难点和疑点向知名专家请教,与广大同行探讨争论,从而使他们的思路变得更加开阔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生态化 人才培养模式的生态化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其一将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按照翻译生态学理论框架划分为翻译研究、翻译技巧、翻译技术、翻译批评和翻译欣赏等多个模块;或者也可以按照社会的需求度将商务英语翻译按文体类型划分为商务合同翻译、商务信函翻译、商业广告翻译、产品说明书翻译等模块。
根据教学的定位和市场导向,使学生从中选取模块进行组合,使他们真正能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其二是在培养途径上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选择通过讲座、中期测试评估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身的能力,并根据就业情况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和培养途径,从而为未来学业及就业做出计划其三是教学评估和评测因人制宜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让学生参加期末考试或者撰写论文外,选择以完成具体翻译作品或项目的方式完成考核 (四)教学方法的生态化 教学方法的生态化是依托生态学原理,摈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中目前依托建构主义理论提出的抛锚式学习和认知学徒制值得借鉴抛锚式学习,是将教学“锚接”于有意义的问题求解环境中,这些有意义的问题求解环境被称作“大环境”,因为它包括复杂的环境要素,要求学生系统地解决一系列相关问题每个环境能够支持学生进行持续的探索,学生能够在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内从多种角度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持续的求解,而且各个“锚点”都能够提供多课程的延伸 三、结语 商务英语翻译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中介手段作为培养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主要阵地,高校的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应该系统地、科学地开展教学。
通过分析翻译教学在教学方法、师资水平、人才培养模式和教材等问题的主要根源,本文从翻译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科学体系,这一研究对未来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