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湖阴先生壁的翻译和赏析书湖阴先生壁的翻译和赏析 《书湖阴先生壁》创作背景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王安石于神宗熙宁九年(1076)二次罢相后,直到哲宗元祐元年(1086)因病逝世,在金陵郊外的半山园居住长达十年据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王安石故居距城七里,距紫金山亦七里,路程恰为由城入山的一半,故安石晚年号半山老人,园亦因此得名在这段时间里,王安石与隐居紫金山的杨德逢交往甚密在王安石诗集中,作者所写有关杨德逢的诗,至今尚保存在十首以上其中《示德逢》七律一首,对了解杨的为人较有帮助诗一开头就说:“先生贫敝古人风,缅想柴桑在眼中柴桑”是陶渊明隐居之所,可见王安石是把陶杨看成同一类型的人物的 李壁说作者和杨是“邻曲”,其实杨居山而王居园,并非近邻所以王安石有《招杨德逢》七绝云:“山林投老倦纷纷,独卧看云却忆君尚无心能出岫,不应君更懒于云是希望杨尽快到半山园来晤聚而从此题壁诗第二首来看,显然王安石是写他在杨家里午睡的情景可见两家住处并不很近半山园约落成于元丰二年至五年(1079—1082)之间,这首诗应当是元丰前期的`作品李壁注引《冷斋夜话》:“山谷(黄庭坚)尝见荆公于金陵,因问垂相近有何诗,荆公指壁上所题两句‘一水护田’云云,此近所作也。
如此说可信,而黄庭坚仅在元丰三年(1080)下半年由汴京到江南,则此二诗或即这一年暮春时所作 《书湖阴先生壁》原文及翻译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 其一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其二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译文: 其一 长把茅草屋檐扫干干净净无鲜苔,花木规整成行成垅是你亲手培栽 一条流水护着田将丛绿缠绕如带,两山排列矗立把碧清的翠色送来 其二 郊野桑枝招展,柳丝繁花装点春的容颜,风把香味收起悄悄的吹过墙垣 黄鸟数声啼叫惊起了午间的残梦,疑疑惑惑,我还以为身在旧居半山园 赏析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这两首诗都是题壁诗,其中第一首广为流传第一首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第二首诗中,作者将眼耳自身的通体感受,浓缩在二十八字之中。
所写虽片刻间景象,却见出作者体物之心细如毫发最后所写午梦残破颇有“梦里不知身是客”意蕴书湖阴先生壁的翻译和赏析)相关文章:1.2.3.4.5.6.7.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