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深密经》联合连词研究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08617284 上传时间:2021-11-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深密经》联合连词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解深密经》联合连词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解深密经》联合连词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解深密经》联合连词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解深密经》联合连词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深密经》联合连词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深密经》联合连词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解深密经联合连词研究 宋西玄摘要:解深密经是佛教十三经之一。本文以解深密经玄奘译本中的联合连词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连词的概念进行界定。其次,对解深密经中的连词进行分类,将其分为联合连词和偏正连词两大类,选取联合连词进行定性定量研究。最后,对解深密经中联合连词的特点进行归纳。关键词:解深密经;联合连词;特点本文系2019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课题名称:解深密经连词研究,课题批准号:CXJJS19021。马氏文通说:“凡虚字用以提承推转字句者,曰连字。”许嘉璐古代汉语:“连词是连接词和词组的。”刘景农汉语文言语法:“连词,是用来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词组或者句子的。”本

2、文将连词定义为:用来连接词、词组句子的虚词。学界对于连词的分类问题,颇具争议。例如,李佐丰古代汉语语法学指出:“根据所连接单位的不同,连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词语连词、句法连词和词句连词”马建忠和刘景农认为要依据意义分类。并将连词分为并列连词和偏正连词两大类。本文以刘景农先生对连词的定义分类为主要根据对解深密经的连词进行分类研究。一、解深密经中的联合连词联合连词是指所连接的前后几项在句法或意义上地位平等,不存在主次之分的关系的连词。解深密经中共计13个联合连词。根据所连接成分间的关系不同,本文将解深密经中联合连词分为四类:1.并列连词并列连词,是指用来连接意义和句法关系平等的几项的连词。在文中,

3、共有6个并列连词。以下分别分析:(1)及并列连词“及”字在解深密经中凡99例,用来连接两个或以上名词性词组或分句,可译为“和”“与”,例:众生为相缚,及为粗重缚;(卷一)一者执著补特伽罗及法愚痴。(卷四)解深密经中,“及”常连接两个名词性词组。在中,“及”连接前后两个分句,且“及”后省略主语“众生”。在中,“及”连接“补特伽罗”“法愚痴”两个名词性词组。(2)若并列连词“若”在解深密经中共计21例。用在名词性词语之间,表示并列,译为“和”“与”,例如:诸善男子、若善女人,皆应依此勇猛精进,当正修学!(卷三)如实了知有自性义,谓遍计所执、若依他起、若圆成实三种自性。(卷四)在中,“若”连接“善男

4、子”和“善女子”表示这两类人都应该怎样做。在中,两个“若”连用,连接三个名词性词组,即连接“编计所执”“依他起”“圆成实”三种自性性。(3)并在解深密经中只有1例“并”表并列,连接名词性词组,译为“和”“与”,如下:我于彼佛土曾见一处,有七万七千外道并其师首,同一会坐。(卷一)在中,“并”表示“外道”和“其师首”一同会坐,处在两个代词之间,表示并列。(4)与在解深密經中,共计37例表并列的连词“与”,连接的前后两项为名词性词语,译为“和”。例:胜义谛相与诸行相一向异相,不应道理!(卷一)世尊!奢摩他道与毘鉢舍那道,当言有异?当言无异?(卷二)在中,“与”连接“胜义谛相”“诸行相”两个名词性词组

5、。在中,“与”连接“奢摩他道”“毘鉢舍那道”两个名词词组,表示并列关系。(5)及以“及以”由表并列的连词“及”“以”两词连用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和”,全文共计4例:以无量门曾说:“八支圣道所有自相、能治、所治、及以修习,未生令生、生已坚住,不忘、倍修、增长、广大。”(卷二)若由惛沈及以睡眠,(卷三)在中,“及以”连接几个动词性词组,用在最后一个动词性词组前,表示并列。在中,“及以”连接两个名词性词组,表示内心昏沉和睡眠的状态。(6)及与连词“及与”是由并列连词“及”和“与”联合而成的并列式合成词,在句中连接前后两项名词性成分,表并列,常做宾语,可译为“和”。在解深密经中共计

6、9例,例如:善男子!由真如作意,除遣法相及与义相;(卷三)一者、于喜乐欲财富自在诸欲乐中,深见功德及与胜利;(卷四)在中,“及与”连接两个名词“法相”和“义相”,作为除遣的对象,在句中作宾语。在中,“及与”连接两个名词性成分“功德”和胜利,做宾语。2.选择连词选择连词是指用在两个或多个成分之间,表示几项择其一的连词。在解深密经中,有两个选择连词,如下:(1)若选择连词“若”在文中共计14例,常用来表示几项之中选择一项,可译为“或者或者”,例如:譬如粪秽若多若少,终无有能令成香洁。(卷四)彼果相者,谓若世间若出世间,诸烦恼断,及所引发世出世间诸果功德,如是名为得彼果相。(卷五)在例中,两个选择连

7、词“若”连用,表示选择粪秽多或粪秽多少中的一种。在中,“若”连接两个相反的状态,在世间与出世间两种情况下选择一种。(2)或在解深密经中,连词“或”是表示选择时运用频率最高的连词,共计135例。其中,有单用一个“或”字表示选择的,共计33句。也有两个及多个“或”连用的情况,共计27句。两种情况均译为“或者”。例:善男子!如善幻师或彼弟子,(卷一)如是我今领解世尊所说义者:若于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中,假名安立以为色蕴,或自性相、或差别相,(卷二)在例中,把善男子比喻做善幻师或者善幻师的弟子中的一种,“或”在这里表示二中择其一。在例中,两个“或”字连用,表示选择,译为或者自性相或者差别相。3.

8、递进连词递进连词,是指连词所连接的前后两项在句法关系上平等;在意义上,后项是前项意义的更进一层。在解深密经中,共计5个递进连词。以下分别分析:(1)况在解深密经中,递进连词“况”只有1例,连接两个分句,可译为“何况”,表示递进关系。世尊!此圣教中修行苾刍,于胜义谛遍一切一味相尚难通达,况诸外道。(卷一)在中,指对于胜义谛遍遍一切一味相尚且很难通达,更何况这些外道呢?后一分句是前面分句意义的更进一层。(2)及在解深密经中,递进连词“及”也只有1例,如下:善男子!若于依他起相及圆成实相中,一切品类杂染、清净遍计所执相,毕竟远离性,及于此中都无所得,如是名为于大乘中总空性相。(卷三)在例中,这里的第

9、二个“及”译为“而且”,用来连接分句,表示递进关(3)何况“何况”由副词“何”与连词“况”构成,常用在后一分句中,表示递进关系。在解深密经中只有1例,如下:彼于真如正思惟故,心于一切细相现行尚能弃舍,何况粗相?(卷三)在中,“何况”连接的前后两分句,表示心对于一切细相尚且能舍弃,何况粗相呢?(4)乃至“乃至”由连词“乃”加动词“至”组成。连词“乃至”在解深密经中共计40例,用于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递进关系,译为“以至于”,例如:遍知义者,乃至所有品类差别所应知境。(卷三)当知能摄从第四地乃至佛地。(卷四)在中,“乃至”连接前后分句,是对遍知义的人所知道的事做进一步的说明。在中,“乃至”连接两个

10、名词,表示范围的递进。(5)非但由否定副词“非”和连词“但”复合而成,常用在表递进的前一分句,后一分句来说出更甚者。译为“不但”。在解深密经中,只有1例,如下:非但能令身财圆满,如来、菩萨住持威德,亦令众生身财下劣。在例中,“非但”指出了如来和诸菩萨威德住持不但能使身财圆满,而且能另令众生身财下劣。表递进关系。4.承接连词承接连词是指连接两个在动作或事例上有先后之分词语的连词。在解深密经中有两个承接连词,如下:(1)而在解深密经中,承接连词“而”共计32例,用于连接词组或分句,例:从杂染缚相而得解脱,彼亦除遣。(卷三)爾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卷五)在例中,表示事理上的前后相承。在例中

11、,也是表示事理上的前后相承,想要重新宣告此义,就说颂曰:(2)则在解深密经中,承接连词“则”共计11例,用来连接分句,表示顺承关系,译为“那么”“就”。例:若无有生,则无有灭;(卷二)若与赤染色合,则似琥珀末尼宝像;(卷二)在上述两例中,“则”则均用于连接分句,与前分句相承,译为“那么”。二、解深密经联合连词的特点(一)不同的连词,连接对象不同。根据对解深密经联合连词全貌的描写,可以发现并列连词和选择连词主要连接词和词组。递进连词、承接连词主要用于连接分句。(二)单音节连词仍然占优势,但出现双音节化趋势。从历时角度来讲,将中古文献解深密经中的连词与上古文献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左传中连词进行对比。可

12、发现解深密经中,有13个连词为上古连词:“及、若、与、或、况、而、则、即、虽、以、故、是故、然”,在上述五部上古文献中有用例,可以发现上古以单音连词为主。有8个连词为中古新兴连词:“设、唯、并、何况、及以、及与、乃至、非但。”中古新兴连词以双音节连词为主。结合解深密经全文连词描写,可以发现单音节连词共计591例,双音节连词共计97例。单音节连词占比86%,单音节连词仍然占优势,但已出现双音化趋势。参考文献:1 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古代语言研究室编.古代汉语虚词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 (唐)玄奘译.解深密经M.上海:老古文化出版社,1984.3 赵锭华.解深密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4 吕叔湘、王海棻. 马氏文通读本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5 刘景农.汉语文言语法M.北京:中华书局,1994.6 李佐丰.古代汉语语法学M.北京:商务印书社,2004.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