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荀子》成语的修辞格探究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9KB
约5页
文档ID:208539030
《荀子》成语的修辞格探究_第1页
1/5

《荀子》成语的修辞格探究苗传美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摘要】《荀子》是先秦古籍中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是研宄上古汉语的重要语料由《荀子》产生的大量成语在修辞格的运用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关键词】《荀子》;成语;修辞格 引言我们以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对成语的定义作为选取《荀 子》成语的重要标准,并参照韩娟(2005)的《<荀子>成语研究》,统计 出《荀子》中的73条成语,重点分析《荀子》中成语的修辞格一比喻1.1明喻明喻是指既出现木体、乂出现喻体,并用“如”、“犹”等比喻词来连接的修 辞方式例如:(1) 安如磐石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磐石;寿于旗翼《荀子?富国》)像磐石一样安稳不动,形容稳固,不可动摇明喻将木体和喻体两个木质不同乂有相似点的事物连接起来,形象牛.动,奇 巧新颖1.2暗喻木体和喻体也都出现,同明喻相比,在形式上更为紧凑暗喻在古代汉语里 一般是木体与喻体直接结合例如:(2) 口耳之学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何)足以美七尺之 躯哉!(《荀子?劝学》)指只知道耳朵进U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比喻没有真正的学识。

后也指从道听途说中获取的片断知识《荀子》中的这些成语都是喻体在前,本体在后,结构上借“之”满足成语 的“四字格”的需要1.3借喻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用成语做喻体,表示比喻意义例如:(3) 以指挠沸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荀子?议兵》)用手指去搅开水,比喻不自量力,一定失败直接用喻体表现本体具冇含蓄凝练、形象生动的特点二夸张夸张,是指故意言过苏实,对客观的人或事物做出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 使表达的内容更加突出,更富冇感人的力量,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 《荀子》成语中较典型的夸张主要有两类:2.1夸大夸大指的是一般把事物往大、多、快、强……处说,例如:(4) 以一持万法先王,统礼义,一制度,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荀子?儒效》)通过“一”与“万”数量上的夸张,强烈的突出了抓住关键的重要性2.2缩小缩小指的是一般把事物往小、少、慢、弱……处说,例如:(5)反手可得:诛旦公,定楚国,如反手尔《荀子?非相》)只要轻轻的翻转一下手掌就可以得到,形容非常容易得到这里是夸张的表 述事情容易办成的程度,或某样东西很容易得到夸张的运用使得《荀子》成语所要表达的效果更鲜明突出,所要表达的愿望 和感情更加强烈。

三借代借代也叫“代称”,是不直接说出所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个人或 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语言的形象 性与幽默感例如:(6) 不失毫厘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豪(毫)厘,无它道焉,己乎行 之矣《荀子?儒效》)毫厘,很小的重量或长度单位,这里用“毫厘”代指“极小的差错或过错”, 形容不出一点差错,做得十分完美四排比排比是指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 列起来,使内容和语势增强例如:(7) 规矩准绳故绳墨诚陈矣,则不可欺以曲直;衡诚县矣,不可欺以轻重;规矩诚设矣, 不可欺以方圆;君子审于礼,不可欺以诈伪《荀子?礼论》)规,画圆的工具;矩,画方的工具;准,量平的工具;绳,量直的工具指 应当遵守的标准法则用排比法构成的成语,信息含量大,思想内涵丰富,奋助于表达丰富的情感五对偶对偶式成语一般结构相同、意义对称,音节整齐匀称,意义凝练集中,表达 的是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对偶一般分为正对和反对5.1正对正对是指在内容上从两个侧面来说明同一个道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 例如:(8) 博闻强识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

《荀子?解蔽》)博,广博闻,见闻识,通“志”,记忆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正对使《荀子》成语层次清晰,结构紧凑,节奏鲜明《荀子》里类似的成语还有“令行禁止”、“暖衣饱食”等等5.2反对反对是指在内容上从互异的两个方面来解释道理,表示相异的关系,借正反 之间的对比,突出事物的本来的特征例如:(9) 以一持万法先王,统礼义,一制度,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荀子?儒效》) 用“一”与“万”数量上的对比,使“抓住关键”的重要性更加鲜明突出,强调抓住关键,就可以控制全局对偶的使用使《荀子》成语意义凝练集中,可以表达更为复杂的思想内涵,使《荀子》成语风格含蓄典雅,质朴缜密六对比对比就是把两个相异或相对的事物或两个相反的意思并列在一起,使它们互 相对照,以便突出事物或意思的正反面例如:(10) 冰寒于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冰,比起水来更冷一些,多用来形容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得到提高把 “冰”与“水”两个相对的事物罗列在一起,以突出中心思想对比的使用使《荀子》成语的意义更加集中、鲜明突出,褒贬分明,事理和 语言色彩更加鲜明七警策一些句子语言简练,含义丰富,使人们读了以后在处世、修身等方面受到启 示并有所警示,修辞学上称这种方法为警策。

例如:(11)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蓬昔生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形容只冇生活在好的环境里, 才能得到健康的成长用来告诫人们要选择一个好的环境生活警策的使用使《荀子》成语内涵丰富,言简义丰,蕴含丰富的哲理思想,能警策动人,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小结《荀子》成语修辞格的运用中,比喻、对偶、警策用得较多,其次是借代 《荀子》中很多成语还存在多种修辞手法并用的情况,丰富了成语的内涵,增强 了成语的艺术表现力参考文献[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韩娟.《荀子》成语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作者简介:苗传美(1990—),女,汉族,籍贯:山东临沂,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