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中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学案

上传人:c**** 文档编号:208428388 上传时间:2021-11-0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9.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高中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化学】高中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化学】高中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化学】高中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化学】高中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高中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高中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学案】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 从得氧和失氧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2、 从化合价变化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被氧化、被还原等概念。3、 了解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知识重点】从化合价角度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知识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与四个基本类型的关系【知识内容】问题 1: 已经学过的化学反应分成哪几种类型?分类标准是什么?各举一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Fe2O3+3CO高温2Fe +3CO2反应属于何种基本反应类型?探究 1(一) 从得氧失氧角度来分析:Fe2O3+3CO高温2Fe

2、+3CO2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问题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分别独立进行的吗?1. CuO H2Cu H2O 从 CuO 来看是反应,从 H2来看是反应。2CO2+C=2CO ,从 CO2来看是反应,从C 来看是反应 。3C+H2O=CO+H2,从 C 来看是反应,从H2O 来看是反应 。结论:探究 2(二)从化合价升降角度来分析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Fe2O3+3CO高温2Fe +3CO2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练习 1、标出下列指定元素

3、的化合价H2S、SO2、SO3、H2SO4、BaSO4;CH4、CO、CO2、H2CO3、 NaHCO3、CaCO3;练习 2、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判断下列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1.NH4HCO3 =NH3 +CO2 +H2O 2.CaCl2+Na2CO3 = CaCO3 +2NaCl3.2Na+2H2O = 2NaOH+H2 4.2NaCl2 2NaCl 问题 3:氧化还原反应是否一定要有氧的参与?结论:探究 3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请把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的关系填入下图中结论【巩固练习】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4、- - -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3CuS + 8HNO3(稀 ) 3Cu(NO3)2+ 2NO + 3S + 4H2O B.6KOH + 3Cl25KCl + KClO3 + 3H2O C.Ba(OH)2 + Na2SO4 = BaSO4 + 2NaOHD.Fe2O3 + 2Al Al2O3 + 2Fe 2、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2Fe + 3Cl22FeCl3B. .NH4HCO3NH3 + H2O + CO2C CaO + CO2 = Ca

5、CO3D. Cl2 + H2O = HCl + HClO【学案】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 应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分析氧化还原反应2、 理解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与电子转移的关系。【知识重点】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子得失的关系【知识难点】学习用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内容】探究一 在 氧化还原反应中,为什么发生元素化合价能升降?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讨论 2Na Cl2 2NaCl ,2H2 Cl2 2HCl ,在这两个反应中,化合价的升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阅读课本,回答化合价升降的原因: 原因 原因思考:得失电子总数与化合价升降总数有何关系?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6、f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总结:电子对偏离电子对偏向共用电子对偏移失去电子得到电子电子得失电子转移结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氧化反应的实质是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定义:凡是有 _转移( _或 _)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探究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之一-双线桥法双线桥的箭头从左指向右连接不同价态的_种元素线上标明_ 、_ 、 _等内容 (注意得失电子守恒)。 电子转移数以a be形式, a 表示原子个数,b 表示每个原子得到或失去的电子数, a=1 或 b=1 时可省略

7、不写例Fe2O3+3CO高温2Fe +3CO2, 练习:用 “ 双线桥 ” 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并指出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物质是什么?。Zn + H2SO4= ZnSO4 + H22Al+3H2SO4 = Al2(SO4)3 3H2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KClO3= 2KCl + 3 O2思考:化学反应中,得到电子总数和失去电子总数有何关系?【学案】氧化还原反应第三课时【学习目标 】1、 理解氧化剂、还原剂的含义2、 了解中学化学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

8、剂【知识重点】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知识难点】学习用单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内容】探究一 、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还原剂:【探究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之一-单线桥法 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的_元素原子间得到或失去电子的情况 箭头由 _原子指向 _原子线桥上只标_的数目,不标“得” “失“字样练习:用单线桥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1、2FeCl3 + Cu = 2FeCl2 +CuCl2 2、Zn + H2SO4 = ZnSO4 + H2是氧化剂,是氧化剂,是还原剂,是还原剂,【探究三】常见氧化剂和常见还原剂在所学过的反应中,哪些物质属常见氧化剂,哪些

9、物质属常见还原剂? 整理:常见氧化剂:等;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常见还原剂:等。小结:【讨论】: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本身所发生的反应,所含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情况、及电子得失情况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的关系:【知识检测】1、Zn + H2SO4 = ZnSO4 + H2 被氧化的元素是,发生氧化反应的元素是,被还原的元素是,发生还原反应的元素是,氧化剂是,还原剂是,具有氧化性,具有还原性。2.用 “ 双线桥 ” 、

10、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并填空:( 1) C + 2H2SO4(浓) =CO2 +2SO2 +2H2O 被氧化的元素是,发生氧化反应的元素是,被还原的元素是,发生还原反应的元素是,氧化剂是,还原剂是,具有氧化性,具有还原性。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学案】氧化还原反应第四课时【学习目标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知识重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知识难点】电子守恒规律【知识内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什么

11、是氧化性?什么是还原性?原子或离子得电子能力,物质氧化性原子或离子失电子能力,物质还原性1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判断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2H2S+O2=2S 2H2O, 4NaI+O2+2H2O=2I2+4NaOH, Na2S+I2=2NaI+S ,判断氧化性强弱顺序是()A.O2SI2 B.SI2O2 C.I2SO2 D.O2I2S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条件来判断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7 页,共 8 页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4.通过与同一

12、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1)Fe+S = FeS (2)2Fe+3Cl2=2FeCl3 结论: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得电子总数 =失电子总数?化合价降低总值=化合价升高总值某氧化还原反应可表示为:N2H5+4Fe3+ 4Fe2+Y+ ,若作为还原剂N2H5+ 只生成一种氧化产物,这唯一氧化产物是()?A NH3B N2 C NODNO2 2 价态规律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3 转化规律相邻价态之间转化最容易只靠拢不交叉同种元素相邻价态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