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c**** 文档编号:208428352 上传时间:2021-11-0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00.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结】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总结】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总结】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总结】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总结】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总结】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结】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三知识点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概念: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空间单位.区域的属性:一定的面积、形状 、范围、边界、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区域的特征:差异性(行政区边界明确,干湿地区边界具有过渡性),整体性(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东北平原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4下面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共性都是平原地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地理环境差异地理位置位于北纬 30 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北纬 43 48 ,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

2、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土地条件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土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少黑土分布广泛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多。矿产资源条件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人类活动差异农业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油菜、棉花等作物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备注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其他生产活动工业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轻工业:依托当地发达农业基础发展重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

3、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商业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长江中下游平原由若干平原组成,水系密布,土质黏重,影响早期的农业生产,由于船的使用,稠密的水系反而促进了发展6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初期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转型期人地矛盾尖锐;再生阶段人地关系由紧张走向协调7地理信息技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等8遥感( RS) :原理:不同的地面物质和地面物质的不同状态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不

4、同。b、应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广泛应用,除了森林火灾、洪水监测外,还广泛应用于农业、地质、海洋研究、环境监测等许多方面。9全球定位系统(GPS) : (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2)特点:全能性 (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3)地位: GPS 卫星星座由 21 颗工作卫星和3 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全球任何地点在任何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颗GPS 卫星。无论是在何时何地,只要拥有GPS 信号接收机,就能提供准确的三维信息(经度、纬度和高度)和时间。四颗卫星可确定运动物体速度。(4)组成:空间部分CPS

5、卫星星座、用户部分GPS信号接收机、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10. 地理信息系统( GIS) :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汁算机系统,称为“ 地理信息系统 ” ,简称 “GIS”。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 - - - - - - - - -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 - - - - - - - - -2 功能: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查询检索、空间分析等功能,还可对区域内自然资源和条件、区位和交通条件、人口和劳动力条件,以及经济

6、和社会条件进行更精确的分析、评价。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11. 地理信息系统( 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已得到推广,如110 指挥系统、 119火警指挥系统, 120 急救指挥系统等。12数字地球: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数字地球是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 发生在干旱、 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区的土地退化现象,由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影响,

7、主要有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2西北地区范围:地形区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行政区划范围:包括新、宁、甘(北部) 、内蒙古(大部) ;这里所说的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mm 以下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地形特征: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东西部地形差异大,东西部以贺兰山为界气候特征: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成因:深居内陆,原理海洋,高原山地阻隔水汽难以深入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西部东部降水少以下以上多距海远近远近载畜量小大自然景观沙漠、戈壁荒漠草原、草原干湿地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半

8、干旱地区农业特色绿洲农业草原畜牧业、灌溉农业4. 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物质条件 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变率大,多雨年抑制荒漠化,少雨年加剧荒漠化进程。5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人为因素破坏原因与典型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如鄂尔多斯沙区、 内蒙古东部的库仑旗等地)一些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固沙、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

9、的植被遭破坏过度放牧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掘井引起斑点状荒漠化圈过度开垦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区域西部贺兰山东部地形山地和盆地高原特征山脉和盆地相间分部坦荡辽阔地形区准格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 - - - - - - - - -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 - - -

10、- - - - - -3 产,特别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沙质土壤区6、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治理重点:以防为主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固沙植物:梭梭、柠条、沙拐枣)治理重点: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治理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生物措施:绿洲外围封沙育草、绿洲前沿营造防沙林带、绿洲内部农田防护网)(工程措施:缺水地区沙障工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为保护包兰铁路不受腾格里沙漠侵袭)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

11、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控制人口增长7森林的作用: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8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存在原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难以通行开发较晚热带雨林分布: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由南北纬15一 25。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片集中分布区。9.热带雨林全球生态环境效应: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深刻地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世界生物基因宝库。10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12、,充足的热量、丰沛的降水和连续不断的生长季节。雨林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雨林生态脆弱性:热带雨林中土壤贫瘠,养分主要集中在植物体内,雨林被毁很难恢复。11全球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根本原因:人口的增长和贫困,发达国家的无度需求和跨国投资手段。12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13. 雨林的保护措施: (1)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2)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3)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4)

13、建立国际基金(5)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结合(6)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地区的机会。14. 湿地包括沼泽、河湖、沿海滩涂,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 。三、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条件: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且消费量大于生产量随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和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量增加,能源缺口扩大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交通发

14、展受黄河和太行山影响大。2能源基地建设措施: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3变输煤为输电优势: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减轻交通压力、拉动相关产业发展4能源的综合利用:山西产业结构的变化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 - - - - - - - - -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 - - - - - - - - -4 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单一,经

15、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六五时期,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构建了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三条产业链。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产业结构由单一结构变为多元结构、原料工业超过采掘业占主体地位、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效益提高。5、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的背景:大面积开挖地表,排弃大面积土石,若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2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提高煤的利用技术调整产业结构:a、对原有重化工业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b、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比重(环境

16、问题的根源: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三废”的治理:煤矸石发电供热回填;煤泥干燥后再利用;废气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废水沉淀池净化。6田纳西河流域的基本情: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属于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7.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因此应保护好它的植被生态;河流是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河谷平原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因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8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地形:多山,地形起伏较大利: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弊:使得陆路交通不便,河运突出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水系: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河流水量不稳定。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磷、锌、云母等。9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1土地退化长期高强度地种植棉花,造成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