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高考历史必备:高中历史重点知识总结2

上传人:c**** 文档编号:208420420 上传时间:2021-11-07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159.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结】高考历史必备:高中历史重点知识总结2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总结】高考历史必备:高中历史重点知识总结2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总结】高考历史必备:高中历史重点知识总结2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总结】高考历史必备:高中历史重点知识总结2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总结】高考历史必备:高中历史重点知识总结2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总结】高考历史必备:高中历史重点知识总结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结】高考历史必备:高中历史重点知识总结2(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 中 历 史 重 点 知 识 总 结单元一 祖国历史的开端(先秦)一、阶段特征:本阶段讲述从公元前2070 年夏朝建立到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统一的中国历史,简称先秦。此阶段时间跨度大,社会性质变化-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又进入封建社会。 其中夏商西周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鼎盛时期,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 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和祖国走向统一的时期。(一) 、政治 -由奴隶社会到统一的封建社会:1、夏商周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时期,井田制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基本制度。2、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各民族的融合,封建经济的发展

2、促进了统一趋势的出现。3、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关系的变革,春秋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百家争鸣理论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二) 、经济 -奴隶经济到封建经济1、夏商周奴隶社会的农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井田和贡赋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2、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使用和推广, 井田向私田过渡, 齐国的 “ 相地而衰征 ” ,鲁国的初税亩推动土地私有化; 战国时期的变法, 尤其是商鞅变法彻底废除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建立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三) 、民族 -华夏族为核心的民族融和中原华夏族, 周边的匈奴, 东胡,戎,羌等,通过战争和交流, 加速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四) 、文化

3、 -封建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孔子和老子分别创立了儒家和道家学派,反映了春秋时期奴隶制度瓦解的状况。2、战国时期,形成了 “ 百家争鸣 ” 的局面,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分别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发表对社会变革的看法,提供不同的哲学, 伦理和治国思想, 对后代影响十分深远。3、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历法,物理和中医有了相当发展,许多成就位居世界前列。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表现. 三大发展趋势: 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由分裂割据走向政治统一; 民族冲突走向融合。表现: (1)经济上铁器牛耕使用推广,私田逐渐取代了井田,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取代了奴隶生产关系; 政治上各国的改革变法, 包括

4、春秋时期的改革和战国的商鞅变法, 逐步建立了新的封建制度; 思想上奴隶社会礼制崩溃, 在百家争鸣中形成了各种封建治国思想,特别是法家更反映了封建制度的需要。(2)经济上封建经济发展,各地经济联系增强;政治上争霸和兼并战争实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32 页 - - - - - - - - -现了局部统一, 为大统一准备; 制度各国变法逐步形成统一的制度准备;理论上法家思想提倡中央集权, 为统一提供理论依据; 民族上, 华夏族和周边民族融和为推动统一;长期战乱,人心渴望统一。(3) 周边匈奴,东胡,戎,越等和华夏族通过

5、战争,交流等逐渐趋于融合。三、商鞅变法的背景 ,目的,性质,内容和评价 . 背景: (1)经济-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已大多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2)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贵族矛盾深刻,纷纷要求改革建立地主阶级统治;(3)政治-诸国争霸 ,兼并富国强兵的需要 ;(4)理论-法家理论初步形成,要求改革变法加强集权;(5)直接 -秦孝公的支持和商鞅的策略. 目的-富国强兵 ,争霸天下 . 1 性质-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 . 认识:中国治国思想由儒法道佛组成.儒家有利缓和矛盾维护统治,法家有利加强专制集权 ,道家恢复经济 ,佛道麻醉人民 . 五、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现代价值 . (1)春秋创立 -孔

6、子提出仁 ,礼,主张以德治国 ,主张逐步改良 . (2)战国发展 -孟子仁政 ,重民,反对苛政 ,保证农时 ,宽刑薄税 . (3)秦朝摧残 -秦始皇焚书坑儒 ,儒家由民间转入地下 . (4)西汉独尊 -董仲舒改造 ,吸收法道 ,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儒家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正统思想 . (5)宋朝系统 -朱熹吸收佛道思想 ,将儒学发展为理学 ,提出 ” 存天理 ,灭人欲 ” 的主张 ,实际是为封建纲常辩护 .儒学系统化 ,但也逐渐失去活力 . (6)明清受批 -四书五经僵化了思想 ,李贽指责批判孔子 ,揭露道学虚伪 ;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提倡法制 ;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王夫之提出朴素辨证

7、,发展的思想 ,主张革新. (7)近代崩溃 -在戊戌变法后开始受到批判,新学的传播 ,科举的结束都是对儒家的打击;新文化运动中彻底被批判,儒家失去了其主流地位 ;1949 年后儒家受极左思潮影响 ,被当作封建糟粕完全否定 . (8)新的曙光 - 新时期以来 ,儒学对东南亚 ,东亚等国经济发展 ,社会稳定 ,发挥了积极作用 . 现代价值 和谐论 ;统一观 ;重视德化 ;重视家庭人伦;民本思想。2 单元二 封建国家大一统(秦汉)一、阶段特征:本阶段讲述从公元前221 年年秦始皇统一到公元220 年东汉灭亡的中国历史, 简称秦汉。此阶段是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高峰,即封建大一统时期。 其中秦朝是第一精品学

8、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32 页 - - - - - - - - -个统一的封建多民族国家, 西汉巩固了多民族的统一封建国家,东汉是封建统一走向分裂的时期。 这一时期, 中国社会的的政治大一统和专制集权格局,经济的封建农工商结合的自然经济格局,多民族交流融合的格局, 大开放中心性外交的格局,应用性的科技文化格局基本定型,对后代影响十分深远。(一) 、政治 -封建大一统:大统一和制度形成;1、统一:秦朝顺应历史趋势,完成了中国历史第一次大统一,影响十分深远。2、制度: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为后代所沿用。两

9、汉从多方面发展和完善了这一制度。3、治国思想:治国思想趋于稳定,从法家,道家到改造后的儒家。(二) 、经济 -封建经济第一个高峰。此块属于星号一个核心 :皇权至高无上 . 两对矛盾含义和趋势 :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 ;中央集权的权力原则 -两者相互联系 .皇-相矛盾 ;中央-地方矛盾 . 五方面内容和趋势 :中央官制削弱宰相 ;地方官制分权弱权 ;选官制度不断强化 ;监察制度不断严密 ;法律体系日趋完备 . 六个阶段 :秦建立 ,汉巩固 ,隋唐完善 ,宋元强化 ,明清顶峰 .近代结束 . 两面影响 :前期积极为主 ,后期消极上风 .积极-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 ,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经济发展民族融合

10、 ,中华文明的连续稳定发展 ;消极-皇权暴政,激化阶级矛盾 ;保守阻碍新生因素。3 单元三 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 (魏晋南北朝 ) 阶段特征:本阶段讲述从公元220 年曹魏废汉到公元581 年隋朝建立的中国历史, 包括三国鼎立,西晋短期统一,十六国和东晋并立,北朝(北魏,东西魏,北齐周)和南朝(宋齐梁陈) 对峙等四个阶段。 这一时期, 政治分裂,政局动荡,但蕴含统一,经济江南持续开发, 民族出现大融合局面, 对外关系丝路中断, 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 、政治 -封建国家分裂和长期动荡;(二) 、经济 -南方的开发和北方的恢复。1、特点:江南开发中原相对缓慢,士族和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发

11、展,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各民族交流加强。(三) 、民族 -民族迁徙和大融合(四) 、外交 -暂时中断。由于受这一时期国家分裂和政局动荡影响,传统的丝绸之路不太畅通, 但佛教的传入出现高潮。(五) 、文化 -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一时期,应用科技方面的数学,农学,地理取得一批成果,佛教流行,道教变成统治阶级的宗教,文学承上启下,书法,绘画和石窟艺术取得重大成就。单元四 封建国家的繁荣(隋唐)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32 页 - - - - - - - - -一、阶段特征:本阶段讲述从公元589 隋朝统一到公元 907 年唐朝

12、灭亡,包括短暂的隋朝和唐朝两个历史阶段。 隋朝时间虽短, 历史地位十分重要, 为唐朝的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唐朝前期,形成封建社会繁盛局面, 安史之乱后, 唐朝走向衰落。 这一时期,政治清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封建经济全面繁荣;多民族国家得到重要发展和巩固;对外交往盛况空前;封建科技文化辉煌灿烂。(一) 、政治 -封建国家统一安定;1、隋朝完成大统一,从各个方面巩固了统一。2、唐朝初期,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行程了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3、隋唐从政治,经济,军事上开创和完善了封建制度,包括三省六部,科举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府兵制和募兵制。(二) 、经济 -封建经济全面繁荣。1、原因:国家统一,交

13、通发达,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民族交流,中外交往。2、表现:农业上经济重心南移和农产品商品化,手工业唐三彩和秘色瓷,商业的货币,市场发达,城市四大都市兴旺。(三) 、民族 -多民族国家发展巩固1、特点: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边疆各族都获得了重要发展建立了政权;中原和边疆交流密切, 促进了双方发展; 中央王朝政策开明加强了管辖和联系;唐朝的疆域空前广阔。2、中央采取开明灵活的民族政策,包括战争,管辖,册封,和亲,会盟,经济文化交流等。具体参看后表。(四) 、外交 -盛况空前。这一时期, 海陆交通空前发达畅通; 交往的国家地区空前广阔, 交往的形式和深度空前发展,交往的影响空前深远。具体参

14、看后表。(五) 、文化 -辉煌灿烂这一时期,应用型科技继续领先世界,唐诗辉煌灿烂,艺术多彩多姿。4 二、一分为二的评价隋炀帝. 功过都相当突出 . 功显著 :促成南北统一 ;设进士科 ,形成科举制度 ;修驰道 ,加强和北方联系 ;兴修大运河加强南北联系 ;加强和突厥 ,西域等的民族联系 ,并派人去台湾 ;对外开放 ,和日本,中亚,西亚等交流密切 . 过突出 :好大喜功 ,奢侈腐化 ,暴政,繁重的兵役劳役 ,严刑酷罚导致隋朝灭亡 . 三、封建社会盛世的出现的原因和认识. 原因:根本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适应,阶级矛盾相对缓和 .具体来说 ,(1)经过前朝农民起义冲击 ,农民得到一定生产资料;(2)后

15、继统治者进行政策调整励精图治-经济上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和资料,包括轻徭薄赋 ,劝课农桑 ,提倡节俭等 . 政治上革新制度 ,善于用人 ,革新吏治 ,反对腐败等 ; 民族上 ,政策开明 ,相互交流促进民族融合 ; 对外开放 ,兼收并蓄为我所用 ; (3)国家统一 ,社会安定是前提 .(4)其他方面 ,如生产工具改良 ,水利兴修等 . 表现:国家统一 ,社会安定 ,经济繁荣 ,文化昌盛 ,民族和睦 ,外交开放交流 .中华文明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32 页 - - - - - - - - -的影响不断扩大 .多民族国家

16、不断巩固 . 认识:盛世的创造者是劳动人民,但统治者也参与了创造,有时候还起到关键作用;盛世的本质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对协调;封建盛世由于封建经济和政治的内在矛盾,注定难以持久 .要形成盛世 ,要注意协调方方面面的矛盾. 单元五 封建国家继续发展(宋元)一、阶段特征:本阶段讲述从公元907唐朝灭亡到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包括三个历史阶段,907 年到 979年是五代十国,979 年北宋局部统一到1279 年元朝大统一期间是两宋和辽夏金元的对峙时期,1279年到 1368年是元朝的统一。(一) 、政治 -分裂走向统一和中央集权强化;1、分裂走向统一:这一时期,中国处于政治分裂时期,但逐渐走向元朝的大统一,而且统一的范围和深度远超秦朝和隋朝。元朝对边疆的管辖达到空前水平,特别是对西藏和台湾的有效管辖。2、中央集权强化:北宋从中央到地方采取分权和收权的方法强化了中央集权,基本防止了篡权和割据的政治现象;元朝形成中书省和行中书省制度,对后代影响至今。3、改革变法:一种是汉族政权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包括范仲淹的改革和王安石变法啊;一种是少数民族采取的封建化和汉化改革,例如阿保机,元昊,完颜阿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