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围观”的社会心态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8340684 上传时间:2021-11-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围观”的社会心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网络“围观”的社会心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网络“围观”的社会心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网络“围观”的社会心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络“围观”的社会心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围观”的社会心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观”的社会心态局长日记门、局长财产“公示”门为何各种“门” 事件你方唱罢我登场,好像没有停止的迹象?为何围观人数 也是越来越多?观察和理解中国互联网现象的文化与社会基础互联网带来了信息化社会,同时也带来了两股看似相 互矛盾的浪潮:一股是全球化浪潮,它似乎要抹平一切差 异,使世界变得同质化、扁平化;但是另一方面,被全球化 浪潮所裹挟和吞没的每个人、群体、乃至于民族国家又面 临着失去自我的焦虑,不甘于这样的结果,于是开始拼命 寻找新的自我身份的认同:如果大家都一样了,那么“我” 是谁? “我们”又是谁?正是这种寻找自我的愿望幻化为各 种形式并成为现在的热门话题,比如知识产权、隐私权、 国家利益

2、、公平正义等等,以多元化的价值与声音表达出 来,并失去了判断是非的统一标准。因此,只有同时看到 价值全球化与身份认同碎片化的并存,看到两者此消彼长、 相互渗透所形成的社会与价值地貌,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这 个时代。世界从总体上看似乎是平的,但仔细一看却布满 了深深的鸿沟与裂痕。这是我们观察和理解中国互联网现 象的文化与社会基础。当我们的身份认同无法从正面获得建立的时候,就只 好采用了 “否定的逻辑”这种矛盾的趋势与中国特殊的文化社会现状叠加在一 起,使中国的互联网显现出别样的景观。我们同处全球化潮流之中,也要寻找自己的价值认同, 但是人们在社会高速发展与变革中失去了可以凭借的心理 依托,找不到一叶

3、可以在疾风巨浪中安身立命的价值小舟, 只好伸手去抓那些漂流在身边的任何一根脆弱的稻草聊以 喘息。总体上看,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没有宗教基础、纲常伦 理也在各种冲击之下风雨飘摇、政治价值又无法一下子回 应和解决所有巨变中产生的问题,因此,当我们的身份认 同无法从正面获得建立的时候,就只好采用了 “否定的逻 辑”:既然无法从“我们赞同什么”中找到自我,只好从 “我们反对什么”中去寻找。因此,中国互联网上的价值与身份认同,在“舆论监 督”的面纱之下,以不断寻找否定与批判对象的形式建立起来。当对外的敌人出现,这种认同就以民族主义的面目 出现;而没有外在敌人的时候,就以批判时事政治、伦理道 德、官员行为的面

4、目出现,就像临时抓起的救命稻草,由 于不具有稳定性,需要不断地去抓,反而会不断加深自我 的不安全感。就像用于止痛的药物,每一次药效过去,下 一次都只能使用更大的剂量。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年来互联 网上的热门话题,从公款旅游、高价烟酒名表,到强奸嫖 宿、日记艳照,越来越火爆、刺激、不堪入目。不是这些 事情从前就没有,只是现在,只有这样的事情才能与人们 心理不断提高的兴奋点合上拍,从而浮出人们的视线。对于林林总总的互联网现象,把它看作与现实无关的 虚拟空间,或是现实危机的来源皆不可取,互联网不过是 现实社会与公众心理的延伸、拓展、承载与反映。只有社 会为人们提供了足以安身立命的建设性的正面价值,互联 网才不会成为单纯的破坏性与否定性价值的载体;只有社会 的现实机制理顺了,人们拥有了正常的问题反映与解决途 径,互联网才不会成为赌博般吸引眼球的话题引爆点;只有 现实中的法律规范有效延伸与适用于互联网,每个人才会 在互联网上如同生活中一般检点和规范自己的言行。(作者 为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副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