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事故的应急救援

上传人:菲*** 文档编号:208260013 上传时间:2021-11-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害事故的应急救援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伤害事故的应急救援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伤害事故的应急救援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伤害事故的应急救援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伤害事故的应急救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害事故的应急救援(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伤害事故的应急救援 一、止血 当一个人受伤时,尤其是动脉血管受到伤害时,会造成大量的出血,大出血使伤员快速丢失了有效的血容量,出现失血性休克,危及伤员的生命。因此,在事故发生时要学会识别出血的类型,准时阻挡血液外流。 1.出血的特征 1)动脉出血的特征:出血量大而快,常见到鲜红色的血液从伤口喷射而出,并有随脉搏跳动频率而不断射出。 2)静脉出血的特征:出血量比较小,多为暗红色的血液从伤口处涌出。 2.止血的方法 1)伤口较小时,应用压迫止血法止血,如是四肢出血应尽量抬高出血部位,以削减局部组织的血流量。 2)直接压迫法,出血量较大时,应用洁净毛巾等松软物用力地按压在出血部位;不要经常移开观看止

2、血效果,以免影响血小板的凝血止血效果。 3)指压法,发觉伤员大量出血时,马上坚决地用手指沿着出血血管的走向,在近心端以手指压到此部位的骨骼上。如手指出血,则在手指的两侧压迫动脉即可止血;如手掌出血,则用拇指和食指分别压迫手腕横纹稍上的内侧(此处各有一搏动点,即尺动脉和桡动脉)即可。 4)加压包扎法,此法对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出血最有效,适用于四肢和头皮出血的急救。用洁净的纱布或衣料盖住伤口,再用绷带或领带压包扎,假如身边没有消毒布,可撕下衬衣的一只袖子,并用火(如打火机或火柴的火)进行简洁的火焰消毒,在预备贴附伤口的那一面快速移动烘烤30秒左右,快速将衬衣布敷在伤口上,并加压包扎好。此法不易造成

3、并发症,颈部大血管出血,可用对侧上肢做支架加压包扎止血。 5)止血带法,此法仅适用于四肢大动脉出血,常用充气止血带和橡皮止血,也可用橡皮管、布带、绳索、三角巾或毛巾等代替止血带,其宽幅最好超过5cm ,在患肢伤口近心端绑扎,绑前先包一层布或单衣,以免皮肤、肌肉及神经被勒伤。如伤口仍在出血未止说明血带太松;但止血带也不可过紧,以免局部组织缺血而发生坏死,松紧程度以最松而又能止血为好。放松止血带时,应渐渐地松开,并用手指紧压伤口,以削减出血;假如上止血带时间过长(超过5小时)会引起肌肉坏死,发生“止血带休克”等现象,切不可用各种电线或铁丝来代替止血带。 6)药物止血法,可用凝血酶、X省白药或止血粉

4、进行外敷止血;或适量口服三七片、X省白药及白茅根煎剂等。 7)如伤员有明确的外伤(如坠落或遇车祸等),而无明显体表流血现象,应考虑有体内脏器裂开出血的可能,要快速将受伤人送到四周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及早地进行手术止血。 二、伤口包扎 1.伤口包扎的方法 受外伤的伤员经过止血后,要马上用纱布、绷带或洁净的毛巾等对伤员的局部伤口快速进行掩盖和包扎。现场的包扎可以起到压迫止血、削减感染、保护伤口、减轻疼痛等作用,防止进一步损害和避免伤口污染。 2.伤口包扎的原则: 洁:尽可能地留意无菌操作原则,削减伤口感染的机会; 快:包扎动作快速机敏,尽量削减出血; 轻:包扎动作轻松,打结要避开伤口和关节部位,以削

5、减疼痛; 准:包扎部位要精确,伤口要全部掩盖,范围要超过伤口边缘5cm-10cm; 牢:包扎要牢靠,既要松紧合适,又要避免绷带滑脱。 3.包扎的方法: 包扎的材料是纱布绷带和三角巾,可用一块正方形棉布,对角折叠成三角形,剪开即成为两块三角巾;假如紧急状况下也可以用洁净的衣服、床单、毛巾或头巾等来代替。绷带包扎的基本方法有: 环绕法:适用于额部、腕部及腰部受伤; 螺旋法:适用于四肢和躯干伤; “8”字法:适用于关节伤; 蛇形法:适用于固定敷料和夹板等,虽与螺旋法相似,但每圈互不掩盖。包扎时,如遇内脏器官和骨折断端的外露,不要任凭还纳,应将露出的组织包好或用搪瓷碗盖好后再包扎。 三、骨折固定 骨折是一种比较多见的创伤,假如伤员的受伤部位出现猛烈的疼痛、肿胀、变形以及不能活动等现象时,就有可能是发生了骨折。这时候,必需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快速、准时而精确地给伤员进行临时固定。发生骨折时假如骨折不固定就可能出现两种危害:一是猛烈疼痛引起疼痛性休克,二是可能进一步加重伤害。因此,在发觉伤员有骨折时,应作简易、牢靠的固定。骨折伤肢的固定可以削减伤员的疼痛,避免由于骨折端的活动损伤血管和神经,削减出血和感染的机会,便于伤员的运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