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数学】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全册

c****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53.85KB
约12页
文档ID:208140605
【数学】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全册_第1页
1/12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全册第一单元备课一、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通过第一学期 “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 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 厘米和1 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本单元共安排了 4 个例题例 1 统一长度单位例 2 及相关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例 3 及相关内容认识米用米量例 4 及相关内容认识线段量、画线段三、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 厘米、 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厘米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四、 单元教学重点: 1 、体验 1 厘米、1 米的实际长度2、会用厘米、米量物体的长度3、会量、画线段五、单元教学难点: 1 、建立长度观念,形成表象 2 、能直观辨别线段3、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六、单元施教措施: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 - - - - - - - - -1注意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统一长度单位,教材是从两种情况来说明的 教学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从一种情况来说明也是可以的 如只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但不论哪一种情况, 都确实要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认识长度单位, 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 厘米、 1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过去线段是从 “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来教学的, 现在教材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改编了教材因此教学线段时,不应再从线段与直线的关系来教学,而应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 如果教师要补充线段的练习, 尽量不要将直线与线段进行对比七、单元课时安排:约 4课时第二单元单元备课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 - - - - - - - - -王春英一、单元教学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实践活动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 减两位数的笔算。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 连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三、单元教学要求:使学生会计算 100 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3 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100 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四、单元教学重、难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加、减法估算五、施教措施: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六、单元课时安排:1、两位数加两位数3 课时左右2、两位数减两位数5 课时左右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 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 1 课时左右实践活动 1 课时左右二上数学第三单元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12 页 - - - - - - - - -亓雪梅一、教材分析这个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 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 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 分析现实问题, 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情感目标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合作学习的意识的同时, 渗透“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 的观念,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而乐于学习三 、 教学重难点1 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四、教学措施生活情景再现, 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初步感知角 然后让学生通过一些活动来进一步感知角,如用两根硬纸条做成活动的角 (能转成大小不同的角),用纸折成大小不同的角等教学角的认识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剪刀、吸管、水龙头等实物图形,指出这些物品上哪里有角, 教师用色线标出这些角 在此基础上, 教师把这些角画出来,告诉学生这些图形都是角, 并说明角的各部分名称 然后带着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 并转动出大小不同的角, 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观认识。

再让每个学生拿一张纸, 和老师一起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指出这些角的边和顶点引导学生观察国旗、椅子、运动员身上的角,说明这些都是直角再通过让学生折纸做直角, 加深对直角的认识 接着通过例 4 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 说明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一比,并教学用三角板画直角五、课时安排2 课时二上数学第四单元主讲内容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12 页 - - - - - - - - -亓雪梅一、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表内乘法,主要理解乘法的意义,读写乘法式子;乘法各部分的名称熟记 26 的乘法口诀;用乘法和所学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的知识点;能对16 的乘法口诀进行综合运用;学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 26 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 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目标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 爱劳动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乘法的含义 2、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四、教学措施1切实加强基础知识教学要特别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学习知识2组织好练习,使学生熟记26 的乘法口诀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 除了借助直观手段和实践活动, 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外,还必须有计划地组织练习,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3认真抓好“用数学”的教学教学中,注意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逐步增强学好数学的内驱力同时,在不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中,逐步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五、课时安排13 课时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备课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12 页 - - - - - - - - -王之玲一、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 以后还将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在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 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 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 - 概念教学 - 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 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材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的、感性的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但并不要求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名称例3 通过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认识镜面对称, 初步感受镜面对称的特点, 知道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现象中包含的重要数学思想三、单元教学目标:一、基础性目标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是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二、发展性目标1. 让学生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过程,体验局部与整体的关系2. 经历直观演示、 动手操作的过程,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四、 单元教学重点: 1 、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 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2. 能准确判断对称图形,会找对称轴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6 页,共 12 页 - - - - - - - - -3、通过实践检验活动,初步理解镜面对称的现象。

五、单元教学难点: 1 、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对称图形3、理解镜面的左右时发生变化的六、单元施教措施:1. 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学生对熟悉的、 感兴趣的内容, 就会全身心地投入, 主动参与其中 教学中,教师就选择学生喜欢得福娃来作素材,并巧妙设计了让同学们来帮助福娃们选座位这一需要学生亲自参与的环节,极大地刺激了学生, 在片断中, 老师选择的又是学生爱不释手的玩具小汽车,这些环节片断的设计, 使学生在愉悦、 主动的情景中掌握了知识,建立了空间观念,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2. 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强、爱动手等心理特点,设计了“猜一猜”、 “想一想”等环节激活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愿意参与, 主动参与,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创新能力得到发展七、单元课时安排:约 4课时第六单元单元备课王之玲一、单元教学内容7-9 的乘法口诀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 2-6 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 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 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务必熟练掌握。

本单元的教学的内容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7 页,共 12 页 - - - - - - - - -有:7 的乘法口诀、 8 的乘法口诀、 9 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以及用7-9 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7 的乘法口诀有实物图引导学生操作 得出连加结果, 并用列表的方式呈现;8 的乘法口诀由学生熟悉的军乐队列对图,通过引导观察得出连加结果,并用数轴的形式呈现;9 的乘法口诀以赛龙舟的示意图, 通过观察与推向得出连加结果,并用数轴的形式呈现 总体看,逐步提高抽象程度 解决问题的编排也是逐步加深的在设计上,逐步增加思维的抽象性和独立性三、单元教学目标:1. 经历编制 7-9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 的乘法口诀的来源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 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3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 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四、单元教学重、难点:1. 学习表内乘法,掌握数的基本运算,能熟练的口算2. 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五、施教措施:注重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计算及利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