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案例

上传人:c**** 文档编号:208138033 上传时间:2021-11-0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7.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案例】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案例】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案例】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案例】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案例】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案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案例【教材】青岛版六年制 -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探究目标:能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浮沉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并能采用简单的仪器对物体的沉浮进行定量的观察、实验、采集数据并做简单的记录。2、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并善于合作交流。3、知识目标: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浮沉的特征;认识到水有浮力;理解水的浮力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乒乓球、皮球、大头针、木块、钉子、铁块、泡沫塑料、石块、水、水槽、抹布教师准备:课件、实验记录卡(每组一张)、皮筋、钩码、水、水槽【活动过程】一 游戏导课,激发兴趣。师:

2、做“巧取乒乓球”的游戏:老师这里有个玻璃杯,杯子里有个乒乓球。我想把这个乒乓球取出来,但不能把手伸进杯子里,也不能把杯子倒过来,谁有办法取出杯子里的球?生:把杯子里倒上水 , 乒乓球就浮起来了。(学生演示)师: 乒乓球自己乖乖的浮上来了, 今天咱们就来研究一些与水有关的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 - - - - - - - - -有趣现象。(板书课题)【通过游戏 , 增强课堂趣味性 , 促进学生学习兴趣 , 引发学生思维 , 从而很自然地导入到对物体沉浮现象的探究中来。】二 自行探究,获得新知。1、认识物体在水

3、中有浮沉现象。1猜测沉浮:师:乒乓球放入水中就会浮起来,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我们来认识一下。 (投影展示)同学们猜一猜这些物体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呢?师:把你认为在水中上浮的物体用表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用表示。学生猜测并填写结果。物品猜想结果验证结果1 组2 组3 组4 组5 组钉子皮球大头针木块塑料泡沫石块师:现在一组和四组大头针的猜测结果不同,一组认为会上浮,四组认为会下沉。到底谁猜得对呢?光凭猜测行吗?生:不行,要试一试。2验证猜想: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 - - - - - - - -

4、 -师:实验时要注意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 : (1)遵守纪律,注意安全。(2)认真做好实验记录。(3)不要抢着做,要分好工。师:你们想的太周到了。小组长要安排好小操作员、小记录员、小观察员和小监督员,比一比那个小组合作的最好。学生分组实验。师:我看有的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谁想来交流?学生汇报交流 : (1) 通过实验我发现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有皮球、木块、 泡沫塑料 ,沉在水中的物体有石块、钉子、大头针(2)我是一组的 ,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大头针是下沉的,看来光凭猜测是不行的 , 要通过实验验证才行 . 师: 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发现 , 真了不起 ! 科学家也是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开始研究的 .

5、【在研究物体沉浮现象的活动中, 教师准备一些学生常见的物体, 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让他们在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继续探究的热情。 】2、浮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师: 刚才通过实验 ,我们发现物体放入水中有沉有浮, 这是怎么回事 ? 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 - - - - - - - - -学生猜想 : (1)物体轻就会浮在水面上 , 物体重就会下沉。(2)你说的不对 ,大头针也很轻 , 怎么也下沉了呢 ? 师: 想继续探究它的奥秘吗 ?想!师: 我们先来研究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吧。(课

6、件展示活动建议 :1 、用手向下压一压浮在水面上的物体, 手有什么感觉 ?2、把浮在水面的物体压入水中 , 松开手有什么现象 ?) 小组实验 . 师: 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 学生汇报交流 : (1)我往下按气球 , 感觉下面好像有一个弹簧. (2)我把塑料泡沫用力压入水中, 一松手它立刻弹了上来 . (3)我往下按时 , 总感觉有一种力在和我作对, 再往上托、往上顶我的手. 师: 物体在水中受到向上托的力, 这种力就是水的浮力 .( 板书: 水的浮力) 【当学生为物体浮在水面的原因争论不休时, 教师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水”上来, 并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感受水的浮力的存在。 】3、沉在水

7、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师: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 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受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 - - - - - - - - -到水的浮力呢 ? 学生有两种答案 : 受或不受 . 师: 到底受不受呢 ?老师手里有一个石块 , 它上面栓了一个橡皮筋.( 教师边讲边演示 )我用手提橡皮筋 , 你们发现了什么 ?(皮筋变长了 ) 现在我用手托一下石块 ,你又发现了什么 ?( 皮筋变短了 ) 师: 皮筋变短说明了什么 ? 学生归纳 : 石块受到向上托的力 . 师: 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种实验器材

8、弹簧尺. 仔细观察弹簧尺有什么特点 ?( 上面有弹簧还有刻度 ) 师: 你能利用弹簧尺研究沉在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吗? 小组讨论实验方法 : 用弹簧尺把石块提起 , 观察弹簧的长度 ; 再把石块侵入水中 ,观察弹簧的长度 . 如果弹簧变短了 , 就说明石块受到了向上托的力也就是水的浮力. 师: 你们觉得这个方法可行吗 ? 生: 可行。师:老师还要提醒同学们: 在实验过程中不要让石块等物体碰到水槽壁, 更不能放在水槽底部 , 否则结果就不准确了 . 学生分组实验 , 教师分发实验记录单 . 下沉物体名称放 在空 气 中 弹簧的长度侵 在 水 中 弹 簧的长度变长或变短石块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

9、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 - - - - - - - - -铁块师:谁来展示你们的研究成果? 学生交流汇报展示 : (1)我们把石块放在空气中弹簧的长度是13 厘米, 侵入水中后弹簧的长度是 11 厘米,弹簧变短了 , 说明石块受到了水的浮力. (2) 我们是用铁块做的 , 也发现侵在水中比在空气中弹簧的长度变短了, 说明铁块也受到了水的浮力. 师: 其他小组的结论呢 ?(一样) 师: 看来, 无论是在水中上浮的物体还是在水中下沉的物体都受到了水的浮力。【设计实验是本环节的教学难点。教师要通过巧妙地引导和点拨, 使学生能真正通

10、过自主设计的实验来体会到沉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三 联系实际 , 拓展应用 . 师:自从人们发现了水的浮力的存在, 就开始不断的研究和利用浮力。你知道水的浮力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 学生交流 : (1)古时候人们利用竹筏来运送食物. (2)船在水面上行驶是利用了水的浮力. (3)我们可以利用水的浮力在水里游泳. (4)救生圈、救生衣可以帮助人们逃生. 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 - - - - - - - - -师: 同学们知道得真不少 ! 水的浮力对我们的生活的确有很大帮助. 老师为了感谢大家的配

11、合 , 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 ( 把胡萝卜放到事先准备好的盐水中, 结果胡萝卜浮在水面上 .) 学生惊讶好奇 , 想知道其中的原因 . 师: 关于沉浮 , 还有很多有趣的现象, 相信同学们课后只要继续探究,一定会发现更多的秘密 . 【总评 : 在本课教学中 , 师生共同参与 , 注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 使学生的认识经历了“发现探究再发现再探究”这样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即亲身经历了自主探究的过程, 又获得了一定的科学知识。教师也从一个课堂的“管理者”转变为“协作者”,利用实物演示和语言巧妙地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从而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 , 收到良好的效果。】有趣的浮沉现象

12、教学反思一、猜测与实验让学生大胆猜测 ,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易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我出示的塑料泡泡沫、 象棋子、钉子、气球、石子、橡皮、胡萝卜等,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适时的猜测。可是当他们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时,有猜测对了的欣喜,也有猜错了的不如意。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7 页,共 8 页 - - - - - - - - -不过当他们明白了,猜测固然重要,但搞科学仅仅凭猜测是不行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才能得出真实的结论。二、改一下实验在这节课上, 我将实验改进了一下收到较好的效果。课本上要求学生用皮筋

13、测钩码在水中受到了浮力,需要用尺子测量尺子的长度,学生难以操作。在这节课上,我利用弹簧秤来代替皮筋进行实验。把钩码挂在弹簧秤上,这时记下弹簧秤的刻度,然后把钩码浸入水中,这时再记下弹簧秤的刻度。 学生通过实验就会清楚的看到:把钩码浸入水中前弹簧秤的刻度比把钩码浸入水中后弹簧秤的刻度明显变小了。这一实验便于操作, 效果明显,易于观察,为学生下一步揭示 “水的浮力”这一概念奠定了基础。三、让课堂开放这节课从材料准备,问题的提出、探究活动的展开,实验现象和结论到课外延伸和拓展, 处处体现开放性。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准备材料的同时, 学生还自备了实验材料, 每一个实验现象和结论都可以生成许多新的问题, 每一个探究活动都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设计不同的方法,得出不同的结论,而“怎样让沉到水底的物体浮上来?怎样让浮在水面的物体沉下去?” 这一开放的问题又把学生的探究活动从课内引向课外, 使整个科学课教学从自然中来到生活中去,将科学学习与探索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