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芗城中学13-14学年高三年第三次月考语文科试卷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208138004 上传时间:2021-11-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漳州市芗城中学13-14学年高三年第三次月考语文科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漳州市芗城中学13-14学年高三年第三次月考语文科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漳州市芗城中学13-14学年高三年第三次月考语文科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漳州市芗城中学13-14学年高三年第三次月考语文科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漳州市芗城中学13-14学年高三年第三次月考语文科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漳州市芗城中学13-14学年高三年第三次月考语文科试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年段_ 班级_ 姓名_ 考号_漳州市芗城中学13-14学年高三年第四次月考语文科试卷 (2013。12)说明:(一)本试卷共五部分18小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所有答案必须写在规定的答题纸上。 (三)命题人:芗城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1.背诵默写(6分,每处1分)(1)_,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2)几处早莺争暖树,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4)_,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5)当余之从师也,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_。(杜牧阿房宫赋) (二

2、)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万里寻兄记 (清)黄宗羲 宗羲六世祖小雷府君,讳玺,字廷玺.兄弟六人。长伯震,商于外,逾十年不归。府君魂祈梦请卜之,茫然不得影响.作而曰:“吾兄不过在域内,吾兄可至,吾何不可至乎?”蹑屦出门,乡党阻之,曰:“汝不知兄之所在,将何之?”府君曰:“吾兄,商也。商之所在,必通都大邑.吾尽历通都大邑,必得兄矣!” 于是裂纸数千,缮写共兄里、系、年、貌为零丁.所过之处,辄榜之宫观、街市间,冀兄或见之。即兄不见,而知兄者或见之也.经行万里,獠洞、蛮陬,踪迹殆遍,卒无所遇。 府君祷之衡山?梦有人诵:“沈绵盗贼际,狼狈江汉行者,觉而以为不祥。遇士

3、人,占之,问:“君何所求?”府君曰:“吾为寻兄至此。”士人曰:“此杜少陵舂陵行中句也.舂陵,今之道州。君入道州,定知消息.”府君遂至道州。彷徨访问,音尘不接。 一日,奏厕,置伞路旁。伯震过之,见伞而心动。曰:“此吾乡之伞也。”循其柄而视之,有字一行云:“姚江黄廷玺记。伯震方惊骇未决,府君出而相视,若梦寐,哭失声。道路观者,亦叹息泣下.时伯震已有田园妻子于道州,府君卒挽之而归. 尝观史传,人子所遭不幸,间关踣顿求父求母者不绝书,为人弟而求兄者无闻焉.岂世无其事欤?抑有其事而记载者忽之欤? 方府君越险阻,犯霜雪,跋涉山川,饥体冻肤而不顾,钳口槁肠而不恤,穷天地之所覆载,际日月之所照临,汲汲皇皇,惟

4、此一事,视天下无有可以易吾兄者。而其时当景泰、天顺之际,英宗、景皇,独非兄弟耶?景皇惟恐其兄之入,英宗惟恐其弟之生。富贵利害,伐性伤恩,以视府君,爱恶顿殊。可不谓天地纲常之寄,反在草野乎? (节选自清文观止,有删改)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而曰 作:站起来 B踪迹殆遍,卒无所遇 卒:最终 C觉而以为不祥 觉:睡醒 D以视府君,爱恶顿殊 视:看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小雷府君“挂念兄长和“为找兄长历尽险阻”的一组是( )(3分) A魂祈梦请卜之 踰十年不归 B梦有人诵“沈绵盗贼际,狼狈江汉行”者,觉而以为不祥 经行万里,獠洞、蛮陬,踪迹殆遍 C见伞而心动

5、 饥体冻肤而不顾,钳口槁肠而不恤来源:学优 D出而相视,若梦寐,哭失声 穷天地之所覆载,际日月之所照临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小雷府君为找寻出外经商十年未归的长兄伯震,在没有伯震任何音讯的情况下,不顾别人的劝阻万里寻兄,其情其事,感人至深。 B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小雷府君终于在梦中获得找寻其兄的线索.然当他历尽艰辛找到长兄时,长兄已经在道州有了田产和家室,他最终只好惋惜而归。 C作者认为,自古以来,孩子辗转颠簸寻求父母亲的故事不断出现在史传中,但弟弟找寻哥哥的故事则没有出现过,其原因并不一定是世上没有这样的事。 D这篇文章通过写兄弟的友爱,鞭挞了帝王

6、英宵与景皇因“富贵利害”而“伐性伤恩”的丑恶,暴露了统治阶级封建道德的虚伪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1)吾兄,商也。商之所在,必通都大邑.吾尽历通都大邑,必得兄矣!(3分)译文: (2)人子所遭不幸,间关踣顿求父求母者不绝书,为人弟而求兄者无闻焉。(3分)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上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1)“晚云含雨却低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答:_(2)这首诗歌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分析.(3分)答:_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7、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红楼梦中王夫人因为丫环金钏投井一事自悔,在屋中垂泪,宝钗安慰她去自杀的人也是糊涂之人,不为可惜,并说道:“姨娘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她还拿了自己刚做的两套衣服给王夫人为金钏做妆裹.B。 北静王生日,贾赦贾政带着宝玉和贾琏去拜寿。宝玉得到王爷的格外垂青,单独赐饭,还送他一块一模一样的“宝玉”.回家与贾母闲话,说他的玉夜里发了红光,凤姐便说这是喜信。宝玉不明白这话从何说起,因为他不知道今天家长们已经议定了他与宝钗的婚事.(红楼梦)C。紫鹃为宝、黛的爱情操心、

8、担心,谎说“林妹妹要回自己家里去了”,以此来试探宝玉是否真心,结果宝玉信以为真,急得几乎疯狂。深夜,黛玉、紫鹃都睡不着,好心的紫鹃劝黛玉对自己的终身大事要早拿主意。(红楼梦)C. 第六十六回写柳湘莲说贾府“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如王熙凤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史云光逼婚,逼得张家的女儿和某守备之子双双自尽,害死两条人命。(红楼梦)D。 晴雯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却仍被王夫人赶出大观园。宝玉不敢违抗母亲的命令,只能晚上找了个机会央求老婆子偷偷带他到晴雯家看望。他见晴雯病势加重,枯瘦如柴,心疼不已。最后晴雯将自己贴身穿的旧红绫袄和宝玉的袄儿交

9、换了,宝玉方悲痛离去。红楼梦E抄检大观园前,王保善家的在王夫人面前说晴雯的坏话。晴雯被王夫人叫来,因像个“病西施”,而被断定 是“狐媚子”.抄检怡红院时,晴雯把箱子一倒,任凭抄检,还打了王保善家的个耳光。抄检过后,晴雯被王夫人赶出,抱屈而死。红楼梦8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1)82回宝钗派一个婆子送蜜饯荔枝给黛玉,那婆子说“林姑娘和你们宝二爷是一对儿,“这样好模样儿,除了宝玉,什么人擎受的起。”婆子的话让黛玉辗转反侧,竟做了个噩梦,请简述“黛玉惊梦”的故事。(2)湘莲反不动身,拉下手绢,拭泪道:“我并不知是这等刚烈人!真真可敬!是我没福消受。选段中说的“刚烈人”是谁?

10、因为什么事湘莲才会说出此话?请简述。选第()题_(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阅读下列文化经典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注 树艺:种植。契:传说中商的始祖,曾任舜的司徒,掌管教化.仆:驾车。庶:众多,这里指人口众多。1以上两则材料共同体现了儒家什么样的为政观点?请简要概括。(2

11、分)答:_2孟子对于“教化有怎样的理解?请结合语段具体分析.(4分)答:_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这个根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小学,一个是经学。经学就是“六经”,再扩展,是十三经。其实十三经已经推衍开了,基本的还是“六经。“乐经”不传,实际上是“五经”.就是诗经、书经、周礼、周易和春秋.这就是经学。汉代一大批注释、传疏、义证,晋唐又有一批,宋明又有一批。清代重新回过头来再注再疏。后来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中国的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怎样流变,有汉宋之争,有明清之变.研究经学史,不了解清代学术不行,

12、因为他们把字、词、义解释得更清楚了,汉宋儒的不少错误得到了纠正。不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的重新检讨研究,念字就会念错,发音就会不准确。对“五经”音义的校正,是清儒的一大贡献。宋代重视义理,也就是“六经”的义理和思想。濂、洛、关、闽四大家,基本上都回到“六经,重构儒家的思想体系。重归“六经”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他们抓住了周易.所以朱子研究易,二程对易的研究极高深,张载也研究易。张载讲易是有名的,但在程颢、程颐面前,他主动让出一席之地。为什么清儒反宋?他们觉得宋儒讲空话。字音都没有念清楚,空谈义理,有什么意思?清儒就指出这个字那个字以前念错了。这样一种功夫,主要的研究对象是针对“六经”。清儒的原话,“读书必先识字”.你说“经”,是哪一本“经?是古文还是今文?具体是哪一个文本?所以清儒的功夫在甄别和辨伪,目的是恢复“经”的本原。要恢复本原,必须有小学的功夫.小学的功夫就是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是认字,训诂学是释词,把字词的意思解释清楚。这还不行,还要懂音韵.说这个字,汉代这样读,宋代那样读,清代是这样读的。清儒把“六经”的字一个一个弄准确了。所以要说国学,最主要的应该是经学和小学。要懂经学,就得懂小学。小学是工具和路径,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