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生 命 的 世 界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一、导学目标记住生物圈的范围,知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找出生态系统的概念;熟记生物多样性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含义;学会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出生物的基本特征(至少4个)二、导学诊断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整个的和岩石圈的2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及其生存的 3生物多样性所包含三个方面含义即:多样性,多样性和多样性;三者统称为生物多样性 4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应激性、繁殖、等三、导疑案例 5形形色色的生物共同之处是什么?具体表现有些方面(至少2点)四、导练达标6在形形色色的生物大家族中包含有() A植物和动物 B植物、动物和细菌 C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D植物、动物、真菌和细菌 7千姿百态的菊花原产我国,目前世界上已有2万至2.5 万个品种,它主要从哪个方面,说明了生物多样性() 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生物多样性8每一种生物都能产生后代,这种过程叫做() A新陈代谢 B繁殖 C应激性 D生长五、导练点睛9填空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38 页 - - - - - - - - -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课时)一、导学目标知道生态因素的概念及它可分为哪两类;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认识对照实验,尝试寻找和设计实验中的变量。
二、导学诊断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理、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2生态因素又区分为因素和因素3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土壤、温度、湿度等三、导疑案例4影响霉菌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很多,除了温度外,你还能找出哪些非生物因素呢?(至少2个)5在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中,将一组实验装置放在低温下,将另一组实验装置放在正常室温下,这两组实验的其它条件应该,这两组实验就形成了实验,低温和室温就是一组,实验中的变量就是,放在正常室温下的那一组可以叫组,放在低温下的那一组可以叫组 6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把条件改成 “温暧潮湿” 和“低温干燥” 可以吗?说出你的理由:四、导练达标 7仙人掌适宜生活在沙漠里,而不适宜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影响仙人掌生活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水分 B空气 C温度 D土壤 8树叶一般叶片正面比背面绿色深,这是因为哪种因素对树叶造成的影响?() A光 B水分 C空气 D温度 9 “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影响其味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 B水分 C温度 D湿度 10食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长出霉菌?温度:(低温或高温)水分:(干燥或潮湿)五、导练点睛11每个对照实验通常只探究(1或多)个可变因素的影响,即在其他条件(相同或不同)的情况下,针对变量,设计实验,可确保探究结果是由引起的。
12实验时,采集多个数据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少,避免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2课时)一、导学目标举例说出生物因素;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尝试进行探究活动二、导学诊断1环境是指生物的2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要受到的影响同时,生物能够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38 页 - - - - - - - - -环境,也能够和改变环境3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互助:如企鹅喂食竞争:如稻和杂草争夺营养寄生:如蛔虫在人体小肠内生活相互斗争:如梅花鹿求偶争斗互惠互利:如海葵附着在蟹壳上生活捕食:狮子捕杀斑马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有(填序号) :;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填序号) :三、导疑案例 4课本 P18页活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若探究的是植物对空气温度的影响,则你提出的问题是?作出的假设是 5不同植被(如草坪、灌木丛等)对环境都有温度和湿度的作用四、导练达标6蝗虫身体的颜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几乎融为一体,这个现象说明()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与环境互相影响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包含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生物会影响环境 B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C不同样的生物之间有互助行为 D不同种生物之间有捕食行为8下列竞争关系最激烈的是()A狼与羊 B鳟鱼与鲫鱼 C寄居蟹与海葵 D庄稼与杂草五、导练点睛9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例如:“北极熊的体色与环境非常接近”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中可称作。
10水体 200米以下没有植物生存,主要因素是;不同植物开花季节不同,其主要 因 素 是; 苹 果 不 宜 在 南 方 栽 种 , 柑 橘 不 宜 在 北 方 种 植 , 主 导 因 素是;沙漠地带的动植种类很少其主导因素是;“朝蝇暮蚊”这句话说明动物的生活习性受影响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38 页 - - - - - - - - -第2章探索生命第1节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一、导学目标知道教材中列举的科学家并记住他们的主要贡献;了解生物学的概念及生物学研究的对象;了解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二、导学诊断1科学活动包括、调查、查阅文献资料、相互交流等2瑞典科学家林奈创立了统一的生物,被称为“”,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排列为界、目、3英国科学家运用了、等研究方法创立了生物进化论4 生 物 学 是 自 然 科 学 的 一 门科 学 , 它 研 究 生 物的、生理、生态的科学5生物科学是一门科学,要经常进行与三、导疑案例 6请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林奈、达尔文、哈维、沃森和克里克等科学家及其主要贡献四、导练达标7最早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的科学家是() A 林奈 B拉马克 C达尔文 D克里克8在生物学研究较早运用实验方法并发现血液循环为标志的科学家是() A 达尔文 B哈维 C孟德尔 D林奈9在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中,最基本(即最小)的分类单位是()。
A门 B纲 C科 D种10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使生物学的研究进人到生物学阶段11人类基因组就是人体细胞内全部的总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进一步破译人体细胞内全部所含的遗传信息 20XX年初,美、德、日、等国科学工作者共同公布人类基因组图谱五、导练点睛判断:()12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深入发展,人们对生命的探究逐渐接近对生命本质的研究13生物学已发展到分子生物学阶段,今后将不再继续发展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38 页 - - - - - - - - -第2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1课时)一、导学目标记住实验法的基本步骤;学会分析简单的实验现象及控制实验变量;并且得出结论二、导学诊断1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文献法等其中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实验法的基本步骤;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实施实验并记录;三、导疑案例3课本 P28页实验 1和实验 2唯一区别是4在探究“响尾蛇是如何追踪它放走的猎物的”实验中,设计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过的死老鼠的目的是5分析实验 1和实验 2得出结论,响尾蛇是根据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
四、导练达标6观察中发现问题,经查阅资料和思考后会对问题作出尝试性的解释,就是7用实验法研究生物学问题时,确定课题后,进行实验设计的主要依据是研究者()A发现的问题 B提出的假设 C观察的结果 D得出的结论8如果在做实验时,得到的结果与假设不一样,你应该做的是() A 修改假设让它与实验相一致 B检查过程是否有问题,重新把实验做一次C修改实验数据,让它与假设相同 D检查过程都没有问题,相信结论是正确的9为了探究影响霉菌生活的因素,小林同学把一个馒头切成两半,一半放在电烤箱中烤干水分,另一半不作处理,然后分别用塑料袋装好,结扎袋口,放在桌子上,观察它们长霉的情况小林探究的是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小林所做的探究实验中的两片馒头的装置构成了一组五、导练点睛10在科学探究中,设计对照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是()A所有变量都相同 B所有变量都不同C 实验变量相同 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11关于探究实验的基本思路,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问题假设实验结论 B问题实验假设结论C 实验问题假设结论 D假设问题结论实验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38 页 - - - - - - - - -第2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2课时)一、导学目标学会并运用实验法来探究影响生物(如: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二、导学诊断1在实验方案中一般只设个变量因素,每个变量因素应该设置,如光照与,潮湿与,有其它生物干扰与等。
三、导疑案例2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时,想知道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还是干燥的环境:你们实验小组提出的问题是你们小组做出的假设是实验中人为控制的条件是,即实验变量是实验实施后,应如何对实验数据建立表格(完成下列表格)时间1min2min3min4min5min6min7min8min9min10min干土湿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避免统计 10次,可以减少四、导练达标3小明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很感兴趣,请帮他完善设计方案提出问题:鼠妇怕光吗?作出假设:设计方案中,变量是,应设置和两种环境五、导练点睛4酸雨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影响吗?设计一个方案,对酸雨是否影响稻秧的生长进行探究实验材料:足够的清水和食醋,两盆生长状况相同的稻秧苗,两个洒水壶,PH 试纸该探究实验提出的问题: (略)作出的假设:每天定时,等量向甲盆中浇清水,乙盆中浇模拟酸雨该实验设计中,变量是将甲乙装置,放在相同的适宜的温度环境下培养,几天后观察秧苗的生长情况请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若甲盆比乙盆长势好,则说明酸雨若甲盆与乙盆秧苗的生长状况一样,则说明酸雨若甲盆比乙盆长势差,则说明酸雨。
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6 页,共 38 页 - - - - - - - - -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第 1课时)一、导学目标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能说出每个科学家的实验的结论;从科学家的实验中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二、导学诊断117世纪以前人们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物质都来自2海尔蒙特通过柳树生长之迷的实验探究得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是3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探究,认为绿色植物能够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的空气三、导疑案例4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设计的柳树生长之迷的实验,现象:柳苗增加的重量远远大于土壤减少的重量 说明:柳苗生长所要的物质,并不是由直接转化的,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不完全正确,他只考虑土壤中物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没有考虑中物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5当人们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时,由于实验控制的不同,实验结果也就有差异 1779年荷科学家英格豪斯通过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只有在才能净化空气四、导练达标6英格豪斯通过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只有在才能净化空气在光照下植物能够释放气体,这一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7谢尼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吸收8索热尔发现光合作用要消耗9萨克斯的实验使人们认识到:绿色植物在光下不仅能够释放,而且能够合成等物质五、导练点睛10通过海尔蒙特、谢尼伯等人的研究知道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和11通过英格豪斯的实验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12萨克斯的实验让我们知道光合作用的产物是13光合作用能净化空气说明光合作用的另一个产物是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7 页,共 38 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