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西师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上传人:c**** 文档编号:208130978 上传时间:2021-11-0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西师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知识】西师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知识】西师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知识】西师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知识】西师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西师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精品知识点学校:班级:姓名:西师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一百分数1、一条裙子的面料的羊毛含量为36,意思是把这条裙子的面料成分看成100 等份,羊毛含量占其中的36份, 也就是羊毛含量是面料的36。 36, 25.6 , 21, 17.4 , 100, 都是百分数。 是百分号。 36读作: 百分之三十六。 百分之二十五点六写作:25.6 。 “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的应用题 的解题方法是:用除法计算,即用一个数另一个数, 计算结果用百分数表示。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又叫做 百分率 或百分比 。 分数与百分数的主要区别是: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量间

2、的倍比关系,也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求百分率实际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例如:出勤率=实到人数应到人数;产品的合格率 =产品的合格数产品的总数;树的成活率 =树的成活棵数植树的总棵数;商品的利润率=商品的利润商品的进价( 成本价 ) 。注意:出勤率、合格率、成活率、出油率不可能大于100;增长率、利润率可能大于100。2、“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的这个数 ( 单位“ 1”的量 ) 是已知的,其解题方法是:用乘法计算,即用这个数百分之几;“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的应用题 的这个数 (单位“ 1”的量 ) 是未知的,其常用

3、解题方法是:先设这个数为x 再列方程解答。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 的分数, 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这个分数化成最简分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可以直接去掉百分号,同时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可以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可以先把分数化成小数( 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 ,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3、“ 求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的解题方法是:( 甲数 - 乙数 ) 乙数 =甲数乙数-1 ,此时乙数是单位 “ 1”的量; “求乙数比甲数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的解题方法是: ( 甲数- 乙数 ) 甲数 =1-乙数甲数,此

4、时甲数是单位“1”的量。“ 求比一个数多( 或少 ) 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 的这个数 ( 单位“ 1”的量 ) 是已知的,其解题方法是:这个数这个数百分之几=这个数 (1 百分之几 ) 。 “已知比一个数多 ( 或少 )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的应用题 的这个数 (单位“ 1”的量 )是未知的,其常用解题方法是:先设这个数为x 再列方程解答。“ 已知两个数的和( 或差 ) 以及这两个数的倍比关系, 求这两个数 ” 的应用题 的两个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 - - - - - - - - -学习

5、必备精品知识点数都是未知的, 其常用解题方法是:先设“1”倍数的量或单位 “1”的量为 x 再列方程解答。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 如销售额、营业额) 的比率叫做 税率 ,即税率 =应纳税额收入,应纳税额=收入税率,收入=应纳税额税率。售价 ( 现价 ) 与标价 ( 原价 ) 的比率叫做 折扣 , 即折扣 =售价标价, 售价=标价折扣,标价 =售价折扣。例如:八折=80,八五折即八点五折=85。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 , 即利率 =利息时间本金, 利息 =本金利率时间,本金 =利息时间利率,时间 =利息本金利率;本利和 =本金 +利息 =本金 +本金利率时间 =本金 (1+利率时间 ) 。利润与

6、进价(成本价 ) 的比率叫做 利润率 ,即利润率 =利润进价, 利润 =进价利润率,进价 =利润利润率;售价=进价 +利润 =进价 +进价利润率=进价 (1+ 利润率 ) 。二圆柱和圆锥1、将长方形绕着它的一条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几何体是圆柱 。圆柱由 1 个曲面和 2 个平面围成, 其中围成圆柱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围成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这两个圆一样大;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这些高都相等。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圆柱的底面周长相等,宽与圆柱的高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 圆柱的侧面积=底

7、面周长高=底面直径圆周率高 =底面半径 2圆周率高, 用字母表示为S=Ch=dh=2rh。圆柱两个底的面积=底面积 2=底面半径 2圆周率2=(底面直径 2) 2圆周率 2=(底面周长圆周率2)2圆周率 2。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 +底面积 2,用字母表示为S=S+2S。把一个圆柱沿半径和高切开平均分成若干偶数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个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相当于圆柱的底面积,高相当于圆柱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所以 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 =底面半径 2圆周率高=( 底面直径 2)2圆周率高=(底面周长圆周率2) 2圆周率高,用字母表示为V=Sh=r 2h。2、将直角三角形绕着

8、它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几何体是圆锥 。圆锥由 1 个曲面和 1 个平面围成, 其中围成圆锥的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围成圆锥的圆面叫做圆锥的底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一个圆锥只有1 条高。用一个圆锥形容器盛满沙( 或水 ) , 再把这些沙 ( 或水 ) 倒入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形108105 .8侧表侧底圆柱底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4 页 - - - - - - - - -学习必备精品知识点容器内, 倒 3 次之后刚好把圆柱形容器装满,由此说明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

9、的体积的,即圆锥的体积 =底面积高=底面半径 2圆周率高=( 底面直径 2)2圆周率高=( 底面周长圆周率2)2圆周率高,用字母表示为V=Sh=r 2h。三正比例和反比例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或4 个数能否组成比例。 例如: 如果有 abcd 或 abcd 这 4个数满足比例式ab=cd 或 ba =dc或 ac =bd 或 ca =db或 dc =ba或 cd =ab或 db =ca或 bd =ac, 那么 a,b,c,d 这 4 个数能组成比例。因为比的前项可以为0,所以组成比例的4 个数中最多有两个数为 0。组成比例的4 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

10、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例如:如果有比例式ab=cd 或 ba =dc 或 ac =b d或 ca =db或 dc =ba或 cd =ab或 db =ca或 bd =ac,那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有等积式ad=bc。注意:如果有等积式 ad=bc( abcd0) ,那么根据等式的性质有比例式ab=cd,ba =dc,ac =bd,ca =db,dc=ba, cd =ab,db=ca,bd=ac。求比例中的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比例。解比例的根据是比例的基本性质。2、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

11、化,在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是一定的,这两种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即比值一定 的两种变量成正比例,用字母表示为=k( 一定 ) 。正比例图像通常是一条以原点为端点的射线;从图像上可以直观地看出两种变量的变化情况;从图像上可以由一个变量的值找到对应的另一个变量的值。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先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题中两种变量是否成正比例,若这两种变量成正比例就再设未知数通常列出比例式方程,最后解方程、写答语。3、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在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这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即乘积一定

12、 的两种变量成反比例,用字母表示为xy=k( 一定 ) 。3131313131圆锥31底31xy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4 页 - - - - - - - - -学习必备精品知识点用反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先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题中两种变量是否成反比例,若这两种变量成反比例就再设未知数通常列出等积式方程,最后解方程、写答语。四扇形统计图1、用一个圆表示总数量,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比,这样的统计图叫做 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从扇形统计图中只能看出各部分数量的百分比,不能看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各部分数量的多少可以通过计算总数量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比得出。2、要表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应选用条形统计图 ;既要表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还要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应选用 折线统计图 ;要反映各部分数量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应选用扇形统计图 。五总复习( 略) 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4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