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礼仪范文

上传人:艳春1****84 文档编号:208022208 上传时间:2021-11-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苗族的礼仪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苗族的礼仪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苗族的礼仪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苗族的礼仪范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苗族的礼仪 篇一:苗族民风民俗 苗族风俗与文化 苗族是一个古老而又多姿多彩的民族,自称木、蒙、达木、达吉。新中国成立后统称苗族。苗族最大的特点是盛产各种木材和土特产,保持灿烂古朴的民族传统文化。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 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 踩花山是境内苗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

2、、初三、初六这几天举办。凡有苗族居住的各县,这几天都要立花杆,举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动。这既是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好时机,也是苗族人民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此外,还有赶年场、三月三、赶清明、看龙场、四月八、樱桃会、跳香会等节日。 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如“会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作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0公分左右,制作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

3、有6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图案。苗家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有的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苗家银饰的工艺,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苗族的服饰各地不完全相同,男子多用布包头,身穿短衣裤,但苗族妇女的穿戴普遍比较讲究,尤其是盛装,极为精美,花饰很多,有的裙子有四十多层,故名“百褶裙”。衣裙上面绣制的各种图案,古色古香,异彩纷呈。妇女擅长纺织、刺绣、蜡染,工艺十分精湛。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

4、、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由于长期分散居住,形成了不同地区各自的特点,房屋多系木结构,以瓦、杉皮或茅草等盖顶,黔中或黔西地区有用薄石板盖顶。山区多为吊脚楼;海南岛和云南昭通等地则住长形茅草房或以树干交叉搭成的“杈杈房”;湘西一带则为石屋。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原始宗教,重视拜山神、树神、猎神、雨神、火神等自然神祝,遇有暴风骤雨,要烧黄腊祭鬼;小孩生病,要拜献石头神;大人生病,要杀猪祭水井神,并取“灵水”治病

5、;家有不幸,要“做牛鬼”,即“推牛还愿”,祈求神灵保佑。祖先崇拜在苗族中也很盛行,最大的祭祖节日是每年秋后的“西松”节。 苗族有丰富的民间文学。由于数千年来没有文字,这种文学仅能以口头进行创作、表演和承传,因此口头文学就成了苗族文学最普遍的表现形式,其数量浩如烟海。在众多的口头文学中,又有诗歌、故事、寓言、谜语、笑话、顺口溜等形式。 苗族诗歌讲求音韵,有五言体、七言体、长短句。语言简练和谐、匀称,通谷易懂,能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苗族民间文学的最重要表现形式,使用范围极 广。苗族音乐,有民歌曲调、芦笙曲调、唢呐曲调和箫琴曲调等,其中最普遍的是民歌曲调和芦笙曲调。苗族音乐曲

6、调大多是承袭传统唱法,着名歌手的主要成就不在于曲调的更新,而在于歌词的创作修饰与提高,所以曲调的变化很少。各地都有着名的歌师。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飞歌、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苗族的飞歌高亢嘹亮,极富感染力;舞蹈有芦笙舞、板凳舞、铜鼓舞等,以芦笙舞最为普遍。芦笙舞在正月十五、三月三、重阳节等节日及建房、丰收、迎亲等日子里跳,舞姿多重下肢变化。民间群众性芦笙舞一般由二至五名男子吹芦笙领舞,其他人围一圆圈踏乐而舞,场面壮观、气氛热烈。竞赛性的芦笙舞一般在节日或集会上由少数技巧较高的男女表演,一般二至四人,动作有大蹲、屈身乃至仰卧、倒立等高难动作,很受群众欢迎。 苗

7、族的风俗习惯以及文化,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内心,同时也展现着他们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篇二:苗族人生礼仪文化现状研究 屏边苗族人生礼仪文化现状研究以刺竹林村为例 (2022-07-02 13:50:33) 标签: 杂谈 屏边苗族人生礼仪文化现状研究 以刺竹林村为例 摘要: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渊远流长甚古的民族,屏边苗族保留了诸多本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而苗族人生礼仪文化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民族文化特色。 关键词:苗族 人生礼仪 文化 现状 “苗族族源究竟从何而来?”关于这一问题,许多学者至今众说纷纭,其中较为流行的观点有以下几种:“三苗说”、“蛮说”、“髳人说”等1。据史料记载,苗族进入云南的时间最

8、早在唐代,大量迁入则是在明清以后。屏边县苗族首先由洞庭湖一带搬迁到贵州,清代中期进入云南的罗平丘北砚山文山马关蒙自后,再迁入屏边。 一、屏边的概况 屏边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云南省南部,红河州东南部,地跨东经10324至10358和北纬2249至2323之间,南北长63Km,东西宽55 Km,全县国土总面积1906 Km2。东面与文山州的文山、马关县隔河相望,南部与国家级开放口岸河口县接壤,北部与省级经济开发区蒙自县毗邻,西南与个旧市相连。境内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南溪河、新现河、那么果河纵贯全境,由于河流的切割,全县地貌形成了“四河三山六面坡”的总体结构。地形极其复杂,高山横亘连绵,重

9、峦叠嶂,沟谷纵横,“V”型谷较多。屏边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有丰富的水利、土地、矿藏和旅游资源。 上述独特的自然环境为屏边各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优良的环境条件。目前,该县内居住着苗、汉、彝、壮、瑶等民族,总人口154380人,其中农业人口136042人,占总人口的90%,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2%。(据2022年屏边县统计公报)屏边县也是云南唯一的苗族自治县。位于风光如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围山原始森林脚下的屏边县玉屏镇刺竹林村属姑租碑村委会下辖的一个村民小组,全村有185户740人,是一个纯苗族村。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主要的交流语言是苗语,与汉人交流就用汉语。 二、苗族的文

10、化特色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渊远流长甚古的民族,屏边苗族保留了诸多本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苗族人生礼仪文化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文化特色。在此,通过苗族出生到死所要历经的各种仪式来阐述苗族人生礼仪文化现状。 1、饱含民族特色的乳名文化 苗族小孩出生后三天要举行“喊魂”仪式,并由父母为小孩取名,又叫乳名,每个人都有一个乳名,学名则由老师帮取。乳名按苗语取,通常取自大自然的万物,甚至一草一木,通俗易懂,却又饱含深刻的涵义。乳名中寄托着父母对儿女的希望,他们希望小孩也能像大自然那样有生命力,不怕风雨,不怕困难,顽强生长下去。取名习俗表达了苗族人民的智慧与才能。以下是刺竹林村苗族老人杨学明(74岁)四位弟

11、弟的真实名字与含义: 二弟“高宝”:“高宝”就是雨伞之意。含义希望他今后能像雨伞一样撑起一片天地,抵挡人生的风风雨雨。按照杨学明的原话就是“风来雨不怕!”。 三弟“常生”:“常生”即树叶或者树木,希望他长大后像大自然中的树木那样生长旺盛,健康成长。 四弟“让”:“让”翻译过来就是扇子的意思,因为老家有点热父母希望以后可以用扇子扇来凉风,好乘凉。 五弟“K”:门 “把门打开凉呼呼!” 2、伞婚姻的见证 一把小小的花伞,它除了能够遮风挡雨之外,在苗家它却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因为他见证着无数苗族男女的婚姻。过去都是父母包办(解放后几年仍存在父母包办婚姻制度),男方父母请一个能说会道的媒人前去他们看中

12、的女孩家提亲(男方父母不参加说媒)。媒人必须要带一把伞,并栓上一根花带,并在女方家门口唱提亲歌:“听说这家有金华银花,能否分一朵金花银花,我们想插在家门口,你们放心,我们一定会让她好好活着。”此时女方父母和哥哥都要在场,如果女方父母同意了就会唱:“快去看看叔叔他们在哪里(指男方父母)!”同意之后,准新郎要杀两只鸡、拔毛、清理干净后在门槛上砍鸡,如果鸡清理不干净或者砍不好,女方父母会笑他连鸡都不会杀,于是拒绝把女儿嫁给他;当然,如果一切都弄得很好,那么男方父母会欣赏他并对他说“儿啊,外面的桌子摇晃着不稳定,快快进屋砍吧!”表示已经同意了。当天就选吉日(鸡、狗、兔、龙日可以办,且在初一到15办,月

13、尾不吉利。)把婚事定下,最少半年到一年即可举办婚礼。 现在是自由婚姻,提亲后十多天就办婚了。选吉日用的是算卦的方式,根据公历。包办的聘礼要送60-80块银钱,2箱酒水(荞酒、包谷酒),大米就随便 送一点即可,盐巴一斤,烟也要带一点,鸡7只或9只,一头150斤左右的猪,鸡和猪都要事先杀好,内脏都要清理好后放回原处。这些聘礼送到男方家后其父母自己请亲人和村民(全村都要请)前来享用。男方的亲人和村民会拿钱、米等前来送礼。包办时,一般都送米,挂彩礼2块钱左右(当时的钱很值钱)。三天之后回门:带两只鸡到娘家,三天后即可回男方家。到了男方家要进行一个“回门仪式”。把两只鸡杀了,女孩的伯伯、叔叔等亲戚都会过

14、来“教育”两位新人,父母也会给女儿和女婿一点红包(钱不多,意思意思就行了),红包都会让众人看见,一样多,表示对两人都公平相待。 期间,新郎要随同哥哥弟弟上山砍柴,新娘要与母亲打猪草什么的。杨学明老人的婚姻就是于1955年被父母包办,他说“那个年代没有自由恋爱,一切都由父母包办,你不喜欢也没办法。” 3、生育期间有忌讳 过去产妇“做月子”期间,由于生活条件差,产妇的饮食都很随意,有什么吃什么,基本没有太多讲究。现在主要吃鸡肉、鸡蛋,决不能吃牛肉、羊肉、狗肉,十多天之后即可吃些蔬菜、水果、猪肉(只能是瘦肉),30天后即可出门活动。一旦某家小孩出生,门外要插一根棍子并挂上一顶帽子,表示有小孩出生,忌

15、客。 做月子期间产妇不能随意进邻居家门,客人可以来产妇家,但孕妇决不能进产妇家,说是孕妇会把奶水全带走了。如果外婆家比较近久会来送鸡,远的等孩子大点了再告知。寨主不规定村民结婚年龄,解放前还流行童养媳,五六岁就“嫁娶”。据杨学明老人告知“如今村里没有办结婚证和生育证的照样结婚、生小孩,小学初中还可以上学,不知道以后外出了他们要怎么办。这种现象在刺竹林村还比较普遍”。 4、多姿多彩的苗族节日 据记载,屏边县内苗族最先是在清朝中期由贵州省迁入,自称蒙,长期以来一直保留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在节日中,最具特色的要数正月间的“花山节”。花山节又叫“跳场”、“跳花”、“耍花山”、“踩花山”,是源于苗族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三至初五是屏边县城的苗族传统节日“花山节”。传统的花山节活动内容丰富,有爬花杆、芦笙舞、山歌对唱、斗牛、斗鸡、斗鸟、打鸡毛键等民间文艺竞技项目。 开年节是苗族人民的“春节”,也称作“客家年”。过年时,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按照风俗,苗族人民用对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一大早,黔湘渝(贵州、湖南、重庆) 边区五乡四镇的各族同胞就从四面八方赶到三省市交界的天星坡脚,用歌声表达迎新的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