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县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意见

上传人:愿*** 文档编号:207912153 上传时间:2021-11-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进县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推进县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推进县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推进县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推进县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进县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县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意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推进县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家卫健委关于印发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关于印发河南省推进县域医疗中心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和2020年河南省重点民生实事考核办法等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署和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面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构建分级诊疗、合理诊疗和有序就医的新秩序,着力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二、工作目标依托市第一人民医院,建成立足本市,影响周边,功能完善,满足基本需求的县域医疗中心。三、重点任务(

2、一)加强标准化建设对标河南省县级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基本病种目录(试行)要求,结合我市外转率较高病种,健全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康复医学科、精神科、重症医学科等一级诊疗科目,完善消化内科、胸外科等二级诊疗科目,达到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要求。(二)加强专科建设1.补齐薄弱专科。通过加强硬件建设、引进专业人才、开展适宜技术、与其它医院合作等,补齐薄弱专科能力短板。重点加强精神科、康复医学科、重症医学科、传染科、儿科等学科建设。特别注重急诊医学科建设,扩大EICU规模,优化EICU配置,与院前急救体系有效衔接,打造以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中心的急救链

3、条和急救网络,提升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与转运能力。2.夯实平台专科。重点加强病理科、医学检验科(临床体液、血液、临床微生物学等专业组)、医学影像科(X线诊断、CT诊断、磁共振成像诊断、超声诊断、心电诊断、介入放射学)等学科建设,提升疑难、危重疾病诊疗能力。加强手术室建设,更新数字化诊疗设备,开展适宜的手术操作项目,提升技术能力。3.强化核心专科。以一级诊疗科目为核心,重点提升对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及地方病的诊疗能力。持续加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急性创伤中心、呼吸重症中心等6大中心建设。加强血液净化中心、麻醉科等科室建设,完善配套设施,为重大疾病、急危重症患者

4、救治及术后康复提供有力支撑。4.打造优势专科。积极推进河南省县级临床重点专科综合能力提升。通过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不断加强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神经外科、妇产科等学科的技术能力,提高内镜、介入诊疗等微创技术使用比例,提升重大疾病诊疗能力。(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市第一人民医院要根据“二甲”等级评审要求和专科建设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分批次招聘和引聘人才,着力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开展儿科、精神科、康复科、产科医师,助产士和护理等人才培养培训。积极创建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和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加强学科带头人及中青年骨干的培养,构建一

5、支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医风优良的人才队伍,做到“人有专长、科有重点、院有特色”。(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县域医疗中心建设要求,全面加强市第一人民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对年久失修、脏乱差破的病房、诊室、楼体及其他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核查,全面整修,切实改善院容院貌和诊疗环境。要改造检查候诊区,优化导诊服务、药剂、收费窗口,改善功能布局,快速提升服务形象。要增设、改善停车设施,解决院内停车难问题。要搞好内部挖潜,通过新建、扩建和旧楼改造相结合的方式,压缩非业务用房,扩增业务用房,提升服务承接能力。要进一步提升医院亮化、绿化、美化水平。着力打造“功能分区合理、医疗流程便捷”的“花园式”医院。要提升医疗装备

6、水平,对应用成熟、临床急缺的设备,抓紧进行必要添置和更新换代。要开展“健康食堂”行动,真正让患者吃上健康食品。要加强公共卫生间建设与管理,按照“二类以上公厕”要求打造“卫生厕所”。(五)加强信息化建设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十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等要求,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信息化水平达到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2018版)3级以上水平。依托区域信息平台,建成覆盖县域的医学影像、检查检验、心电、病理、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远程医疗系统接入河南省远程医疗中心平台,联通所有镇卫生院,积极创造条件覆盖村卫生室,开展远程诊疗、心电、影像等会诊服务。

7、推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真正让信息多跑路、病人少跑路,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六)加强医疗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2018年版)要求,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机制,持续提升医疗质量。牢固树立依法执业意识,严格落实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要求,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落实患者安全目标和医疗安全事件报告预警制度,建立临床科室医疗安全上报、反馈与改进机制。市第一人民医院承担医疗质量监管职责,逐步实现医共体内医疗质量同质化。(七)加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市第一人民医院要加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将其作为联结改革

8、政策和医院治理的纽带,逐步实现医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推动制定医院章程试点工作,深化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人才培养、资源整合、诊疗水平、质量安全等方面创新实践。通过章程引领,彰显公益性,抑制趋利性,调动积极性,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八)二甲复审全面达标二甲复审是创建县域医疗中心的先决条件。市第一人民医院要精心组织、创新举措、严格奖惩、压实责任,动员多方力量,采取过硬措施,对照二甲评审实施细则,每分必争,逐条达标,切实提升医院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促进医院提质升级,推动医院加快发展。四、工作步骤(一)启动阶段(2020年6月)

9、部署启动县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制定方案。(二)建设阶段(2020年6月2020年11月)市第一人民医院对照关于印发河南省推进县域医疗中心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和本方案进行建设,政府相关工作部门和有关单位要密切配合,切实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建设顺利推进。(三)验收阶段(2020年12月)县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对县域医疗中心建设进行初步评估验收,验收合格后,报请省、市进行最终评估验收。五、工作要求(一)强化思想认识。加强县域医疗中心建设,是落实河南省2020年重点民生实事,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重大举措,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基础工程,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的关键环节。各相关单位

10、要强化“四个意识”,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实、抓细、抓落地。(二)强化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市长牵头,主管副市长具体负责的县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市第一人民医院要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确保圆满完成县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任务。(三)强化政策支撑。市政府切实履行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确保同级财政政策性补偿到位。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县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投入力度,全力支持人民医院建成县域医疗中心,重点支持人民医院学科建设、医疗设备更新、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设施提升、信息化建设等。鼓励市第一人民医

11、院采取多种形式引聘人才,人事、编制部门要为市第一人民医院人才招聘、引聘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发改部门要逐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比价关系,重点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进一步完善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多方参与的价格形成机制。医保部门要充分发挥医保制度的基础性作用,完善与医共体建设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四)加强监督考核。市政府将县域医疗中心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责任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并对照时间表、路线图,加快工作督导,采取现场评价、专家评价等多种方式,促确保高质量完成县域医疗中心建设任务。相关职能部门要履职尽责,积极作为,对担当尽责、完成目标任务的予以表扬,对履职不力,造成工作被动的给予问责。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