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五反应热的有关概念1专项测试含解析20191108152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207912097 上传时间:2021-11-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五反应热的有关概念1专项测试含解析2019110815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五反应热的有关概念1专项测试含解析2019110815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五反应热的有关概念1专项测试含解析2019110815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五反应热的有关概念1专项测试含解析2019110815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五反应热的有关概念1专项测试含解析2019110815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反应热的有关概念(1)1、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ba的是( )A.H2(g)+Cl2(g)=2HCl(g); H=-a 1/2H2(g)+1/2Cl2(g)=HCl(g); H=-bB.C(s)+1/2O2(g)=CO(g); H=-a C(s)+O2(g)=CO2(g); H=-bC.2H2(g)+O2(g)=2H2O(l); H=-a 2H2(g)+O2(g)=2H2O(g); H=-bD.S(g)+O2(g)=SO2(g); H=-a S(s)+O2(g)=SO2(g); H=-b2、据下图所示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能量变化情况,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

2、 )A.2mol氮原子(N)结合生成N2(g)时需要吸收946kJ能量B.1mol NO(g)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632kJ能量C.2mol N(g)和2mol O(g)的总能量为1444kJD.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O2(g)=2NO(g) H=-180kJ.mol-13、已知:2CO(g)+O2(g)2CO2(g)H=-566kJ/molNa2O2(s)+CO2(g)Na2CO3(s)+ O2(g)H=-226kJ/mol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的燃烧热为283kJB.下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C.2Na2O2(s)+

3、2CO2(s)2Na2CO3(s)+O2(g)H-452kJ/molD.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4、N4的分子结构类似白磷分子,它的结构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 NN键需要吸收167 kJ热量,生成1mol NN键需放出942kJ热量。根据以上信息和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mol N4气体转变为N2将放出775kJ热量B.1mol N4气体转变为N2将吸收775kJ热量C.1mol N4气体转变为N2将放出882kJ热量D.1mol N4气体转变为N2将吸收882kJ热量5、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也可

4、以直接用作燃料。已知:CH3OH(l)+O2(g)CO(g)+2H2O(g) H1=-443.64kJ/mol2CO(g)+O2(g)2CO2(g) H2=-566.0kJ/mol下列说法或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O的燃料热为-566.0kJ/molB.2mol CO和1mol O2的总能量比2mol CO2的总能量低C.完全燃烧32g甲醇,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放出的热量为908.3kJD.2CH3OH(l)+3O2(g)2CO2(g)+4H2O(g) H=-1453.28kJ/mol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烷燃烧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B.反应3Si(s)+2N2(g)=S

5、i3N4(S)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1mol Cl2与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6.021023D.常温下,pH=2的醋酸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混合后的溶液呈酸性7、图1为CO2与CH4转化为CH3COOH的反应历程(中间体的能量关系如虚框中曲线所示),图2为室温下某溶液中CH3COOH和CH3COO-两种微粒浓度随pH变化的曲线。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CH4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会断开C-H键,断键会释放能量B中间体 的能量小于中间体 的能量C室温下,CH3COOH的电离常数Ka=10-4.76D升高温度,图2中两条曲线交点会向pH增大方向移动8、根据热化

6、学方程式:S(s)+O2(g)SO2(g) H=a kJmol-1(a=-297.2),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S(s)在O2(g)中燃烧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S(g)+O2(g)SO2(g) H=b kJmol-1,则a0,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正确的是( )A.加入催化剂,反应途径将发生改变,H也将随之改变B.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H2S分解率也增大C.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将引起体系温度降低D.若体系恒容,注入一些H2后达新平衡,H2浓度将减小10、碳是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

7、照可转化成N,转化过程如下:则M、N相比,较稳定的是_。(2)已知CH3OH(l)的燃烧热H238.6 kJ/mol,CH3OH(l)O2(g)=CO2(g)2H2(g) Ha kJ/mol,则a_(填“”、“”或“”)238.6。(3)使Cl2和H2O(g)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HCl和CO2,当有1mol Cl2参与反应时释放出145 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4)火箭和导弹表面的薄层是耐高温物质。将石墨、铝粉和二氧化钛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高温下煅烧,所得物质可作耐高温材料,4Al(s)3TiO2(s)3C(s)=2Al2O3(s)3TiC(s)H1176kJ/mol,则反应过程

8、中,每转移1mol电子,放出的热量为_。11、为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三套实验装置:1.上述三个装置中,不能证明“铜与浓硝酸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的是_。2.某同学选用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U形管里液面左右相平),在甲试管里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U形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说明该反应属于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3.为探究固体M溶于水的热效应,选择装置进行实验(反应在甲中进行)。若M为钠,则实验过程中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若观察到烧杯里产生气泡,则说明M溶于水_(填“一定是放热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或“可能是放热反应”),理由是_;若观察到烧杯里

9、的玻璃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M可能是_。4.至少有两种实验方法能证明超氧化钾与水的反应(4KO2+2H2O4KOH+3O2)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方法:选择上述装置_(填“”“”或“”)进行实验;方法:取适量超氧化钾粉末用脱脂棉包裹并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蒸馏水,片刻后,若观察到棉花燃烧,则说明该反应是_反应。12、金属硫化物和硫酸盐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1.金属硫化物和硫酸盐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1) CaSO4与CaS可以相互转化,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aSO4(s)+CO(g)CaO(s)+SO2(g)+CO2(g) H1=+218.4 kJ/mol (反

10、应I);CaSO4(s)+4CO(g)CaS(s)+4CO2(g) H2=-175.6 kJ/mol(反应II)。则3CaSO4(s)+CaS(s)4CaO(s)+4SO2(g) H=_.如图1所示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曲线a表示_(填“反应I”或“反应II”)。2.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1 mol MoS2、0.2 mol Na2CO3和0.4 mol H2(固体体积忽略不计),发生反应:MoS2(s)+2Na2CO3(s)+4H2(g) Mo(s)+2CO(g)+4H2O(g)+2Na2S(s),测得在不同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各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的关系如图2所示。正反应速率:v(Q)_v(

11、P)(填“”或“=”)。容器内的总压强:P点_Q点(填“”或“=”),说明理由:_。P点对应温度下,H2的平衡转化率为_,平衡常数的值为_。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 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 3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 4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 5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1mol物质燃烧的反应热为燃烧热,所以CO的燃烧热为283.0kJ/mol,错误;B、因为CO与O2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2 mol CO和1 mol O2的总能量比2 mol CO2的总能量高,错误;D、根据盖斯定律,2CH3OH(l)+3O2(g) = 2CO2(g)+4H2O(

12、g)的H=2H1+H2= -1453.28 kJmol-1,正确;C、由C项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完全燃烧20g甲醇放出的热量为:20g32g/mol21453.28 kJmol-1=454.15kJ,错误。 6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 7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 8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从所给热化学方程式分析,Hb,B项错误,因为S的燃烧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1mol SO2(g)所具有的能量低于1mol S(s)与1mol O2(g)所具有的能量之和,C项正确,16g固体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热量148.6kJ,D项正确。 9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 10

13、答案及解析:答案:(1)M(2)(3)2Cl2(g)+2H2O(g)+C(s)=4HCl(g)+CO2(g) H= -290kJ/mol(4)98kJ解析: 11答案及解析:答案:1.; 2.左端液柱降低,右端液柱升高; 放热; 3.产生气泡,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烧杯里的导管内形成一段液柱可能是放热反应;某些物质(如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但不是放热反应硝酸铵4.或(); 放热解析:1.装置可通过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的变化判断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装置可通过烧杯中是否产生气泡判断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装置只是一个铜与浓硝酸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水吸收的装置,不能证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2.Ba(OH)2与硫酸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3.浓硫酸、硝酸铵溶于水有热效应,但不属于化学反应。4.方法:选择上述装置(或)进行实验,装置右边U形管中左端液面降低,右端液面升高(或装置烧杯内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方法:取适量超氧化钾粉末用脱脂棉包裹并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蒸馏水,片刻后,若观察到脱脂棉燃烧,则说明该反应放出大量热,使脱脂棉燃烧,证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12答案及解析: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