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微网格”打造基层社会治理

上传人:xiaw****n69 文档编号:207909068 上传时间:2021-11-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建+微网格”打造基层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党建+微网格”打造基层社会治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党建+微网格”打造基层社会治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党建+微网格”打造基层社会治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党建+微网格”打造基层社会治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党建+微网格”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建+微网格”打造基层社会治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党建+微网格”打造基层社会治理 一、建设背景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强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好社会稳定。2020年3月9日,*市召开市委常委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推行“党建+微网格”的实施方案。会议指出,工作开展得怎么样,关键看是否落到实处、发挥实效。“党建+微网格”是一种新的治理架构,要求化整为零、互为监督,以达到精细治理的目的。全面推行“党建+微网格

2、”工作,推动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同频共振,努力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之路”。二、实施方案1、完善“党建+微网格”的运行架构针对县域社会治理点多面广、千头万绪的特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按照“化整为零、以小搏大”的思路,构建覆盖各区域、各领域、各群体的微网格,形成“一核引领、一网覆盖、一体多元”的“三个一”治理架构。一是设置全覆盖的网格体系。按照“就近、就便、就熟”原则,综合考虑各村(社区)所辖范围、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党组织设置和分布等情况,因地制宜将全市划分为3.2万个微网格,覆盖全市41.92万户群众,做到户户有人联、有人管。明确微网格长政策法规宣传员、民情信息收集员、和

3、谐稳定促进员、推动发展引领员“四员”定位,并将工作开展情况在村(社区)党务公开栏或其他显著位置予以公示。二是构建立体化的组织框架。按照“全区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的思路,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化组织框架。市级成立微网格办,乡镇(街道)成立微网格管理中心,着力构建“市乡村党支部微网格”五级体系,形成一贯到底的“动力主轴”。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左右互动、无缝对接”,推动“少数人管多数人”向“共建共治共享”转变。三是搭建大统筹的运行平台。探索建立全市统一的“党建+微网格”社会治理指挥调度平台,打造集线上交流、信息反馈、问题领办、跟踪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云生态体系,作为开展微网格工

4、作的“中枢大脑”,实时掌握、及时解决民生诉求、矛盾纠纷等问题。同时,每个微网格均建立一个微信群,全市共建立微信群3.7万个(含党支部包片群),作为日常主要交流平台的“神经系统”。实现问题快发现、快掌握、快反应、快处置。(图1:数据流程图)(图2:系统架构图)2、增强“党建+微网格”的治理效能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是打通“最后一步路”。*坚持党建引领,紧扣矛盾化解、问题破解、情绪疏解、隐患排解这条主线,充分发挥微网格的触角和探头作用,把社会治理工作压实到第一线、最底层,实现“人在网中行、力在网中聚、难在网中解、情在网中结”。一是疫情防线一筑到底。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围绕“切断传染源”,充

5、分发挥微网格了解情况最快、掌握信息最早、发现问题最及时的优势,推动全市微网格长上门入户做宣传、抓排查、摸情况,构筑起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坚实防线。截至目前,*确诊病例仅4例,没有发生一起二代病例和聚集性疫情,被省里划定为第一批低风险区。二是安全稳定一盯到底。成立市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指导中心,通过“党建+微网格”社会治理指挥调度平台,对全市矛盾纠纷实行分类管理、分流指派、联动联调、限时办理、全时监管。力求“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问题不上交”,着力打造“零非访、零事故、零发案”“三零”村(社区)和“三零”微网格。三是民生问题一跟到底。坚持把“话筒”交给群众,发挥微网格在听取群众意见、搜集

6、群众诉求、化解群众困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四是服务发展一促到底。围绕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注重挖掘微网格内的人才、信息等资源,充分发挥微网格在帮扶就业、招才引智、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促进作用。3、构建“党建+微网格”的长效机制*以全面落实省委加强基层建设“1+5”文件精神为契机,将力量、资金、管理、服务等下沉到基层一线,为“党建+微网格”提供坚实保障。一是构建常态化的调度机制。把“党建+微网格”工作纳入党委中心工作专题调度,建立市级层面“周碰头、月调度、季总结”的常态化协调调度机制。二是构建精细化的激励机制。全市按照每个乡镇(街道)1-3人的标准,专门下拨69个编制用于开展“党建+微网格”工作;

7、市财政每年拨付600万元作为“党建+微网格”工作经费,充分调动微网格长的积极性。三是构建科学化的考评机制。研究出台“乡镇(街道)党建+微网格工作考核管理办法”,把“党建+微网格”工作纳入党建述职评议、党支部“堡垒指数”和党员“先锋指数”考评,作为评价班子和干部的重要依据,以精细化考评压实工作责任。三、应用效果截至目前,*已建起了3.2万个微网格,35411名党员直接联户,3725名入党积极分子、950名非党员的乡村能人和6809名志愿者热情参与到“党建+微网格”工作当中,实现了户户有人联、事事有人帮。线上系统采用分层级授权设计,全市32个街道,345个行政村,1000余个党支部全部注册入驻。各

8、级管理员帐号均可在平台发布消息通知和公告资讯,根据层级可见,如村级账号推送的文章只有本村居民手机可见,市级账号推送文章全市群众可见。既相互独立,有实现了数据汇聚。系统目前已注册市、镇、村、支部、行政职能单位工作人员、微网格长累计34052人,注册市民群众159456人。每一个用户都可以用手机将遇到的民生问题、商事纠纷等上报,后台各级管理员收悉审核后进行直接办理或上交下派进入处理程序。据统计,全市通过微网格收集群众意见6229条,累计解决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16828个。1-9月,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均同比减少33.3%,信访总量批次和人数同比分别下降51.9%、48.2%。“党建+微网格”工作被

9、人民日报客户端、中组部“共产党员”公众号、新华社“高管信息”、省委新*评论和*新闻联播、*日报等广泛推介。以“党建+微网格”为依托打造的“全域覆盖、全线协同、全心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新画卷正在5007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徐徐展开。四、特色亮点1、实现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的同频共振“党建+微网格”社会治理平台将党员的履职情况实现了数据化管理,驻区的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党员志愿者和工青妇等社会各类型组织进驻网格,形成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真正实现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同频共振。2、实现了为基层减负一是实现了电子化办公,让数据多跑路,人员少跑路。二是减轻了基层工作量。以往,报送材料需要逐级统计报送,

10、苦不堪言。而现在,所有的资料都实时汇聚在后台,数据既真实又便捷。三是节省了办公经费。系统为各级单位开设了大屏展示端口,将辖区相关重要数据一屏尽显。接待汇报无需制作物料、展板。节省了办公经费。3、一套系统尽揽,解决基层所有问题以往群众遇到问题,需要不同的部门,通过不同的渠道去反映、解决。而现在通过居民只需要通过手机反应一次就能解决,管理员在后台可以实时看到工作进度,对工作进行督促、调度和指导,形成了合力。4、系统人性化设计降低使用门槛平台的前端采用微信小程序的方式,无需单独下载安装APP,功能设置尽量精简,平台增加了语音上报诉求功能,语音方言也可以提交。平台设计的大屏端,为镇、村、支部部署了专用

11、的数据分析界面,全面为基层管理减负、赋能。五、推广价值把党建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构筑好基层社会治理“桥头堡”,以微网格打通每一个“神经末梢”,“*之治”正在激发基层治理的新能量,汇聚现代化发展的大合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实现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同频共振,构建“党建引领、多元互动、全面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本平台不断完善情报库、人口库、产业库。借助微网格长的前端探头作用,可以在平时走访、联户活动中,就将矛盾问题及时进行收集和办理。群众的问题不容易升级、激化,防患于未然。大大节省了行政成本,增加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平台接地气、技术成熟、工作模式先进,已经成功输出到全国多个省市、地区,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和成效。六、应用简介“党建+微网格”社会治理平台是*市融媒体中心旗下*广电云商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打造的一套线上基层社会治理辅助系统,目前已经在*市全域落地,并成功外输到国内多个省市。*市平台已注册市、镇、村、支部五级微网格长累计34052人,注册辖区群众159456人。全市通过微网格收集群众意见6229条,累计解决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16828个。1-9月,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均同比减少33.3%,信访总量批次和人数同比分别下降51.9%、48.2%。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民调满意度明显增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