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某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上传人:把*** 文档编号:207908207 上传时间:2021-11-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某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某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某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某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某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某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某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某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一、课内知识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18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姥(m) 倡女(chng) 红绡(sho) 羽扇纶巾(gun)B.罅隙(xi) 商贾(ji) 守拙(zhu) 周公吐哺(b)C.木讷(n) 故垒(li) 钿头(din) 挥斥方遒(qi)D.百舸(g) 樯橹(qing) 嘲哳(zh) 乍暖还寒(hun)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憔悴 舞榭 霹雳 鼓瑟吹笙B.鹿寨 阴蔽 呕哑 仓惶北顾C.薄壁 次第 霓裳 封万户候D.寥廓 发髻 慰籍 青溟浩荡3.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

2、的一项是( ) A.桃李罗堂前 排列,分布B.秋月春风等闲度 无端,平白地C.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流风余韵D.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不平凡,不寻常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为君翻作琵琶行因为长句,歌以赠之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A.相同,相同B.不同,相同C.不同,不同D.相同,不同5. 下列各项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的一项是( )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B.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C.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D.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6. 下面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行:是

3、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后从乐府发展为古诗的一体,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形式也多变化。B.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犹言下迁。宋戴埴鼠璞:“汉以右为尊。谓贬秩为左迁,仕诸侯为左官,居高位为右职。”C.元嘉:宋文帝刘义隆庙号。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叫“庙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D.青衫:黑色的单衣。唐代八品、九品文官服色为青黑色。后人也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哦,香雪铁凝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这条线正式营运后,

4、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时刻表上,多了“台儿沟”这一站,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了一天蒙受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哦,五彩缤纷的一分

5、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日久天长,她们又在这一分钟里增添了新的内容,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姑娘们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袜。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台儿沟没有学校,香雪每天上学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公社中学虽然女同学不少,但她们的言谈举止,一个眼神,一声轻轻的笑,好像都是为了叫香雪意识到,她是小地方来的,穷地方来的。“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呀

6、?”她们问。每到这时,香雪的同桌就把自己那只宽大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深秋,山风渐渐凛冽了,天也黑得越来越早。但香雪和她的姐妹们对于七点钟的火车,是照等不误的,她们仿照火车上那些城里姑娘的样子把自己武装起来,整齐地排列在铁路旁,像是等待迎候远方的贵宾,又像是准备着接受检阅。火车停了,香雪顺着车身一直向前走去,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认清了,放在一个女学生面前的真是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不知怎么的,她就朝车门跑去。当她在门口站定时,还一把攥住了扶手。香雪终于站在火车上了,这时车身忽然

7、悸动,接着车门被人关上了。香雪扑到车门上,看见凤娇的脸在车下一晃。她拍打着玻璃,冲凤娇叫喊着:“凤娇!我怎么办呀!”列车无情地载着香雪一路飞奔,下一站叫西山口,西山口离台儿沟三十里。这里上车的人不少,下车的却只有香雪。她胳膊上少了那只篮子,她已经把它悄悄塞在了女学生座位下面。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但香雪收下了铅笔盒,到底还是把鸡蛋留在了车上。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她这才

8、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忽然感到心里很满,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而被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台儿沟走去。她边走边想,台儿沟将来一定会是“这样的”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

9、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台儿沟在哪儿?香雪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台儿沟的姐妹们。香雪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迎面,那静止的队伍也流动起来了。同时,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哦,香雪!香雪!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轨铺进深山,火车为台儿沟带来了外面世界的信息,山里人接触到了更多的现代文明

10、,产生了对山外世界的憧憬。B.“迎候远方的贵宾”“接受检阅”,这些文字表明台儿沟姑娘将自己摆在卑微渺小的位置,体现出谦卑、好客的心态。C.文中“山谷”“群山”“深山”等词语,表现了台儿沟所处地区的地形与地貌,暗示了这里的贫弱、偏僻、落后和封闭。D.“短暂的一分钟“变成“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五彩缤纷“既指外部世界新鲜绚丽,也表现了姑娘们新奇复杂的感受。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叙写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冲击,情节曲折多变,矛盾冲突却并不激烈,有散文化的特点。B.“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大山如伟大的

11、母亲一样养育着淳朴善良的山村儿女。C.小说的基调清新、婉丽、优美、纯净,但并不纤弱、单薄、浅显,相反它寄予了作者对现实和时代深沉而严肃的思考。D.作者选取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把叙述者定位在局外人的位置上,以火车为依托展开故事,突出中心人物,构思精巧。 (3)小说中的“铅笔盒”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4)铁凝的作品执着于对自然美和人性美的讴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三、古代诗文阅读(4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甲】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12、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乙】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

13、,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丙】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

14、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1)下列各项对【甲】文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对颜渊和仲弓说仁,分别是从独处的角度和处世的角度来说的。B.文中的“邦”,是指诸侯国;“家”,古代是指普通百姓的家。C.子夏并没有直接回答樊迟的问题,而是大发了一番议论,委婉地启发樊迟。D.文中的“汤”,是商朝的开国之君;伊尹,是商汤的大臣。 (2)下列对【乙】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做,实践)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加)C.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帮助,接济)D.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扬) (3)下列各项对【乙】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告诉子贡,看到别人的错误应该终身“恕”,这里的“恕”是指宽恕。B.孔子认为:仁,就是推己及人,自己想要站得住,就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通达。C.曾子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但他又认为奋斗终生,死而后已,道路却很遥远。D.“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4)下列关于【丙】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对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他建议梁惠王绝对不要考虑利,只要做到仁义就可以了。B.孟子的关于“仁义”的观点与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见解是一脉相承的。C.孟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