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三单元备课陈云龙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207617601 上传时间:2021-11-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三单元备课陈云龙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六年级语文三单元备课陈云龙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六年级语文三单元备课陈云龙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六年级语文三单元备课陈云龙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六年级语文三单元备课陈云龙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三单元备课陈云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三单元备课陈云龙(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内容:8、三打白骨精单元三第 1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13个,理解21个词语的意思。2、学会按照课文后练习第3题的提示简要复述课文。3、懂得对敌人不能讲慈悲,要善于识破敌人的诡计,并和敌人斗争到底。教学重难点:1、学会生字13个,理解21个词语的意思。2、懂得对敌人不能讲慈悲,要善于识破敌人的诡计,并和敌人斗争到底教学准备:投影、录音主备老师教学策略个性修改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揭题:1、简介西游记。2、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学习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同学们想学吗?一、揭题引趣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二、初读指导1、轻声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并划出生字组成

2、的新词。口头填空: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二、学习生词,初读课文:1、轻声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并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 口头填空: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速读课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各在哪些自然段里?全文可分几段? (提示:可采用“找重点段”分段法)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四、精读第二段。孙悟空如何三打白骨精,先学习第一次怒打。1、找到写白骨精的句子读读,想想写了白骨精的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3

3、、齐读写唐僧的句子,从“责怪”一词可以看出唐僧有什么弱点?4、课文写孙悟空一打白骨精,就是按三步写的:一写白骨精;二写孙悟空;三写唐僧。主要写孙悟空。7、总结学法: 找句子一分别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 想特点一读读想想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特点 分层次一按三步分三层。2、分段讨论: 可以有两种分法:第一种全文分三段,三次怒打为一段,首、尾各一段。第二种分法:三次怒打独立成段分成三段,首、尾各一段,共分五段。四、精读第二段。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几步把孙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的经过写清楚的?课文又是怎样写白骨精和孙悟空的?2、读读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经过的句子,划出有关“打”的动

4、词。(嗅、凝视、吆喝、举、打、识破、追赶)说说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说经过简要说说打的经过。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内容下节课再学习。“以”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有什么特点?5、按三步给第二自然段分成三层。指名三人各读一层。6、简要说说孙悟空打白骨精的经过。7、总结学法: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内容下节课再学习。五、课堂练习作业:1、比一比再组词2、填空3连线作业:教学反思:执教者授课时间教学内容:8、三打白骨精单元三第2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按照课文后练习第3题的提示简要复述课文。2、懂得对敌人不能讲慈悲,要善于识破敌人的诡计,并和敌人斗争到底。教学重难点:简要复述

5、课文教学准备:投影、录音主备老师教学策略个性修改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复习检查。1、听写词语:徒弟、诡计、妖怪、金箍棒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一、复习检查。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二、学习三、四自然段。1、回顾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用同样的方法自己学习第三、四段。(1)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来。(2)给三、四段划分层次。上面的语句讨论:(1)读读写白骨精第二次、第三次变化和逃跑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白骨精是怎样的? (诡计多端、善于变化)联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2)读读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

6、,思想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火眼金睛善于识破妖计敢于斗争具有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3)读读唐僧阻挡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唐僧说的“人以悲慈为本”是什么意思?他的话错在哪里? (本来意思是:做人要慈善,要有同情心,唐僧对白骨精讲慈悲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店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不应该对敌人讲慈悲。)学习三、四自然段。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三人分别读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语句),读后评价。3、分四人小组轮读第四自然段。小组内互相帮助。4、指名三人读第四自然段,读后评价,老师点拨。5、比一比每次打白骨精所用的语句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边读边填写下表:上面的语句讨论:(1)

7、读读写白骨精第二次、第三次变化和逃跑的语句 (2)读读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思想(3)读读唐僧阻挡的语句三、学习第五段。僧不但认不出妖怪,反而把敢于打妖怪的孙悟空怎样了?齐读课文最后段。齐读课文最后段。四、作业。作业。1、比一比再组词2、填空3连线作业。1、比一比再组词2、填空3连线教学反思:执教者授课时间教学内容:9、词两首单元三第 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掌握词的有关知识。2、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教学重难点: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并背诵。教学准备:投影、录音主备老师教学策略个性修改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揭题二、初读指导三、再读课文

8、,理清思路。四、精读第二段。五、课堂练习一、导入同学们,大家会不会唱童年这首歌?我们请一位同学起来为大家唱一唱这首歌,好不好?多年来,它不知道打动过多少人的心。特别是那朴实优美的歌词,让人回忆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说“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词却是情感的载体。”现代是这样,在古代就更是这样。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怎样用歌词来表达情感的。二、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如梦令和我们学过的古代诗歌有一点不同,这是一首词。那么,什么叫做词呢?关于词的知识你知道多少?(什么叫词牌? 2、词怎样进行分类的?)一、导入二、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三、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1、按照停顿反复朗读。2、借

9、助课文的注释和作者的有关知识初步的理解本首词的内容。学生讨论并回答想象画面。一次郊游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错了路,直到了荷塘的深处才发觉。尽管这景色迷人,还是急着寻找归路。怎么渡怎么渡的声音在静夜里格外清越,惊动了栖息的沙鸥白鹭,鸣叫起来,扑腾腾飞起来,这时,人声,鸟声,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情趣横生的意境。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一下,夕阳的余晖,清清的池塘,娇美的荷花,惊飞的鸥鹭,争渡的船只作业:背诵、默写整首词。作业:1、比一比再组词2填空3、连线教学反思:执教者授课时间教学内容:10.词两首单元三第 2 课时教学目标: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重难

10、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教学准备:主备老师教学策略个性修改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自读全词,整体感知。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自读词,提出疑问。三、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读生字:塞箬蓑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四、总结升华五、作业设计1、默写渔歌子2、填空一、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1.自读全词,整体感知。2.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3.自读词,提出疑问。三、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理解

11、全首词的意思: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四、总结升华1、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大自然)3、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五、作业设计1、默写渔歌子2、填空教学反思:执教者授课时间教学内容:螳螂捕蝉单元三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4、 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

12、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教学重点:理解语言文字,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寓意。教学难点:让学生凭借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教学准备:主备老师教学策略个性修改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螳螂和蝉和两种不同的昆虫,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二、学生自读课文三、查自读情况。2、 检查有关词语的理解。二、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三、查自读情况。1、 指名分段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2、 检查有关词语的理解一、板书课题

13、,导入新课。二、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三、查自读情况。1、 指名分段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2、 检查有关词语的理解教学反思: 执教者授课时间教学内容:螳螂捕蝉单元三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教学重难点:理解语言文字,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寓意。让学生凭借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教学准备:投影、录音主备老师教学策略个性修改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复习1、 检查课文朗读情况。2、 螳螂和蝉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二、指导精读课文。1、精读课文第一段。(1)精读第一段,注意读好吴王的话。(2)你认为吴王应该出兵吗?为什么?(3)从文中哪些词可以看出吴王考虑问题不太周全?(4)如果你是大臣,会想什么方法劝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