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8课时)

上传人:慢*** 文档编号:207616524 上传时间:2021-11-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8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8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8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8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8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8课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二年级下册数学 教学反思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学生在具体解决问题时都能够用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解决,有个别潜能生总是无法理解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部分的练习还需进一步加强。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但在在解决问题时,总是不知道该不该添小括号,学生对小括号的作用并不真正熟练掌握,需要增加一些两步计算的试题来进行练习,从而进一步巩固小括号的正确使用。如果在这节课中学生自己设计使用小括号的习题,然后再自已解答会更利于孩子们理解小括号。很多学生理解不了练习中的第4题(计算球赛各队总分),题目本身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让学生无法理解。我在让学生练习这样的表格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改编,选

2、择一些学生感兴趣又容易理解的事件,如:(在黑板画表格)利用三个班级打两场球赛的得分情况进行讲解,这样孩子们理解了,从而找出解答第4题的方法。有些学生喜欢列综合算式解答,有些学生喜欢列分步列式。我想:适当的也应该要求大家都列综合算式解答,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这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教学中提供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交流,归纳出计算方法,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数学能力也得到了发展,让数学课堂也充满活力。平均分1、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 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背读知识,而是创设情境并通过多次实践操作,在学生分完桃后,让他们给“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这种分法取个名字,这充

3、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更好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注重从多角度让学生通过比较来认识“平均分”的含义这是认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不要片面、单一地看问题。如课的开始,让学生分梨,学生都十分一致的进行了平均分,没有出现不是平均分的情况。每份分的不是同样多,就是没有平均分,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常有的情况,这一设计让学生认识平均分的同时,也用不平均分来对比学习,对了解这一概念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没有充分体现这一点,当引出平均分之后,我没有好好利用分梨这一教学资源,就这样进行下一个环节了。其实可以再次回到开始,问问除了每份2只,还有其他的分法吗?其

4、他的分法是平均分吗?这样就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了。平移在教学设计中,分三个层次,环环相扣,由感知到认知、由浅人深、由表及里去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引导学生充分进行论,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1、使学生感知平移现象,通过创设情景,从几组图片出发,引入新课,同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感知中初步认识平移,而且深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探究平移的特点,通过学生的集体讨论和探究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创造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活动中去。然后再通过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倾听中把自

5、己的思路同别人的方法进行比较,理解和接纳别人的观点。在对平移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归纳平移的两大特点。3、对所学知识的提高与升华,灵活运用平移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在认识了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向哪个方向平移,移动了多少格?进而引导学生画出简图。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是因为它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也贴紧了课本知识。为此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效果都是有利的。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在教学时,我采用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先根据提供的已知条件解决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再把两道一步计算的应用题融合成一道完整的乘除法混合应用题。学生很容易弄明白,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接下来,我以同

6、学们玩久了口渴了,要去买水喝,让学生们算算买东西的价钱,或拿一定的钱可以卖多少东西。这些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见的,学生们都很好奇,在做题时也充满了自信。最后,我设计学生们玩累了,也到傍晚了,叔叔开来了8辆小汽车接大家回家这个环节,让学生联系第一幅图,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涨,纷纷举手回答。整个教学过程,我以学生玩游戏坐碰碰车买水喝叔叔开车来接回家为主线,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学生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对学生进行节约花钱的教育。不足之处是: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还不够,合作探索的机会也不多。同时,自身的课堂

7、驾驭能力也有待于提高。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只需在此基础上完成知识的顺迁移即可。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并不急着把“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教给学生,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学生对大小比较的真正理解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比较数的大小”这一内容,相信教过的老师都会认为比较枯燥,因此我将教学设计改变原来传统的教学方式,把整堂课的知识点都巧妙融入三轮游戏比赛中,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并不纯粹是娱乐和增添热闹的气氛,而只是老师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游戏的背后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有效的数学思考

8、。让学生从比赛中感悟并总结出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真正倡导“在乐中学,在乐中悟”。克与千克在对新人教版“克与千克”的教学时,由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建立对“克与千克”观念。再有就是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因为日常生活中他们只是听到斤或两),还有就是“克”这个单位比较小,学生更是很少有对这个重量单位的感受与体验。所以在教学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接受、体验和感知“克与千克”我精心设计了教学内容,巧妙的设计了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时,我注重学生的自主操作与动手体验能力,让学生掂一掂、猜一猜、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对1克和1千克的观念建立初步的认知。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整堂课学生的

9、兴趣较高,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离不开我们的生活,增强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这部分口算的知识基础是: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所以在课堂设计时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先出了这样一组题做复习准备。32610,然后把这组题改变成32,47,为学习例题做了铺垫。讲授例题时引导学生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转化成先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再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用学过的口算方法解决新的口算问题。讲授例题时,还要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比较几种口算的方法,最后选出比较简便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先加(减)整十数,

10、再加(减)一位数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从而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图形的变化规律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在图形中寻找规律。图形中的规律是抽象的,用来描述图形中规律的式子是由一些数学符号组成的,它是枯燥的。我们要想让学生理解这些符号的意义,并学会应用这些规律,就必须要借助具体的模型,并且一定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是这样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考虑到本节课图形中规律的形成过程和小学生认识规律,注重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观察、比较,切实经历知识的形成过成,用多种思考方法探究规律,并在分析中表述抽象的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很好地突破了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