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略与反抗【学习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分析】 本单元是中国步入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所以本单元的内容线索十分明显,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二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正如单元标题所说:侵略与反抗课标要求】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近代社会的影响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5.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6.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林则徐、太平天国、左宗棠、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2.记住《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3.通过分析对比《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提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学生掌握历史事件与史实,记住重要的条约名称、内容和影响。
2.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用对比法、分析归纳法深入理解鸦片战争等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林则徐、左宗棠等爱国人士的不屈抗争,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精神和斗争精神 2.通过对几次战争的原因分析,吸取“落后就要被挨打”的历史教训,从而激发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重点】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学习难点】1.理解三大条约对中国的危害及影响 2.探究近代中国中外战争产生的原因、失败的原因与教训【学习方法】 对比法、分析法、归纳法【学习过程】学习导入:跌倒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又在同一个地方跌倒,更可拍的是跌倒了却爬不起来我们中华民族就是在1840年跌倒了,而后又一步步跌倒,但最终我们却勇敢地站起来了,而且雄立于世界的东方是怎样苦难的历史,促使我们的觉醒与奋起?让我们再次回首那段沧桑的历史,一起吸取历史的教训与启迪一、屈辱的战争 自主复习——忆过程 学法指导:先自己回顾导学案中的基础知识,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再次翻阅课本或请同学帮助解决。
导学一:回顾近代以来的侵略战争战争名称列强时间结果英国阿古柏侵略新疆1865年1860年火烧圆明园,被迫签订条约日本八国联军 导学二:对比三大条约内容条约内容影响《南京条约》1. 2. 3. 4. 《马关条约》1. 2. 3. 4. 《辛丑条约》1. 2. 3. 4. 问题一:归纳三大条约的内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问题二:对比三大条约的内容,有哪些方面的内容是相同的?还有哪些方面的内容是新的变化? 问题三:细品《南京条约》的内容,思考这些条约内容侵犯了中国的哪些主权?对中国各阶层带来什么危害?(提示:可以从统治者、农民、早期的资产阶级等人的角度来思考) 问题四:对比《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的内容,思考《马关条约》中哪些内容表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殖民程度大大加深?为什么? 问题五:《辛丑条约》中哪一条内容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了“洋人的朝廷”?归纳三大条约对中国的整体影响是什么?环节过渡:中华民族从来就是有血性的民族,在面对民族危亡的时候,总有那么一批批热血男儿保家卫国、战死沙场。
让我们再次来回顾这些不朽的英雄二、不屈的抗争自主复习——赏人物导学一:图说历史:从以下的图片中说出其历史人物的名称及其英雄事迹图一:人物: 事迹: 图二:人物: 事迹: 图三:人物: 事迹: 导学二:思考:归纳以上三位历史人物都属于哪个阶层的代表?除此之外,还有哪个阶层的人民也起来进行了不屈的抗争?简单说说他们的事迹导学三:“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身无分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左宗棠“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邓世昌认真品读以上三位历史人物的经典语录,说说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令你感动 环节过渡:由此可见,中华民族在面对民族危亡时,不是任人宰割的,各阶层的人民也勇敢地站出来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那为什么当时的中国在中外战争中会输的如此之惨?让我们再来深刻反思历史带给我们的惨痛教训三、惨痛的教训 合作探究——探根源 探究一:中英冲突的根源 中英两国相隔万里之遥,来回一次快则三四个月,慢则半年之久,为什么英国不惜千里迢迢来与中国相会呢?难道真如某些人所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销烟的过激行为导致的吗?”请同学们认真读下面的材料,深入思考这次中英冲突的原因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来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维持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英国张开了饥饿的大口:原料不够,劳动力不够,市场更不够。
它扑向世界各地,盯上了垂涎已久的“天朝上国”——中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把鸦片输入中国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晚清悲歌》材料三:中国的禁烟运动 “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思考一:材料一与材料二的观点是否一致?结合材料三,你更赞同哪种观点?根据所学知识说说你的理由材料四:: “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可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摘自1854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思考二:材料四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是指什么条约?为了达到材料中“要求中英条约修订”的目的,继而中英之间又发生了什么冲突?你认为这两次冲突之间有何联系?思考三:为什么英法等西方大国此时能如此嚣张一而再、再而三地欺辱中国?谈谈你的感受。
探究二:中国战败的根源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泱泱大中华,面对远隔千山万水之遥的英国,为什么英国只出动一支拥有几十艘舰船、几百门大炮、一万多士兵的侵略军就能轻而易举地打败庞大的清王朝呢?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几幅图片,体会19世纪中英两个不同的世界政治对比:中国的君主专制、军机处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议会 经济对比:中国的牛耕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军事对比:中国的冷兵器与西方的热兵器外交对比:中国的闭关锁国与英国的殖民扩张 通过以上几幅图片,归纳一下19世纪中英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哪里?思考造成这种差距的根源是什么? 环节过渡:我们知道为什么“挨打”了,我们更应清楚的是怎样才能不“挨打”,此后我们的国家又是怎样一步步从毁灭走向新生的呢?它又带给我们哪些深深的思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毁灭后的新生四、毁灭后的新生交流展示——谈感悟材料一: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迹淫巧”。
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感悟一:仔细体会材料一中温总理的话,思考近代中外差距产生的原因有哪些?你认为中国应该怎样做才能不让历史重演?材料二: 温家宝在礼堂向师生们发表讲话温家宝说,旧中国饱受屈辱,山河破碎,弱国无外交中国政府和人民比任何人都珍惜来之不易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即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也是铮铮铁骨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在主权和领土问题上,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退让半步——2012年9月10日温家宝赴外交学院为周恩来和陈毅铜像揭幕讲话感悟二:认真品读温总理对于“钓鱼岛”问题的态度,想想当今的中国为什么能如此硬气地坚决捍卫中国的领土主权?谈谈你对新旧中国不同外交政策和处境的认识 材料三:“109年(1840—1949年) 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历经无数艰难坎坷。
他们的业绩,将采远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复兴之路》解说词感悟三:是的,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是一代代儿女前仆后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