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窦默字汉卿 阅读答案

Wo****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4KB
约9页
文档ID:207551232
窦默字汉卿 阅读答案_第1页
1/9

窦默,字汉卿 阅读答案篇一:王文统传阅读答案篇一:王文统传阅读答案您的位置:>>:窦默传阅读答案窦默传翻译赏析 窦默字子声,初名杰,字汉卿,广平肥乡人幼好读书,志向坚定蒙古军伐金,默被俘同时被俘者三十人,皆被杀,只有窦默逃脱返乡家为战乱破坏,母亲尚在,惊恐之余,母子二人均得病,母亲病亡,他带病葬母蒙军再来,他南逃渡过黄河,依靠母舅吴氏为生医生王翁把女儿许配他为妻,让他学医后转至蔡州,遇名医李浩,授他铜人针法金哀宗迁都蔡州,默怕蒙兵来此,奔往德安孝感县令谢宪子,把程颐、程颢讲理性之书授与他,窦默读后认为他过去读书谈不上是学习,真正的学习是从此书开始恰逢中书杨惟中,奉旨招集儒、道、释之士,默因此北归,隐居于大名,与姚枢、许衡朝暮讲习讨论,以至废寝忘食其后又回到肥乡,以儒家学说教授学生,从此知名于世 世祖即位前在王府时,遣人召请他,窦默更姓易名隐居不出使者令其友人先去求见,自己装作平民随其后,默不得已而受命至王府后,世祖问他治世之道,默首先讲三纲五常又说:“帝王之道,在诚意正心,心既正,则朝廷远近无不敢不正世祖一天要召问三次,其回答都合皇帝的心意从此以后加倍优待,不让他离开左右世祖又问当今明于治道者有谁,默荐举姚枢,便立即召枢来任用。

不久,命皇子真金从窦默学习,赐他玉带钩,并对他说:“这是金朝内府的东西,你是老人,正适于佩戴,使我王子见此物如见我一般久后,默请求南还,朝廷命大名、顺德各给田宅,官府常送去衣物 世祖即位,召默至上都,问他“:朕欲求像魏征这样的人,有没有?”默回答说“:敢于冒犯皇上而谏争,刚毅不屈者,要数许衡论深识远虑,有宰相之才者,要数史天泽这时天泽正任汉南宣抚使,立即召回拜为右丞相,任默为翰林侍讲学士当时初建中书省,平章政事王文统颇受重用,默上书道: 臣侍奉陛下十余年,多次承皇上垂询,听皇上圣训,可见陛下急于求治,无不以利民生、安社稷为目的过去先帝在位,奸臣擅权,总揽天下财赋,贡进奇货,炫耀豪华,以求皇上之欢心暗结朋党、离间骨肉关系者,都是这帮人这些人当权,陛下就不能实现安邦利民之初衷,而陛下怀救世愿望已有多年了 今陛下上顺天意下应民心,继承皇位,天下百姓莫不欢欣鼓舞,切望盛世然治理好天下,必须用正人君子那些夸夸其谈急功近利的小人,必不能奠定国家基础,必不能为子孙做长远打算讨好献殷勤以求取得宠信的人,若不让他们实现其愿望,那就好了这种人无论进退都在揣摩皇上的心思,以利害来打动人主之意念,其目的无他,在排斥贤人,独揽政权而已,都是战国时期的苏秦、张仪之流,切望陛下明查。

还望陛下务选公正严明有道之士,授以重任,则是天下百姓最大幸运了 有一天,窦默与王鹗、姚枢都在帝前斥责王文统,说:“此人学术不正,久居相位,必坑害天下世祖问:“谁可为相?”窦默说:“以臣看来,只有许衡世祖不高兴王文统十分忌恨窦默,奏请任他为太子太傅默辞谢道“:太子之位尚未确立,臣不敢先受太傅之名因而还是任命他为翰林侍讲学士,详见《许衡传》默称病请求回归家乡不久,王文统被诛,世祖回忆窦默的话,对左右近臣道:“往日说王文统不可用的,只有窦汉卿一人如果还有一二说这话,朕难道会不加考虑吗?”将窦默召回,在京师赐建上等房舍,命官府每月供给俸禄,国家大政必定去征求他的意见 默与王磐等奏请设两翰林院:其一专掌蒙古文字,以翰林学士承旨撒的迷底里主管其事;其二为翰林兼国史院,仍旧纂修国史,执掌皇帝的诏令,做皇帝顾问,以翰林学士承旨兼修《起居注》的和礼霍孙主持其事世祖同意照办默又上言“:三代之所以风俗淳厚,国运长久者,皆是设立学校培养人材所致今应建学聘师,广选贵族子弟进行教育,作为树立良好风俗的根本世祖采纳默曾与刘秉忠、姚枢、刘肃、商挺侍奉于皇帝之前,默上言道:“君有过错,臣当直言,表示同意或不同意,这是自古就提倡的。

今则不然,君说可,臣也以为可,君说不可,臣也说不可,这不是好的政风第二天,又侍奉世祖于幄殿,有一猎人失一鹘,世祖大怒,有个侍臣从旁也说此人应加罪惩处世祖讨厌这侍臣的迎合,命施以杖刑,而释猎人不问,退朝之后,秉忠等祝贺窦默:“非公以诚对待皇上,怎能使皇上有如此之清醒 至元十二年,默年八十,公卿皆来祝寿世祖很有感慨地说:“这样的贤才,如能请上帝让他年轻几岁,使他们留朕左右共治天下该多好可惜他现已老了!”默既年老,不就职任事,世祖多次派宦官赐珍宝及各种器物去慰问至元十七年(1280),加昭文馆大学士,享年八十五岁而卒世祖深为哀悼,厚赐丧事费,皇太子也给丧葬费钞二千贯,命护送归葬肥乡 默为人乐观,平时不曾评论别人,与人相处,和颜悦色在议论国家大事时,却当面争持,人们说西汉汲黯也超不过他世祖曾对侍臣们说:“朕求贤三十年,只得到窦汉卿及李俊民二人又说:“如窦汉卿之心与姚公茂(枢)之才合而为一,真可说是全人了篇三:王文统传阅读答案当前位置:>>:杜瑛传阅读答案杜瑛传翻译赏析 杜瑛字文玉,祖籍霸州信安父时日升,《金史》中有传杜瑛字文玉,祖籍霸州信安父时日升,《金史》中有传金末兵乱,瑛避居于河南缑氏山中。

当时一般读书人仍以文章辞藻来谋求上进,唯瑛在此文物凋丧之时,搜集群书,精读牢记,努力探求书中深刻含义对古今得失,了如指掌为了教书,他历尽艰险,辗转于晋、汾之间中书粘合王圭开府于相德,瑛接受了他的聘请,在彰德安家,但拒不接受他赐与的千亩良田有人说瑛邸宅下有藏金,家人想发掘出来,瑛屡加制止后居此宅者果然挖到黄金百两,这也说明瑛不贪非分之财 宪宗九年(1259),元世祖忽必烈南征至彰德,召瑛问计瑛说:“汉唐以来,人君能赖以立国的,就是法、兵、食三件事而已国无法不立,人无食不生,乱无兵不守现在不重视此三事,大概将要灭亡了能振兴此三事的,大概就是您吧您若遣荆襄之师,南下以捣其背,帝业便可定了世祖听后高兴地说:“想不到儒生中居然有这样见地的人后来,瑛又举数事晓以利害,世祖都采纳了,并认为瑛贤能可用,命瑛随行,但瑛因病而未从 中统初年(1260),忽必烈下诏书欲起用瑛,瑛以当时王文统当权,辞不应诏左丞张文谦巡视河北时,上书皇上,建议任命瑛为怀孟、彰德、大名等路提举学校官,瑛又推辞,并致书执政说“:先王之道不明,是由于异端邪说为害异说虽然泛滥,但天理不绝如线现在天子贤明,又能听取意见,故贤能之士多来会聚。

复兴先王的礼乐教化,正在此时至于您以官府文书约我相会,想任命我做些寻章摘句的小事,在汉唐时也是人们不屑于做的现在您因陋就简,只想这些小事,实在可惜凡是善始的人不一定能善终,今日执政者不能溯流求源,不去力行先王之道,不明德正俗、育材兴化以解除数百千年之祸,恐怕日后之弊将会是说也说不完的当时有人鼓励他出来做官,瑛说:“后世离开古代虽远,但先王的政策措施犹可供参做官的人,首先应该复古假如因袭旧弊,妄想以此来适应先王之意,岂非难事?我又不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人,怎能做官于是,闭门著书,潜心研究道艺,不管处境顺利还是不顺利,也不论得失,其志丝毫也不动摇,终身如此年七十时,嘱子处立、处愿,死后要在自己墓前立文为“缑山杜处士”的墓碑天历年间(1328~1329),赠资德大夫、翰林学士、上护军,追封魏郡公,赐谥文献 所著书有《春秋地理原委》十卷、《语孟旁通》八卷、《皇极引用》八卷、《皇极疑事》四卷、《极学》十卷、《律吕律历礼乐杂志》三十卷、文集十卷等篇四:王文统传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杜瑛字文玉,其先霸州信安人瑛长七尺,美须髯,气貌魁伟金将亡,士犹以文辞规进取,瑛独避地河南缑氏山中时兵后,文物凋丧,瑛搜访诸书,尽读之,读辄不忘,而究其指趣,古今得失如指诸掌。

间关转徙,教授汾、晋间中书粘合蛙开府于相,瑛赴其聘,遂家焉与良田千亩,辞不受术者言其所居下有藏金,家人欲发视,辄止之后来居者果得黄金百斤,其不苟取如此 岁已未,世祖南伐至相,召见问计,瑛从容对曰:“汉、唐以还,人君所恃以为国者,法与兵、食三事而已国无法不立,人无食不生,乱无兵不守今宋皆蔑之,殆将亡矣,兴之在圣主若控襄樊之师,委戈下流,以捣其背,大业可定矣帝悦,曰:“儒者中乃有此人乎!”瑛复劝帝数事,以谓事不如此,后当如彼帝纳之,心贤瑛,谓可大用,命从行,以疾弗果 中统初,诏征瑛时王文统方用事,辞不就左丞张文谦宣抚河北,奏为怀孟、彰德、大名等路提举学校官,又辞,遗执政书,其略曰:“先王之道不明,异端邪说害之也,横流奔放,天理不绝如缐今天子神圣,俊义辐凑,言纳计用,先王之礼乐教化,兴明修复,维其时矣若夫簿书期会,文法末节,汉、唐犹不屑也,执事者因陋就简,此焉是务,良可惜哉!夫善始者未必善终,今不能溯流求源,明法正俗,育材兴化,以拯数百千年之祸,仆恐后日之弊,将有不可胜言者矣人若勉之仕,则曰:“后世去古虽远,而先王之所设施,本末先后,犹可考见,故为政者莫先于复古苟因习旧弊,以求合乎先王之意,不亦难乎!吾又不能随时倪(通“俯”)仰以赴机会,将焉用仕!”于是杜门著书,一不以穷通得丧动其志,优游道艺,以终其身。

年七十,遗命其子处立、处愿曰:“吾即死,当表吾墓日‘缑山杜处士’天历中,赠资德大夫、翰林学士、上护军,追封魏郡公,谥文献选自《元史杜瑛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良田千亩——与:给予 b.其不苟取如此——苟:随便 c.帝纳之,心贤瑛——贤:认为??贤能 d.遗执政书——遗:遗失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杜瑛品行端正和有治世之才的一组是( ) a.①与良田千亩,辞不受②时王文统方用事,辞不就 b.①瑛搜访诸书,尽读之,读辄不忘②国无法不立,人无食不生,乱无兵不守 c.①术者言其所居下有藏金,家人欲发视,辄止之②今不能溯流求源??不可胜言者矣 d.①一不以穷通得丧动其志②今天子神圣,俊义辐凑,言纳计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瑛学识渊博,一生以教书为业,活动于山西、河北一带他多次谢绝朝廷征召,不愿为官 b.杜瑛认为治国要抓根本,应该“明法正俗,育材兴化”,来解除千百年来的灾祸,而不能只抓“簿书期会,文法末节” c.杜瑛认为古代贤明君王的治国之道不能推行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为异端邪说所害,邪恶横行,导致天理不存。

d.杜瑛不是一个只钻故纸堆的腐儒,他还关心国计民生,为安邦定国提出了不少的建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术者言其所居下有藏金,家人欲发视,辄止之译文:(2)汉、唐以还,人君所恃以为国者,法与兵、食三事而已 译文:1.d 2.c 3.c4.(1)算命的说他所住的房下藏有财宝,家里人想要挖挖看,他立即制止了篇二:重庆市20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1月调考语文试题篇三: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元代著名教育家、理学家、医学家--窦默窦默(1196-1280),字子声,又名汉卿,肥乡县城西村人元初名臣、名医、名儒,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即皇帝老师)、昭文馆大学士、正议大夫等职,累赠太师、魏国公,谥号文正窦默在青少年时,正是宋、元、金三朝混战时期,由于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窦默家破人亡,被迫过上流亡生活1244年(即蒙古太宗皇后3年,宋淳佑4年),蒙古王忽必烈(后为元世祖皇帝)潜邸求贤,召肥乡名士窦默为顾问他们常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并命皇太子真学拜窦默为师,从此窦默步入仕途忽必烈稳定后,窦默辞官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后又被忽必烈召回)他非常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设馆以经术教授乡里百姓子弟。

在他的关心与倡导下,肥乡一带办学教书之风盛行,因此,他的故里被称为“兴教乡”,后演变为“行教乡”,也称“行村”窦默为人正直、刚正不阿,敢于犯言直谏他建议忽必烈广开言路、求举贤才,并将富有才德的姚枢、许衡、史天泽推荐给忽。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