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图【课型】 复习课【课程标准】1.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4.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5.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复习目标】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如在地图上辨别方向;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知道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掌握比例尺三种形式的相互转化;学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掌握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地图;养成利用图例和注记查找地理事物,确定旅行路线的习惯2.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不同地形部位、地势高低起伏、地形类型和坡度陡缓3.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4.通过绘图、计算、比较以及用地图设计线路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学情分析】本部分内容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学生虽然学习了本部分知识,但对一些重点的内容学生还不能灵活运用。
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学设计应该从整体上把握建构,选择综合性较强的典型习题,进行解题思路和方法强化训练把学生感觉困难的知识点进一步的归纳、分析,让学生能够通过复习,得到提升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讲练结合法、综合归纳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复习过程】一、知识框架比例尺公式利用公式求比例尺 学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掌握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比例尺三种表示方法及相互转化学会量算两地间的距离 学会选择合适的地图图例和注记 能在地图上认识常用图例 比 例 尺地 图 基 本 要 素地图上的方向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北(方法:平移指向标)经纬网地图:经线指南北,纬线指东西地形图的判读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特征陡坡、缓坡等高线特征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复习的内容,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网络,并找到知识间内在联系,使目标更明确二、知识梳理(一)地图的基本要素______、 _______ 、 ________ 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1.地图上的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北;方法是平移指向标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同步训练1:例1.读上图,回答:⑴甲、乙、丙图分别按哪种情况判定方向?点拨:甲图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 ; 乙图按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丙图按经纬线判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⑵甲图中A村位于B村的 方,乙图中A村位于B村的 方,丙图A村位于B村的 方答案:正北 东北 西北例2.读某村公路平面图,回答问题⑴公路走向变化是:AB为 走向,BC是 走向 答案:南北 西北—东南⑵若没有指向标,从A处走到C处应先向 走,到B处后再向 方向走答案:东南 正东例3.经纬网图有直线型和弧线型,读下列经纬网图,回答问题⑴甲图中B点位于A点的方向,C点位于A点的方向;D点位于B点的方向,D点位于C点的方向;D点位于A点的方向⑵乙图中B点位于A点的 方向,C点位于A点的 方向; D点位于B点的 方向,D点位于C点的 方向; D点位于A点的 方向答案:(1)正南 正东 正东 正南 东南 (2)正南 正东 正东 正南 东南板图点拨:要判断图中D点位于A点的什么方向,方法是将A点作为参照点,过A点作南北、东西四个基本方向,然后判断D点在A点的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在弧形经纬网图上的经线和纬线可能是弯曲的,但图上的经线和纬线无论怎么弯曲,经线始终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始终指示东西方向;且在同一条经线上的两个点,只存在正北或正南的位置关系;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个点,只存在正东或正西的位置关系。
注意:由于东西方向是无止境的,因此东西方向的判定不要超过180)老师尽量的利用板图的形式给学生较为直观的认识同时结合板图进行训练,强化这样学生在掌握本部分知识时会有更为清晰的认识2.比例尺(1)概念:表示 比 缩小的程度,又称缩尺2)公式:比例尺=(3)表示形式 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注明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式:例如1:500 000 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4)三种形式的互化(5)比例尺大小比较:比例尺是个分数(分子是1),分母越大,比例尺越 ; 分母越小,比例尺越 小结:在图幅相同情况下,地图的比例尺愈大,表示范围愈 __,内容愈 ;地图的比例尺愈小,表示范围愈 __,内容愈 方法:借助图表,理解记忆:同步训练2:例4.在一幅中国地图上,量得北京到上海的直线距离为5.4厘米,两地实地距离是1080千米,该图的比例尺是 ()A.1﹕20 000 B.1﹕500 000 C.1﹕20 000 000 D.1﹕2000 000例5.在一幅1﹕50 000 000地图上,量得两地直线距离为6厘米,则两地实际距离是()A.500千米 B.300千米 C.1500千米 D.3000千米020千米例6.A. 和B.1:20000哪个比例尺大?例7.教室里贴有四幅大小一样的地图,按比例尺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①世界政区图 ②中国政区图 ③山东政区图 ④济南市政区地图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 C.①②④③ D.④③①②020千米答案: C D (解: 转化为 , < , 故A
2.五种基本地形类型: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__、 ______3.五种基本地形各自特征:(图示法突破)等高距和单位山峰、鞍部、陡崖山脊、山谷陡坡、缓坡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结合课本33页图2-2-4)板图法点拨:甲到乙,等高线密集—陡坡乙到丙,等高线稀疏—缓坡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山谷低脊高谷借助板图,归纳考点:例8.读下列图,完成要求:(1) 判断山体地形部位:甲_____ B_____ C_____ D_____ E_____(2) 图中小河在____处(填字母),小河流向自_____向_____流3) 估算甲山峰的海拔在___________米之间4) 图中的瀑布在______处;攀岩活动在_______处5) 甲山峰和乙山峰的图上距离如果是15厘米,甲乙两山峰的实际直线距离是_____千米6) 如果沿C、G两条路线爬到山顶乙,_______路线比较省力,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山峰 鞍部 山脊 山谷 陡崖 (2)A 东北 西南 (3)700-800 (4)F E (5)1.5 (6)C C路线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通常情况下,蓝色表示 ,黄色表示 ,绿色表示 ,棕色表示 点拨: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或水域),并且颜色越深,海水越深,不同颜色的黄色代表山地、高原和丘陵,褐色表示高山,而且颜色越深,地势越高三、综合归纳、典例解析【例题解析】图1图2图31.图幅相同的山东地图、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比例尺最大的是_________2. 范围一定的图1、图2、图3三幅中国地图,比例尺最大的是________解析:上面两题考查的目的是对比例尺含义的理解与应用第1题的解题思路是根据结论,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大的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反之,比例尺小的,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故答案是山东省地图第2题的条件是范围一定,根据比例尺公式,比例尺=,实地距离不变,图幅大的比例尺大,故选图3.设计意图:通过图幅相同和范围一定两组地图的比例尺大小判断,可以让学生对此类题型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3.读甲乙两图回答:(1)对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的范围比乙图大 B.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大C.甲地比乙地的对应部位坡度小 D.甲、乙两地的对应部位坡度相同(2)、对甲乙两地方位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在西半球,乙地在东半球 B.甲、乙两地位于南北同一半球C.甲地在乙地的西南方 D.甲地在乙地的东南方解析:本题综合性强,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是经纬网、比例尺、地形图等的综合应用。
1)题解题思路:甲乙两地范围大小的判断,甲图相邻经纬线的度数间隔是10,乙图相邻经纬线的度数间隔是15,故乙图表示范围大;甲乙两图图幅相同,范围小的甲图比例尺大,范围大的乙图比例尺小;甲乙两地对应部位的高差相同(即相对高度相同),对应部位的山体长度比较,甲地的坡短,故对应部位的甲地坡度大,乙地的对应部位山体的坡长,故乙地对应部位的坡度小 答案B(2)题的解题思路:甲乙的半球位置判断,根据经纬度分析,东西半球分界线20W经线穿过甲地,故甲地跨东西两半球;乙地在10E以东,故乙位于东半球;甲地在10S以南,位于南半球,乙地在0纬线(赤道)以北,位于北半球甲乙的相对位置判断方法:甲在南半球,乙在北半球,故甲在乙的南面;甲位于10W以西,乙位于10E以东,故甲还位于乙的西面;综上分析得出,甲位于乙的西南方向答案:C4. 判读等高线地形图1)识别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C______,E______2)图中周庄的海拔在__________—__________米之间,周庄位于李庄的______方向3)小河的大致流向是___________,如要在图中小河上修筑一座水库大坝,应在_____(填B或D)处最合适。
4)山谷往往能成为集水成河图中还有哪一处可能会形成小溪流?请你在图中用虚线(-----)画出其位置 (5)某驴友迷失在A地茂密的原始森林中,当他发现一条小溪时,果断沿着小溪下游前进以走出丛林脱险他的做法是否正确?_________;简要说明理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熟练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能力,考查对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观点,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和判读的能力如判读山体地形部位、小河形成部位及流向,等高距、水库坝址的选址、交通路线的选址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