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河大版 教案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207399724 上传时间:2021-11-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河大版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河大版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河大版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河大版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河大版 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晏子使楚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熟悉和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典型的故事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品味生动的语言中的人物智慧。 3学习晏子热爱祖国的精神,培养维护尊严的品格。 学习重点:晏子人物形象的分析,学习晏子机智的辩才。 学习难点:体会晏子个性的语言,理解语言的逻辑力量。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3.体会晏婴机智的辩才,学习他热爱国家从容应对的谈吐机智。 预习导学: 一、远望晏子 1.出处简介:节选自 ,全书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内、外篇。它是记述春秋时齐国 的散文作品,是战国时人搜集有关他的

2、言行及遗闻轶事编辑而成。其中以晏子即事劝谏景公治国利民、贤明为政的内容居多。此类篇章大多以记言为主,具有生动的情节、鲜明的形象和个性化的语言, 较富于文学意味。 2.人物简介:晏婴(?公元前500)春秋时 (今山东高密)人。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景公时为相,以节俭力行,危言危行显名于诸侯。晏子或犯颜直谏,析义明理, 或婉言讽劝,发人自省,是一位忠心耿耿地辅弼君主的国家重臣,又是一位临危不惧、才思敏捷、善于辞令的外交家。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 3.利用字典,查出下列字的读音并准确朗读。 傧者

3、( ) 更道( ) 临淄( ) 闾( ) 张袂成阴( ) 比肩继踵( ) 不肖( ) 缚( ) 酒酣( ) 赐( ) 枳( ) 熙( ) 4.朗读课文 5.通过预习,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交流研讨 1.教师导入 曾经有一个美国记者问周恩来总理:“我们美国人总爱仰着头走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总是低着头走路?”周恩来略加思索后回答:“走下坡路的人,总是仰着头走路,走上坡路的人自然是低着头走路了。”这个记者听后,倍感羞愧。真可谓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其实,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政治家、外交家在维护国家尊严的关键时刻,表现出了超人的智慧,同时也表现出他们敢

4、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优秀品质。春秋战国时期的晏子正是这样的一位政治家和外交家。 这节课我们走进春秋时期,走进楚国,去欣赏外交家晏子的风采。 2.检查交流“预习导学” 3.朗读课文走近晏子 (1)练习朗读 朗读停顿规律指导: 主谓之间停顿:示例:晏子使楚。 关联词和后面的连接句:示例:然则子何为使乎? 状语和谓语中心语之间:示例:晏子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2)朗读竞赛,走进录音棚(小组间进行,每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每3组选择一篇,评选出2个优秀小组) (3)朗读完毕,进行简单的评价。 4.翻译第一篇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由翻译,也可以小组之间交流合作。 (2)质疑解答。 (3)展示翻译

5、成果。 5.课文小结 在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晏子出使时受到楚国君臣的两次侮辱,但他都凭借自己的聪明机智进行了巧妙地回击。由此可见,晏子真不愧是一个 的人啊。(热爱国家,机智勇敢,能言善辩) 课堂检测 1. 解释加点的词语。 以晏子短( )( ) 延晏子( ) 傧者更道( ) 张袂成阴( ) 比肩继踵( ) 不肖者( ) 其贤者使使贤王( ) 2.翻译句子。 (1)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2)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3)其贤者使使贤王,不肖者使使不肖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疏通课文第二段文意,进一步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感受晏子

6、形象,体会晏子语言的聪明智慧。 预习导学: 一、借助工具书,排除词语障碍。 吾欲辱之( ) 何坐( ) 缚者曷为者也( ) 齐人固善盗乎( )( ) 叶徒相似( ) 其实味不同( ) 所以然者( ) 得无楚之水土( ) 熙( ) 寡人反取病焉( ) 二、试翻译句子。 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2.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4.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三、在这则故事中,楚国君臣设计如何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对答的?用自己的话说说。 交流研讨 1.教师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完成第二则故事的翻译;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或表演故事。 2.检查交流“预

7、习导学” 3.翻译第二篇 (1)学生在课下预习的基础上,结合课下注释再翻译。 (2)质疑解答。 (3)学生展示自己的翻译成果。 4.语文活动“晏子模仿秀”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分“解说、晏子、楚王、楚王手下人”四个角色。 温馨提示:在朗读楚王手下的对话时,应让学生体会到楚王手下为讨得楚王欢心,积极出主意以辱晏子,按捺不住激动与兴奋的心态,应设计一种谄媚的语气;对楚王,应设计一种盛气凌人、傲慢无礼的语气;对晏子,应设计一种沉着冷静,不卑不亢的语气。 (2)学生上台分角色表演。 教师可提示学生,为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应辅助一些表情、动作、语气 (3)师生评议。 5.教

8、师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感知到了晏子的性格特点了吧?他真的不愧是一个沉着冷静、不卑不亢、机智善辩的外交家啊! 晏子的机智善辩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同学们今后也可以多收集一些类似的故事,读后我们会获得思想上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以加强我们自身的修养。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 进一步体会晏子语言的逻辑力量。 2. 学习晏子热爱祖国的精神,培养维护尊严的品格。 预习导学: 1. 晏子的两次出使遇到了几次侮辱?各是什么?其直接目的是什么?这些侮辱是仅仅针对晏子本人吗? 2. 晏子面对楚人的侮辱,是怎样进行有力回击的? 3. 如果你是晏子,当时你会用什么话来回答楚王?比较一下,你

9、的回答和晏子的回答,哪一种好?为什么? 交流研讨 1. 学生朗读,再次感知课文内容。 2. 检查交流“预习导学” 3. 合作探究:晏子的说话技巧 当楚国设小门迎接,以此来戏弄晏子身材矮小时,晏子 ,反讽楚国为狗国;当楚王讥笑齐国无人时,晏子便 ,把“人才”移为“百姓”,又引出“然则子何为使乎”的精彩回答,讽楚国是“不肖国”,楚王为“不肖王”;当楚王及其左右诬齐人为盗来羞辱晏子时,晏子指出是楚国的水土使民善盗,运用了 的手法。 4. 贯穿两篇故事的思想主线是什么? 5. 从晏子使楚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从晏子的角度分析,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从楚人这个侧面来分析,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拓展

10、延伸 下面是中外名人小故事,你能用机敏的语言替他们回答问题摆脱尴尬难堪的困境吗? 美国记者采访周总理时问:“我们美国人走路抬头挺胸,为什么你们中国人走路老低着头?”你能替周总理回答这个问题吗? 有一次,克林顿到外地演讲,他正在演讲时,从下面传来一张字条,上面写了两个字:“白痴” 。如果你是克林顿,你会怎样回答? 课堂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6分) 傧者( ) 临淄( ) 闾( ) 比肩继踵( ) 张袂成阴( ) 不肖(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0 分) (1)圣人非所与熙也( ) (2)齐人固善盗乎( ) (3)吾欲辱之( ) (4)晏子避席对曰( ) (5)酒酣( ) (6)傧者更道( ) (7)缚者曷为者也?( ) (8)齐人也,坐盗( ) (9)叶徒相似。( ) (10)其实味不同(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0分)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不肖者使使不肖王。 4.有记者采访球王贝利,记者问:“贝利先生,你目前踢出的最满意的球是哪一个?”贝利说:“下一个。”贝利所说话的言外之意是 。(4分) 5.阅读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完成练习。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