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心城市视野下成都文化创意及消费研究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7339120 上传时间:2021-11-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中心城市视野下成都文化创意及消费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家中心城市视野下成都文化创意及消费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家中心城市视野下成都文化创意及消费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家中心城市视野下成都文化创意及消费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家中心城市视野下成都文化创意及消费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中心城市视野下成都文化创意及消费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中心城市视野下成都文化创意及消费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中心城市视野下成都文化创意及消 费研宄Xtt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函授教育部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实 训室与案例开发中心摘要:成都无论是从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还是政府政策规划、引导力度,以及存在的 市场潜能来看,文创产业的发展都己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但是,成都文化产 业发展总量和GDP占比,同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家中心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 的差距,产业层面表现出原创动力不足,小微文化企业发展不足等缺陷。如何优 化文创产业的空间布局?如何从政策层而精准引导文创产业?成都在既有的良好 文创产业条件下,需耍更加积极构建文化创意消费生态产业链;加强文创产业的 供给侧改革,精准对接文化创意产业消费需求;健全知

2、识产权保护体系,激发原 创热情。关键词:文化消费;文化创意;供给侧;作者简介:康苇苇,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函授教育部助教,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 术、大数据、文化创意;作者简介:夏楠,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实训室与案例开发中心讲师,研究方向:大 数据、文化消费。(四川成都610110)收稿日期:2017-09-11基金:“2017成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C-2017-5)Received: 20170911一、前目按照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时,居民消费将进 入精神文化需求的旺盛时期。一方面,2011年我国人均GDP就已超过5432美元,文化消费将成为经济发展和收

3、入提高的历史趋势和必然选择。另一方面,当下国 内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滞后于人民大众日益增强的文化消费需求。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文化消费发展指数 (2016) ”显示,我国文化消费综合指数持续增长,由2013年的73. 7增至2015 年的81. 5,平均增长率为3. 4%。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许多城市正在经历经 济转型,生和文化创意产业等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在这样 的发展趋势下,中国己步入全球化的消费时代,而城市作为消费空间的作用越 发凸显。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让亿万群众的消 费潜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文化,是城市软

4、实力的重耍体现。成都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增强西部文创中心功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 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塑造城市精祌,丰富文化供给,建设蜀风雅韵的历 史文化名城、开放包容的现代文明之城、享誉全球的文化创意之城,建成具冇国 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凝聚力、创造力,为建设世 界文化名城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明确文化消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对比研宄国家中心城市文 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策略及效果,有利于成都在建设具有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 城市进程中汲取经验,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支持,对优化文化消费环境, 增强文化消费意愿,促进文化消费能力,提升文化消费水平,促

5、进经济发展,增加文化消费满意度有着重要意义。二、文化创意消费的定义和影响因素1. 文化消费文化消费源于“精神文化消费”的提法,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生 活而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消费精神文化产品和精神行为m。根据马斯 洛的需耍层次理论,文化消费需求显然是更高层次的需求,是人们在基本物质 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会去追求的需求,因此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有较强的依赖 性。这也不难理解很多发达城市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相继从城市规划、人 才培养、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推动更高端与完善的产业链发展。国外学者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丫各因素对文化消费需求的影响,实证结论也呈现 多样化。尽管结论显示收入对文化消费的影响根

6、据文化产品类型不同而有差笄, 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但大部分研宄结论仍揭示了收入对文化产品的消费具有 正效应,尤其是图书及高雅音乐消费。而对于观看戏剧或者参观博物馆等需要较 多吋间的消费,收入的影响则很少m。不过,国外实证研宄一致结 论表明教育水平和职业身份对文化消费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以上结论对城市优 化文化产业供给结构、空间规划布局、人才引进与培养均能起到很好的参考和借 鉴作用。2. 文化创意消费近年来,在体验经济、网络经济、创意经济等新经济语境下诞生出新的文化消费 模式和业态-创意性文化消费m,商业资本的敏锐捕捉使其激发了巨大的经济 活力,引起y各级各地政府部门的重视。2014年,国务院出

7、台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相关产业融合发 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文化创意和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 和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推进文化创意和新型、发展,促 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 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内在要求,是促进产创新、催生新兴业态、带动就业、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 要途径4。同年,北京市编制完成全国首个省级文创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北京市文化创意产 业功能区建设规划(2014年至2020年),首次明确提出了北京市文创产业错 位发展的空间格局

8、,到2020年,北京市将规划建设20个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 包1。2016年,北京市还编制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旨在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布局,建设“高精尖”文化创意产业体系m。随着 上海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战略目标的确立,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 为上海重要的支柱性产业,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其中,创意与设计产业在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比重超过45%,为增加上海设 计之都、时尚之都、品牌之都的国际认同度和综合影响力,上海市专门对创意与 设计产业编制了 “十三五”规划一上海市创意与设计产业发展“十三五”规 划,强化创意设计作用,着力“三都”建设,

9、立争创意与设计产业增加值年均 增速高于上海市GDP年平均增速两个百分点,规划中创意与设计产业主要指文 化创意中的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时尚创意业、软件与计等m。广 州市专门组织编撰了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6),对2015年广 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对未来发展情况进行展望,从区域研 究、行业发展、案例分析等多个角度对广州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外 提供了一个了解广州文创产业发展情况的重要窗门m。综上,从全国范围来看,在国务院的指引下,以北京、上海、广州为首的国家中 心城市己经在文化创意产业布局上领先全国其他城市,形成了前瞻性的规划和 结论性的报告,上海更是将文化创意

10、产业进行了严格的细分,并对其中创新发 展驱动的重要力量一创意与设计产业进行了总结、分析、规划,它将为上海的文 化创意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促进上海经济转型和城市发展。三、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成都是1982年W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作为中原文化与羌藏 文化的交融地带,成都汇聚了南北文化,吸纳古今精华,呈现出厚重多元、兼容 并包的文化特点。闲散自由的市井文化吸引艺术家们定居于此,其创作也带上了强烈的成都市井文化色彩。敏锐的商业资本积极捕捉文化创意产业的巨大商机, 政府以“市场决定、政府推动”为主导思想,积极制定系列相关政策推动文化创 意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原创艺

11、术家、敏锐的商业资本、政府的 大力政策支持,使得成都现有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了良好的集聚效应,发展模式 不断创新。成都市举办的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W网络视听大会、中国国 际版权傅览会、成都创意设计周等重要文化展(节)会,为文化创意领域成功搭 建了展示、交流、合作平台。创意设计业优势明显,工业设计、室内设计均占西部较大市场份额。工业设计业发展初具规模,成都已有工业设计专业公司 100余家,各级工业设计中心32家,形成以西部智谷为聚集区的多层次、多方 位发展格局。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主要指标提出:到2020年,新增市级以上文化创意产业示 范园区或基地(家)不少于10家。“十三五”时期,成

12、都建设西部文创中心工 程规划了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文创产业载体建设、博物馆之城建设、音乐之都 建设、文创节会品牌建设的详细内容。将创意设计产业列为优势文化产业,在工 业设计、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领域融入文化元素,凸显文化创意,展示成都特色 文化符号。成都市在文化产业优化发展空间布局方面提出:抓住天府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并 加快开发的机遇,择定城市主题文化,整合文化资源,加快科技创新,盯准 “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大力发展创意设计、数字媒体、数字出版、动漫 游戏、影音演艺等文化业态,形成符合时代新潮流并具有天府新区特色的“经 营、生运作”模式,加快形成具有国际化大都市特色的现代文化创意 产业。因

13、此,成都无论是从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来看,还是政府政策规划、引导力度, 以及存在的市场潜能来看,文创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但是成都文 化产业发展总量和GDP占比,同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家中心城市相比,还存在 一定的差距,产业层面表现出原创动力不足,小微文化企业发展不足等缺陷 m。成都市也并没有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一样单独对文创产业进行独立 的规划、分析、研究,说明文创产业发展规模、发展动力与一线城市存在差距。 媒体爆出部分文化创意街区存在开发过量、定位不明确等问题;部分文化商业综 合体存在较大空置率。如何优化文创产业的空间布局?如何从政策层面精准引导 文创产业?成都在既有的良好文创

14、产业条件下,需要更加精准的发展策略。提振成都文化创意消费的对策建议1. 构建文化创意消费生态产业链在传统文化生产与文化需求之间,往往要经历多重中间商的层层流通,对于文 化消费者,一方面大大增加了消费成本,另一方面文化产品的时效性也大打折 扣,从而抑制文化创意的消费需求。随着互联网+的到来,多个产业融合发展的景象欣欣向荣,移动数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崛起使得创作更加便捷化、草根 化,消费者对文化创意的需求也更加个性化、移动化、虚拟化。网络文化消费就 是一种典型的基于互联网虚拟平台的生产消费模式。它打破了传统文化与供给的单向模式,变成丫多个文化创意供给者与消费者多向互动,直接交易, 共同参与,并相

15、互反馈、相互影响。文化创意供给者通过创意产品吸引消费者并 进一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消费者从原创、艺术、创意、设计等要素中得到 精祌滋养,刺激更多的文化创意需求。文化创意消费者在虚拟平台的消费倾向、 行为习惯为供给者提供了很好的创作思考和成因分析,进一步激励创作,其至 出现供给者与消费者界限模糊、互相融合的情景,共同激发创作活力与消费需 求。以上不难看出,传统文化产给模式与网络文化消费模式之间最大的 差别不是现实与虚拟的差别,而是后者提供的网络平台产生了虹吸效应,新技 术、新理念使得大量优秀的文化创意生产者汇聚在平台上,从而吸引、引领了文 化创意消费需求,二者像滚雪球一样,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

16、强。实体文化创意消 费模式以其体验性、趣味性著称,如果再借鉴网络文化消费模式的优势,便能真 正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创作者与消费者“学学相长”、“教学相长”,创建集 创作、休闲、娱乐、学习、设计、时尚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构建文化创意消费 生态产业链。2. 从供给角度加强文化创意生产,精准对接文化创意消费需求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污染、低能耗的优势。然而纵观部分 文化市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某些国产电影只注重明星的流量效应,对明 星开出天价片酬的同时一味压缩编剧、技术、特效、后期的制作成木,使得电影 成品粗制滥造。草根文化的盛行捧红一大批装丑、装怪的媚俗文化,小孩随口哼 唱的广场舞舞曲也无形暴露丫大众文化需求缺门。某知名导演说,存在这么 多垃圾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