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教学案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标 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案例学 科:语 文 年 级:七年级 单元课程:成长,学习本单元以成长为主题的这些文章,我们能从成长故事中倾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容易触发联想,从中受到教育,得到教育工作单位:思南县尧民中学姓 名:樊莉案例内容(一)、设计指导思想:本文通过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和三味书屋学习的记叙,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展现课文里的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是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学生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不再限制学生的思维(表现在对文章的思想理解),不再让学生限制在反封建教育的范围给学生一个相对宽裕自由空间,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二)、教材分析:作者通过极富情致的写景艺术给学生展现了百草园自由欢乐的生活;然后用两相比照的结构对比出三味书屋的生活不及百草园多彩有趣,不及百草原的自由快乐这样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感情鲜明,特出的表现出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表达了作者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进而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伤害。
三)、学情分析:本班,经过上学期的学习锻炼,突出的特点是: 1、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拓展 2、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3、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有浓厚的兴趣 4、课堂上有用于带头的好学生,课堂教学开展还行 存在的不足是: 1、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差 2、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意识不强 3、积累较少,阅读面不广 (四)、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3、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五)、教法学法:启智法、阅读法、讨论法、语言积累(六)、媒体选择:多媒体(七)、教学程序:一、导入: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二、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三、预习。
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四、整体把握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五、细读课文 讨论问题问: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六、问题探究 1、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本文结构的不同理解,实际上表现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不同理解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允许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2、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3、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七、揣摩下面的文字,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根据上下文弄懂语句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语意重点 例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 例2: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 (“我”到底知道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八、作业下面这段话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
仔细品味,然后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八)、教学评价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下列四种评价方法1、引导评价:根据学情,课堂上需要引导评价,给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如果我们的教师只是随意说“好”、“真好”,学生就会感到乏味,就不会关注别人的发言,也不会从别人的发言中获取信息,评价在课堂上也就起不到真正的导航作用2、随机评价:教师充满机智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机评价对学生的诊断、反思有重要的作用3、“啪啪啪,你真棒!”“啪啪啪,表扬他!”多响亮的评价声,听起来整齐划一,看到的是心不在焉眼神这是常见的课堂评价,我们要力求用有力整齐的掌声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能继续振奋起来再让我们细细观察鼓掌的这些学生:刚才还在搞小动作,听到别人在鼓掌,自己也跟着鼓掌;刚想举手跟老师或同学理论一番,听老师说:“他说得真好,给他点掌声!”同学们都鼓掌,自己也无可奈何地跟着鼓掌。
4、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鼓励学生互评、自评、师生互评让学生自己学会独立思考,评价自身的长处与不足,评价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同学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老师对学生的表现或发言及时给予点评和引导,这些做法既能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又能锻炼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七年级语文册《竹影》教学案例与分析【课题】: 《竹影》【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体会课文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充满童趣的活动中蕴含着艺术和美;体会生动的语言描写;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点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趣;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提高艺术修养领悟和感受语言的魅力,学会生动的表达是语文的基本要求,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大胆,对充满童稚的游戏有切身的体验和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往往忽视了游戏中蕴涵着艺术的美让他们结合自身的实际体验,自主探究,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故确立了第一个教学目标; 中西方艺术博大精深,学生了解一些它们的差异,可提高他们的审美观、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故确立了第二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3、学生查找丰子恺的漫画或散文,收集作者的相关资料 4、师生共同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思路】1、“语文课要给学生一点什么?”我认为应是让学生心灵的自由放飞,在向生活的拓展中,得到人文的熏陶,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视听效果,采用“激趣——感知——品读——欣赏——迁移”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感观,让学生觉得语文课不仅是语言的文学美,而且有画面的艺术美,觉得语文课既是知识的获得,又是一种美的享受 2、改变以往语文课知识的构建方式,由单纯的传授转变为师生双方参与的互动,营造师生间和谐、平等、民主的语文课堂,学生自主的读、说、悟,教师恰当的引导、调控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合作交流学习中,体会童稚的活动中蕴含了艺术和美 【教学情景与方法】:师:同学们喜欢猜谜吗?生:喜欢 师: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打一生活现象请大家仔细想想,这是什么呢?看看哪个同学最先想出来。
生:影子师:对,是影子,这位同学非常的聪明,让我们再来听首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师:大家唱着这样的儿歌,肯定会想起和伙伴玩影子、玩各种有趣的游戏,但你是否从中获得了对生活的美好体验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影子有关的文章---《竹影》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板书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充满童稚的儿歌,更能激发他们对童年趣事的美好回忆,以此为切入点,从生活走进语文的课文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本文的热情,为下面环节的展开作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师:请大家小组内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漫画作品、散文、资料;观看稍后请同学交流心得,介绍丰子恺的情况生1:丰子恺,丰润,浙江桐乡人名仁,又名婴行自幼爱好美术 1941年进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擅长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著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生2:我要评说的是丰子恺的漫画,他的漫画很有趣,画的是童年的趣事,像《取苹果》《瞻瞻的车》我都很喜欢生3:我对上一个同学的作补充,丰子恺先生的漫画除了描绘童年的有趣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的绘画的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句子的情景,很有艺术性和文学性。
生4:我觉得丰先生的散文很细腻,很随意,但读来有很舒服,感触颇多师:大家说的很好,我们通过同学们的评价更加了解了丰子恺先生的资料图片、资料的交换即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改变了传统的介绍方式,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师:现在我们就走进文章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位艺术大师的艺术魅力: 请大家快速浏览一遍,根据课文的这一部分内容,把题目扩展一下或者干脆换一个题目 (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品读课文做好铺垫 生1:《小伙伴与竹影》师:你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加进去了,不错生2:《月夜竹影》师:很有诗情画意生3:《月夜画竹影》师:说得很全面,但跟据文意这个画字能不能换一个更形象地动词?生:《绘竹影》师:这个“绘”加得好谁在绘竹影啊?生4: “我”生5:弟弟、弟弟的朋友华明师:他们三个是好伙伴完整点就是三个小伙伴在绘竹影其实我们同学用简洁的一句话把长长的这一部分内容都概括出来了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找出来并简要的分析,有感情的朗读。
(课件播放优美的背景音乐,优美的音乐伴随着学生静静地品味语言)师:我发现,每个同学都在文中或多或少的用红笔划出表现了童趣的句子生1:(读自己喜欢的语句)我觉得作者对光的形象描绘得非常好,他用一个“跳”字将这个静态的景描绘成动态的景,非常奇妙也表现了小孩子观察力非常强生2:(读)我觉得写得很形象师:你知道他用了什么手法吗?生2:比喻老师:相当不错,这位同学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去欣赏生3:第二段这一句用了拟人的手法师:既然大家都觉得刚才的几句写得好,我们就一起来朗读一下生朗读)师:我喜欢“好像有一只绿色的青蛙向我们跳过来”,不知道有没有同学与我英雄所见略同?生4:我觉得他写出了小孩的活泼可爱,好像一只活蹦乱跳的青蛙老师:这位同学好在具体说出了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