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5课《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金**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4KB
约5页
文档ID:207334965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5课《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1页
1/5

《世说新语》两则【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阅读浅易文言文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重点聚焦】“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说说原因明确:“柳絮因风起”更好,更能写出雪花随风飘舞的情态难点突破】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明确: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走进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著名文学家,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宋宗室,武帝时袭封临川王官至兖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撰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背景追溯】《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行、形式,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作风拓展链接】古诗词中咏雪佳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谢道蕴《咏雪联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板书设计】咏雪背景:雪日论诗空中撒盐故事:命题答疑 若柳絮因风起点题:赞赏才气陈太丘与友期过期不至——→无信对子骂父——→无礼据理相驳【自主学习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柳絮(x) 差可拟(nǐ) 尊君在不(fǒu) 雪骤(zhu)2古今异义①儿女 古义:子侄辈,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今义:指子女②文义 古义:诗文今义:文章的意思③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④委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屈、委托⑤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⑥期古义:约定今义:日期⑦引古义:拉今义:引用3.一词多义因: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因为)4.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读fǒu,表示否定,相当于“吗”5.词类活用“友人惭”意动用法惭:感到惭愧6.文言句式①省略句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在“寒雪日”之前省略了介词“于”,即“(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之意②倒装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所似何”(像什么东西)③判断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即”表示“这就是”,“也”在这里表“是”的意思,译为“这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合作探究案】一、探究《咏雪》1.为什么“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答:“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2.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答:作者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3.从《咏雪》一文中找出能表现谢家家庭气氛的词语,并思考一下,这些词语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氛围?答:“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二、探究《陈太丘与友期》1.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答:“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君是对别人的尊称2.“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答: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不讲信用,不遵守约定的人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学法指导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如“尊君在不中不”通“否”,读fǒu,表示否定,相当于“吗”通假字的考查点就是对它的解释。

通假字的解释有一定的格式,即:通什么字,意思是什么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课下注释中有解释,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识记随堂巩固案】一、基础积累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①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 ②俄而(不久、一会儿) ③雪骤(快速、急速)④公欣然(高兴地、愉快地) ⑤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⑥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 ⑦太丘舍去(离开)⑧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答: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②未若柳絮因风起答: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飘起③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答: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4.《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朝代)人刘义庆(姓名)组织编写的。

二、阅读《咏雪》,完成第5~9题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①讲论文义(讨论)②俄而雪骤(急速)③差可拟(大致,差不多)④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不上)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答:不久,雪下得更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②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答: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7.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答: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8.“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答:①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②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9.假设你也参与了谢太傅一家对雪的讨论,请仿照文中句式再写出一两句例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梨花飘落差可拟未若鹅毛风中舞课后提升案】一、综合运用学了《咏雪》后,有一位同学根据课文内容出了上联,请你结合《陈太丘与友期》的有关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谢道韫咏雪形神皆备下联:陈元方驳客义正言辞二、阅读理解(课外阅读,文言文也可编课内与课外的比较阅读,所选文章必须是课文类文)【甲】……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乙】僰①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②,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③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④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郁离子僰人舞猴》注释:①僰(b),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②伫,站立③佁然,静止貌④褫(chǐ),剥去,脱下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①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②耻己之不如也(以……为耻或认为……是耻辱)③思所以败之(用来……方法)④乃袖茅栗以往(用袖子装)11.翻译下面的语句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答:骚动紊乱,像蚂蚁一样地聚集在一起(或像蚂蚁一样骚动紊乱地聚集在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去争抢)12.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答:都抓住了对方身上存在的问题或弱点13.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答:①甲文主张讲“诚信”和“礼仪”;②乙文主张治军要强素质,整军纪,倡导节制利欲,从军为国为民。

评分:答对一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僰族人(善于)调教猴子,给它们穿上衣服教它们跳舞,(使它们)旋转得很圆转动有角度(很有章法),配合音律节拍(默契)四川的(一个)儿童看了很妒忌他们,为自己不如他们而羞耻,想着用什么方法破坏它们,就在袖子里放了茅栗子前往宴席开张猴子们出来(表演),众人都站起来专心观看,左右的猴子舞蹈跳得都很合节拍四川的儿童故着无意地挥袖丢出茅栗,将它们丢到地上猴子(见了)扯掉衣服上前争抢,酒壶也撞倒了桌案也掀翻了僰族人(怎么)呵斥也不能制止,非常沮丧郁离子说:“当今用没有纪律约束的军队去打仗的,蠢笨得如同蚂蚁一样聚集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争抢,他们和猴子有什么区别吗?”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