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新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7287102 上传时间:2021-11-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0.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谈新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再谈新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再谈新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再谈新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再谈新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再谈新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谈新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再谈新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传媒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与之相适应,以培养人才为己任的各高校也纷纷开办了与新闻事业相关联的专业,如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学,以及相关专业的其他方向。目前,全国已有400多所高校开设了近600个类似专业,且招生情况一直良好,以至于有的省教育主管部门下发文件限制这类专业的继续中办。何以如此?除了不少专家学者分析的一些原因,笔者以为,还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一、对媒体一知半解的新闻教学眼下,除了新闻专业开办的过多过滥,毕业生人数远远超过了媒体的需要。再一个原因就是专业不专

2、、质量不高,以至于新闻专业的学生(包括研宂生)在招生很火的同时,就业却很艰难。笔者曾先后在新闻媒体工作了20多年,近两年转至高校搞新闻教学,切身体会是,目前许多高校新闻院系无论是办学思路、课程设置、教材选用,还是教师选聘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媒体到底为何物?它有哪些基本运作规律?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等等问题知之甚少,不少新闻院系的管理者和老师对媒体的 业务运作流程都不了解,甚至有的人连新闻单位的大门都没有进去过,仪 凭从书本上学到的一些新闻知识就来给学生上课,难免一知半解、挂一漏万,其效果和说服力可想而知。使用的某些教材也存在着数据陈旧、观点落后、与媒体现实脱节的问题,有的甚至把

3、媒体的内设机构、职称名称都搞错了,以对媒体似懂非懂的了解来培养新闻专业人才是不可能的。新闻媒体作为我国意识形态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其基本的管理体系和运作流程,内部也有一套相对完整的机构设置,日常新闻稿件处理有着基木的程序,队伍建设、产业发展、广告经营、设备管理等等方面有其自身的方法和规律。而反观0前高校从事新闻教学或管理的人员中又有多少人对它有较深的理解和体会呢?二、专业经历不足的教师队伍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如果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必须亲口尝一尝。新闻工作何尝不是这样?新闻工作无论是采编还是管理、经营,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耍求有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就像一名外科医生,光靠读书

4、,没有临床经验,他无论如何是不敢也不可能为病人动手术的。近些年来,新闻专业教师的学历门槛越来越高,甚至有点学历崇拜的味道,很多学校非博士不要。其实,这己步入了一个误区,因为新闻工作是要做具体工作的。简言之,报社采编人员一定要会写稿子组版面,电视台的记者一定要会摄像、写稿和会上机器编片子,授课的老师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工作,他的课无论如何也不会生动到哪里。笔者一些在高校任教的新 闻学或传播学博士朋友,经常聊起自己在教学中的苦恼,说自己最人的不 幸就是没有新闻从业经历。有的人读书期间尽管到媒体实习过,但那往往是蜻蜓点水,所以上起课来总是不得要领,时常招致学生的非议。一次,省电视台的一个朋友告诉笔者,

5、某高校的一位传播学博士生导师在私下里问他电视摄像的“推、拉、摇、移”是怎么回事,并苦笑着说:没有摸过摄像机啊!新闻学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业务经历十分重要,仅靠坐而论道恐怕是不行的。试想,你是新闻专业的教师,甚至是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不会起码的实际采访,连一个短小的消息都不会写,你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乂能怎么样呢?三、万金油式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己昏昏难以使人昭昭。一些高校培养的学生与媒体的需求不相适应或者说不符合媒体要求,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培养方案不够科学合理。查阅开设新闻专业相关学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都冇这样的表述,即培养具备新闻传播(或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播咅以及艺术、影视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

6、,能在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音像出版、文艺团体、企业宣传部门及其他单位从事新闻(广播电视)采编、播音、节目主持工作与宣传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就业去向是各级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音像出版、文艺团体及其他单位。笔者所在学校把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冃标定位为: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能从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节目制作与管理的人员;培养 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人员;培养网络和新媒体需要的栏目策划与编辑人 员。培养规格细化为掌握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了解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与法规,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科技常识,了解国内外广播电视事业现

7、状与发展趋势,具有较好的文化修养和文学功底,比较精通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具有广播电视节目策划、摄录、编辑、采访、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有编导、播咅、主持节冃的基本能力;具有网络传播媒介栏目设计与制作的技能,并能结合专业实际进行应用等。诸如此类,十分详尽。应该说,这些年,教育教学单位为了培养新闻合格人j确实是动了脑筋费了心事的,但万金油式的人j培养方案显然是不可能打造出所谓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新闻人才的,何况一些高校的教师队伍和教材本身就存有诸多问题和不足。四、形同虚设的专业实习相对而言,由于学生多媒体少,新闻专业的学生实习目前比较困难(对此,笔者曾经专门撰文做过分析今传媒2007年第6期)。加之,

8、新闻传播教学实践环节严重缺失,一些新闻传播院系没有或很少有媒体实习基地,学生实习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找门路。好多学校在大四以前几乎没有安排专门的实习时间,而在最后一个学期的实习时间里,不少学生因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和写毕业论文等,导致实习无法真正进行,使本来时间就不多的实习变成了 “放羊”,也使新闻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习环节变得徒有虚名。五、缺乏专业知识的院系管理者近20年来,各类高校纷纷开设新闻传播类专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多为综合性高校或文科类高校开办,进入本世纪以后,理工类髙校也纷纷设立新闻类专业,并成立相关院系。以江苏省冃前开办的播音与主持专业为例,从中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见右表)。

9、广播电视新闻学或编导专业比这还要多。起初,全国仅有几所高校设有新闻传播院系,传统的文科类高校开设新闻专业大多依托的是中文院系的班底。随着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许多高校纷纷开设新闻传播专业,有少数学校连一个新闻专业毕业或新闻从业背景的老师都没有就开始招生了(这与前几年新升本院校申报新专业比较容易也有一定关系),除了师资队伍严重不足,也造成了院系外行领导的现实。尽管这些年高校也意识到这些问题,吸纳了一些业A专业人士尤其是新闻传播专业的硕士和博士,但由于这些人进入高校的时间相对较短,难以进入到管理层面,甚至受到一些非专业管理者和老师的抵制、排斥,挫伤了这部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影响了专业的建设和发

10、展,有的学校甚至贻误了最佳的发展时期。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那么,如何调整、改变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无疑是新闻传播教育最重要的环节。新闻传播教育的现实,要求教师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新闻媒介现状、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对新闻传播教育的特殊性有充分地认识,努力改变目前新闻传播院系教师学历逐渐趋高但实践经验明敁不足的现实。“从世界范围来看,卓有成效的新闻传播教育需要有丰富新闻传播从业经验的教师。在新闻传播教育比较成功的美国,大学新闻学院里只有17%的教授没有当过记者。裾调杳表明,在美国大学从事新闻采写和编辑教学的教授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者

11、是最受学生欢迎、最成功的老师。近年来,我国许多著名高校的新闻传播院系如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暨南大学、汕头大学、重庆大学等也开始学习借鉴这一做法,主要负责人全为曾经在媒体担任过领导职务的资深媒体人担纲,并注重从媒体引进大批编采、经营人员从事新闻传播教学工作,有效地改变了这些学院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譬如,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2年成立以后,先后开展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活动、新闻采访大篷车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成果李强的乡村八记都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并且被教育部发文在全国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加以推广,这完全受益于他们拥有像范敬宜、李希光等业界精英和

12、一批较高新闻素养的师资队伍。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以后,对他们的办学思路、师资队伍、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等也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多数高校新闻院系难以做到上述学校那样,从媒体来的教师仍然偏少,这或许是当前新闻传播教育脱离媒体实践的一个重耍因素。因此,新闻传播院系除了要吸纳部分高学历教师,更应从新闻媒体引进一些具有 丰富实践经验而且具备一定理论素养的教师。对于那些没有从事过新闻传播实践的教师,应该设法让他们到新闻媒体挂职工作一个时期,以便从实践层面更深入地理解新闻传播的现状、发展和规律,适应教学的客观需要。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新闻院系

13、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或方案之前,应该到新闻媒体进行调査研宄,听取业界的意见和建议,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制定培养计划,开设相关课程,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呆在学校里面靠上网拷贝相关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删删改改或凭自己的想象制定培养计划、搞课程设置,既没有针对性又缺乏合理性,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不专、眼界不宽、技能不强,无法适应媒体的需耍。因此,新闻院系一定耍根据媒体的需耍,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第三,开设灵活而又操作性强的课程现在,许多新闻院系开设的课程比较传统且教材选用陈旧,不能适应曰新月异的媒体变化,缺乏创新意识;教学方法也比较保守,不能与时俱进。可喜的是,这些问题

14、已引起许多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重视,有的已经进行了人胆的尝试。如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在课程设置上就围绕学生的写作、观摩、英语、说话、理论、创作六条线展开,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借鉴能力、外语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强化实践实验课程设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尽管2002年才成立,但由于拥 有一批曾在各大媒体任职的资深媒体工作者担任教授和全职授课老师,课 程幵设经常翻新,教学手段不断变化,在幵设常规课程以外,近年乂把业界 讲座“新闻与传播学前沿讲座”定期化、课程化,使学生受益匪浅。这些有益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第四,加强学习,苦练内功,提高教师素质在有的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笔者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一些教新闻的老师不爱看报纸、电视和新闻类杂志,也不太搞业务研宄、撰写论文,上网关注新闻界信息也不多。从事新闻传播教学的教师,不关注时事,不了解媒体最新变化,不知道社会发展动态,怎么能行呢?所以,新闻传播院系一定要强化教师的新闻职业素养,加强新闻理论和新闻实务学习,努力提高白身业务水平。同时还要经常邀请业界的专家、学者、编辑记者到学校为师生幵办讲座,帮助老师开阔眼界,了解传媒,提高素质,促进教学。注释徐晓波: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应以新闻传媒发展变化为导向,今传媒,2007年第8期(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