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一轮复习教案—第十九讲生物技术济南版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207079834 上传时间:2021-11-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一轮复习教案—第十九讲生物技术济南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一轮复习教案—第十九讲生物技术济南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一轮复习教案—第十九讲生物技术济南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一轮复习教案—第十九讲生物技术济南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一轮复习教案—第十九讲生物技术济南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九讲:生物技术知识梳理知识点1:发酵技术(重点)1原理:细菌与真菌体内含有大量的酶,能够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分解各种有机物,产生在食品制作中有用的物质,其中微生物的无氧呼吸被称作发酵。来源:学,科,网实例:来源:学,科,网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 、饮料、泡菜葡萄糖 乳酸+二氧化碳+能量 利用酵母菌制作馒头、面包、蛋糕和酿酒来源:Z#xx#k.Com葡萄糖 酒精+二氧化碳+能量例题解析:例:利用酵母菌制酒时,如果开始先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然后隔绝空气,其结果( )A菌数量增加,不产生酒精B菌死亡,产生少量的酒精C菌数量增加,产生酒精D菌数量不变,产生酒精增多解析:此题考查了酵母菌的繁殖和生活,先

2、通入空气,促进酵母菌的繁殖,使酵母菌数量增加,然后隔绝空气,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产生酒精。故答案:C练习1:1、 “王致和”豆腐乳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发酵食品之一。下列与发酵技术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酵过程中控制温度是关键条件之一B发酵过程中必须保持空气流通C,发酵都是由酵母菌完成的D蒸煮豆腐后马上加入菌种2、酸奶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价值高,这是因为牛奶中加入了( )A.酵母菌 B.乳酸菌 C.醋酸菌 D.黄曲霉3、(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上。制作酸奶和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 )A酵母菌 B乳酸菌 C醋酸菌 D霉菌4、四川泡菜的美味与菜中含有的酸味密切相关,泡菜中的酸味主要来自于下列哪

3、种生物( )A乳酸菌 B醋酸菌 C酵母菌 D米曲霉5、在制作馒头和酿酒过程中都需要的微生物是( )A曲霉菌 B酵母菌 C青霉菌 D乳酸菌知识点2:食品贮存食品贮存的大原理: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是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为防止食品的腐败变质,我们必须尽可能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的繁殖。食品贮存的方法:现代食品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气调包装来源:学科网知识点3:基因工程 研究范围: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过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蓝图,把一种生物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拼接组合,然后转入另一生物体内。结果;改造生物的某些遗传性状获得人类需要的新品种。优点;定向改良作物和家畜品种,提高作物的

4、抗病虫能力;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例题解析:食品贮存的方法很多,所依据的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生长和繁殖,采取的方法也要根据食品特点进行。你知道袋装牛奶的保鲜方法( )A低温冷藏 B真空包装 C巴氏消毒 D放入防腐剂来源:Z&xx&k.Com来源:Zxxk.Com解析:此题考查了食品的存在方法,对于袋装牛奶的保鲜方法是高温灭菌,这种方法是法国人巴斯德发明的,所以称巴氏消毒法。故答案:C练习2:1、克隆羊多莉,是将白绵羊的乳腺细胞核移植到黑绵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后经一系列培育而成。试根据遗传原理分析多莉的毛色应是( )A黑 B白 C黑白相间 D不能确定 2、1996年,哈

5、尔滨师范大学黄永芳等人把美洲拟鲽抗冻蛋白质基因转入西红柿,培育出抗寒西红柿。这一生物技术属于( )A.克隆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发酵技术 D.组织培养技术3、右图中的牛没有“吹牛”,它的乳汁中含有人乳铁蛋白,下列有关此牛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它是仿生技术的产物 B它的这一特异性状能够遗传 C它具有乳房生物反应器 D它是转基因牛 4、科学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培育出的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使得这种转基因生物发生了能遗传的变异,这一技术被称为( )A克隆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杂交育种技术5、在培养转基因生物过程中,被转入的基因应该转入下列哪一种

6、细胞内?( )A.体细胞 B.生殖细胞 C.胚胎细胞 D.受精卵最新考题来源:学#科#网1、(2009丰南区)很多人都喜欢喝酸奶,制作酸奶时需要下列哪种微生物( )A甲烷细菌 B乳酸菌 C青霉菌 D酵母菌2、(2009宜春)酸奶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的乳制品。它的制作离不开哪种微生物的发酵作用( )A醋酸菌 B大肠杆菌 C乳酸菌 D酵母菌3、(2009山东)图2 是一种简易的食物保存方法,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引起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B对食物加热的目的是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C加清水主要是为了阻止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D该保存方法和冰箱贮存食物的原理相同4、(2009长沙)科学家

7、成功地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连接到烟草细胞的DNA分子上,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能力。这项技术称为( )A克隆技术 B嫁接技术 C组织培养 D.转基因技术5、(2009丽水)根据以下信息回答:来源:Zxxk.Com华裔科学家钱永健等发明了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技术而获得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绿色荧光蛋白分子中含有氨基(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具有酸的性质)。若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植入肿瘤细胞的遗传质中,经过复制,科研人员可跟踪、监视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小鼠,在特制的显微镜下,能看到其皮肤、脑部、肺部发出绿色荧光。关于具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小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高等生物才有

8、基因 B.小鼠的细胞内基因数目很少C. 生物的基因是无法改变的 D. 基因主要位于细胞内的染色体上过关检测1在购买罐装食品时,要注意看其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原因是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其质量不能得到保证,根本原因是( )A细菌会通过罐体进入罐内 B食品中的部分真菌未能杀死C食品的营养成分发生变化 D食品中有未彻底杀灭的细菌芽孢2适合保存鲜牛奶的方法是( )来源:学科网A腌制法 B脱水法 C巴氏消毒法 D熏制法3袋装肉肠所采取的主要保存方法是( )A脱水法 B.真空包装法 C罐藏法 D渗透保存法4酸奶、泡菜是我们常见的饮料和食品,其制作原理都是利用 菌发酵制成的。5“不打农药可抗虫,少吃化肥也长壮,仅用

9、雨水照样活”的“绿色超级稻”你听说过吗?作为全球水稻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是世界上使用农药和化肥最多的国家,而水稻用水占了全国总耗水量的一半以上。残留的农药最终进入人们的餐桌;长期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耗水量不断增加等等,使农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科学家启动了“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水稻基因数据库。科学家们研究每个基因的作用,进而培育出高产抗病的“超级水稻”。2008年,上海科学家培育出的节水抗旱的“绿色超级稻”已经在全国一些地区推广种植。(1)作为餐桌上的主食,大米的营养储存于水稻种子结构的 中。(2)施用化肥能提高水稻产量,因为化肥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 )来源:学科

10、网无机盐 有机物(3)“残留的农药最终进入人们的餐桌”。说明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的积累,最终将危害 的健康。(4)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农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5)科学家利用水稻基因数据库培育多品种水稻,实际上这是 多样性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6)你认为,“绿色超级稻”的推广种植,对环境保护有什么积极意义? 。6据报道,我国已经开发出一种具有广泛推广价值的抗虫水稻新品种,科学家将一种常见豆类作物的基因移植到水稻基因组中使其具备抗虫特性。由于昆虫不能消化水稻体内形成的一种蛋白质而使消化系统受损后死亡,但人食用该品种大米后却不会受到任何伤害,据此回答:(1)培

11、育该水稻新品种利用的生物技术是 。豆类作物的基因能够使水稻具有抗虫特性说明生物的性状受 控制。(2)请分析人食用这种大米不会受到伤害的根本原因 。(3)简述推广种植该品种水稻的意义 。7鼠、猪、猴等动物是医学研究中最常见的实验动物,诺贝尔医学奖设立一百多年以来,其中有75个奖项得益于对实验动物的研究。(1)为了让实验动物的某种性状更接近于人体,提高动物实验的成效,科学家常通过改变动物细胞核中的 来实现。(2)但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出台法令要求减少实验动物的数量。下列可作为支持减少实验动物做法的理由是 。(可能不止一个正确选项) 猪、鼠、猴等哺乳动物的某些性状接近于人类发明了一些替代动物实验的研

12、究技术动物也有其自由生存的权利从实验动物得到的结果不能简单迁移到人类8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法国科学家设计了著名的“鹅颈瓶实验”,如下图所示: (1)设计这个实验的科学家是_ 。 (2)打断“鹅颈”后,瓶内的肉汤腐败的原因是_。 (3)根据“鹅颈瓶实验”,如果家里没有冰箱或冰柜,夏天可用_方法将剩饭剩菜短时间保存而不会腐败变质。(4)在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作为生物部分的_参与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来源:学科网参考答案习题(一)1A2B3B4A5B(二)1B2B3B4B5A最新考题1B2C3C4D5D过关检测1D2C3B4乳酸菌5(1)胚乳 (2)A (3)人类 (4)自动调节 (5)基因(6)减少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符合题意均得分)来源:学科网6(1)转基因技术 基因(2)人的蛋白酶能将这种蛋白质消化分解(3)提高产量;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利于环境保护7(1)基因(2)8 (1)巴斯德 (2)要点:空气中的细菌进入肉汤中并大量繁殖 (3)高温加热 (4)分解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