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 6.3实践与探索(四)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新版)华东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207047328 上传时间:2021-11-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 6.3实践与探索(四)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新版)华东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 6.3实践与探索(四)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新版)华东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 6.3实践与探索(四)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新版)华东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 6.3实践与探索(四)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新版)华东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 6.3实践与探索(四)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新版)华东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2.2解一元一次方程(四)知识技能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初步了解用列方程解实际问题(代数方法)比用算术方法解的优越性;2.通过分析找出实际问题中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过程性目标1.通过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未知”可以转化为“已知”的思想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重在应用,探索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感受实际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在小学算术中,我们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关知识,那么,一个实际问题能否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若能解决,怎样解?用一

2、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相比较它有什么优越性?例1 某数的3倍减2等于它的与4的和,求某数(用算术方法解由学生回答)解 (4 + 2)(31)=3答 某数为3如果设某数为x,根据题意,其数学表达式为3x2 = x + 4此式恰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得x3例1的上述两种解法,很明显算术方法不易思考,而应用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得应用题的解有化难为易之感,这就是我们学习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目的之一我们知道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等式表示了一个相等的关系对于任何一个应用题中所提供的条件应首先找出一个相等的关系,然后再将这个相等的关系表示成方程下面我们通

3、过实例来说明怎样寻找一个相等的关系和把这个相等关系转化为方程的方法和步骤二、探究归纳某面粉仓库存放的面粉运出15后,还剩余42500千克,这个仓库原来有多少面粉?分析 题中给出的已知量为仓库中存放的面粉运出15%;仓库中还剩余42500千克未知量为仓库中原来有多少面粉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一个相等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设原来有x千克面粉,运出15%x千克,还剩余42500千克列表如下:解 设原来有x千克面粉,那么运出了15%x千克,根据题意,得x15%x = 42500解得, x = 50000经检验,符合题意答 原来有50000千克面粉说明 (1)此应用题的相等关系也可以是:原来重量

4、= 运出重量 + 剩余重量,原来重量剩余重量 = 运出重量它们与“原来重量运出重量 = 剩余重量”形式上不同,实际上是一样的,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相等关系来列方程上例的解方程较为简捷,同学应仔细体会根据上例分析,同学们思考一下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根据同学总结的情况,老师归纳如下:(1)仔细审题,透彻理解题意即弄清已知量、未知量及其相互关系,并用字母(如x)表示题中的一个合理未知数;(2)根据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这是关键步骤);(3)根据相等关系,正确列出方程,即所列方程应满足两边的量要相等,方程两边代数式的单位要相同,题中条件要充分利用,不能漏用,

5、也不能将一个条件重复利用;(4)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5) 检验后写出完整答案三、实践应用例1 如图,天平的两个盘内分别盛有51g、45g盐,问应该从盘A内拿出多少盐放到盘B内,才能使两者所盛盐的质量相等?分析 设应从盘A内拿出盐xg,可列出下表等量关系:盘A中现有的盐盘B中现有的盐解 设应从盘A内拿出盐xg,放到盘B内,则根据题意,得51x = 45+x解这个方程,得 x = 3经检验,符合题意答 应从盘A内拿出盐3g放到盘B内 例2 学校团委组织65名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总共搬了400块问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了搬砖? 分析 设初一同学有x人参

6、加搬砖,可列出下表等量关系:初一同学搬砖数+其他年级同学搬砖数=400解 设初一同学有x人参加搬砖,则根据题意,得 6x + 8(65x)= 400解这个方程,得 x = 60经检验,符合题意答 初一同学有60人参加了搬砖解 设这瓶药水原有x升由题意,得答 这瓶药水原有12升四、交流反思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实际问题,关键在于抓住问题中有关数量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求得方程的解后,经过检验,就可得到实际问题的解答这一过程也可以简单地表述为: 其中分析和抽象的过程通常包括:(1)弄清题意和其中的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适当的未知数;(2)找出能表示问题含义的一个主要的等量关系;(3)对这个等量关系中涉及的

7、量,列出所需的表达式,根据等量关系,得到方程在设未知数和解答时,应注意量的单位要统一五、检测反馈1.足球的表面是由一些呈多边形的黑、白皮块缝合而成的,共计有32块,已知黑色皮块数比白色皮块数的一半多2,问两种皮块各有多少?2.学校田径队的小刚在400米跑测试时,先以6米/秒的速度跑完了大部分路程,最后以8米/秒的速度冲刺到达终点,成绩为1分零5秒,问小刚在冲刺阶段花了多少时间? 3.上题中,若问“小刚在离终点多远时开始冲刺”,你该如何求解? 4.学校大扫除,某班原分成两个小组,第一组26人打扫教室,第二组22人打扫包干区这次根据工作需要,要使第二组人数是第一组人数的2倍,那么应从第一组调多少人

8、到第二组去?6.2.2解一元一次方程(五)知识技能目标1.熟悉一些数学中的公式,认清公式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通过公式的恒等变形构造方程求解未知量 2.由题意找等量关系,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过程性目标1.通过用解方程的方法对公式进行恒等变形,提高自己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能力 2.探索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感受用数学的意识来解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学习了许多公式,有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等等,在一个公式中,往往有几个用字母表示的量,当已知其中的几个量时,可利用解方程的方法求出一个未知量二、探究归纳在梯形面积公式S=(a + b

9、)中已知S=120,b = 18,h = 8,求a的值在这个问题中,实际是将S = 120,b = 18,h = 8,代入公式S=(a + b)中,从而得到一个关于a的一元一次方程,求出a的值即可解 把S120,b18,b8代入公式中得解这个以a为未知数的一元一次方程30 = a + 18,a = 12三、实践应用例1已知:l=50,n = 120,利用公式l = ,求R(答案保留2个有效数字) 分析 因为答案保留2个有效数字,所以应当取3.14把l=50,n=120,=3.14代入公式,就得到一个关于R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R解 把l=50,n=120,=3.14代入公式,得 3.14R=7

10、5R=753.1423.8R24例2 在甲处劳动的有27人,在乙处劳动的有19人现在另调20人去支援,使在甲处的人数为在乙处的人数的2倍,应调往甲、乙两处各多少人?分析 (1)审题:从外处共调20人去支援如果设调往甲处的是x人,则调往乙处的是多少人?一处增加x人,另一处便增加(20-x)人看下表:(2)找等量关系:调人后甲处人数=调人后乙处人数的2倍解 设应该调往甲处x人,那么调往乙处的人数就是(20-x)人根据题意,得27+x=219+(20-x)解方程27+x=78-2x,3x=51,x=1720x = 2017 = 3答 应调往甲处17人,调往乙处3人口答:(只列方程)甲、乙两库分别存原

11、料145吨与95吨(1)甲库调走多少吨,两库库存相等?(2)甲库调给乙库多少吨,两库库存相等?(3)甲库调出多少吨,乙库比甲库多10吨?小结 本题是根据调配后的关系列方程的,所以要注意怎样调配的,特别要注意是一次调走了,还是调到相关的地方去了例3 某城市市内电话都按时收费,3分钟内(含3分钟)收0.2元,以后每加1分钟加收0.1元某人通话用掉了1.2元钱,问他通话多少分钟?分析 这个人通话用掉1.2元,则他的通话时间超过3分钟,即1.2元包括3分钟内的0.2元和3分钟以后的1元钱等量关系:3分钟内所化的钱 + 3分钟后所化的钱 = 1.2解 设这个人通话x分钟由题意,得0.2 + 0.1(x3

12、) = 1.20.2 + 0.1x0.3 = 1.2;0.1x = 1.3;x = 13答 这个人通话13分钟四、交流反思1.在一个公式中,可以根据条件把已知的数值代入到公式中构造方程求解,这也是灵活运用公式的一种方法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实质就是分析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并将相等关系中的数量用代数式的形式表示出来,相等关系就被转换成方程这样,一个实际问题的求解问题就被转换成代数中的方程的求解问题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分析题意,揭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五、检测反馈1.(1)在等式S=中,已知S=279,b=7,n=18,求a的值(2)已知梯形的上底a =3,高h=5,面积S=20,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2.从甲地到乙地,公共汽车原需行驶7小时,开通高速公路后,车速平均每小时增加了20千米,只需5小时即可到达求甲、乙两地的路程3.学校大扫除,某班原分成两个小组,第一小组26人打扫教室,第二小组22人打扫包干区这次根据工作需要,要使第二组人数是第一组人数的2倍,那么应从第一组调多少人到第二组?4.学校所在地的出租车计价规则如下:行程不超过3千米,收起步价8元,超过部分每千米路程收费1.20元某天李老师和三位学生去探望一位病假的学生,坐出租车付了17.60元,他们共乘坐了多少路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