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以字行腔”“以腔行字”“字腔兼行”

上传人:狼*** 文档编号:206989502 上传时间:2021-11-0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议“以字行腔”“以腔行字”“字腔兼行”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再议“以字行腔”“以腔行字”“字腔兼行”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再议“以字行腔”“以腔行字”“字腔兼行”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再议“以字行腔”“以腔行字”“字腔兼行”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再议“以字行腔”“以腔行字”“字腔兼行”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再议“以字行腔”“以腔行字”“字腔兼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议“以字行腔”“以腔行字”“字腔兼行”(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再议“以字行腔”“以腔行字”“字腔兼行” 摘 要歌唱是一门通过人声、语言和音乐表达歌曲内容的艺术,歌唱语言在歌唱艺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关歌唱的字与腔问题,一直以来是声乐工作者所关注的焦点。比如,先立字还是先立腔,以及字与腔的内在联系等都是声乐工作者不断探讨的问题。文章从美声唱法与传统民族唱法咬字方法的异同,对先立腔、后立字咬字的方法两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关键词:以字行腔;以腔行字;字腔兼行ABSTRACTSinging is a through voice, language and music expression of art songs, singing language plays

2、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art of singing. The word and cavity problems related to singing, has been the focus of vocal music educators concerned. For example, the first word or the first vertical cavity, and the cavity and the inner link words are constantly explore vocal workers problems. The a

3、rticle from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Bel Canto and traditional folk singing Articulation methods, the first cavity and directness diction method for in-depth study.Keywords: Singing a song by every word;On line cavity;Word and cavity21 / 29目 录诚信声明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前言1第二章如何“以字行腔”22.1咬字吐字2 2.1.

4、1咬字2 2.1.2吐字22.2 咬字吐字与行腔2 2.2.1字与共鸣(腔)3 2.2.2字与腔的掩蔽3第三章 如何“以腔行字”53.1 腔与字的关系5 3.1.1共鸣腔5 3.1.2 喉咽腔是主要共鸣腔6 3.1.3 喉咽腔共鸣里咬字6第四章 “字腔兼行” 8 4.1 字腔如何兼行.8 4.1.1单母音练习.8 4.1.2复合母音练习.8 4.1.3字腔(掩蔽)共振练习.8 4.1.4混声、头声练习.9第五章 “以字传情” .105.1 字正腔圆105.1.1字正10 5.1.2腔圆105.2 以字圆声 115.3 以字传情 11 5.3.1字与词情的关系11 5.3.2字与曲情的关系12结

5、论13参考文献14致谢15第一章 前 言“以字行腔”与“以腔行字”是我国声乐界的两种学术观点.前者认为民族声乐发声咬字的基础是以字行腔,就是说在强调字正的前提下,再运用腔体发声,发声的规范不能破坏咬字的规范,字正了才能腔圆,而腔圆了不一定字正,有什么样的字就有什么样的腔;后者认为美声唱法咬字与发声的策略是以腔行字,就比如先修路再走车,路是腔,字是车,就是有再好的车,如果没有通畅的路,车是没法行走的,或者说虽然有路,但此路曲里拐弯、坎坎坷坷,车也会走得颠颠簸簸、阻力重重,另有一说认为腔是模型,字是件,先有模型后有件,运用到声乐中就是有什么样的腔就有什么样的字.所以,就目前来看,处理好字与腔之间的

6、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将与腔相结合,达到字腔兼行,更是一种境界,也有利于找到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与中国声乐学派“字”与“腔”结合的最佳适度感,即最佳点。以字行腔、以腔行字、字腔兼行,“字”与“腔”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二者有着不解之缘。认真研究二者在之间的区别及其双向交流情况,无论是对于通俗唱法、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也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艺术实践上,都大有益处。歌唱艺术对美的追求主要体现在对语言发音和声音品质两个要素上,即要处理好“字”与“腔”的关系。内蒙古师范大学声乐教授肖黎声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第二期上发表的以腔行字一一美声唱法之我见一文中率先提出了学习美声唱法演唱中国声乐作品要“腔

7、领字行,字随腔走”的观点。其观点的提出是基于学习西洋唱法演唱中国声乐作品必须要解决好“咬中国字难”的问题。既要使汉语的咬字发声达到美声唱法的艺术规格,又要使中国歌曲的演唱达到字正腔圆的传统美学要求。可以说它是对中国传统声乐艺术艺诀“以字行腔”的补充。当然,“以字行腔”和“腔领字行”两个观点在形成的背景、技法规律等方面皆有各自的不同。笔者主要的观点就是通过对“字”、“腔”的解析,寻找歌唱的科学规律,通过字腔的结合和运用,打破各种唱法禁忌,演绎各种唱法的风格。更好地解决演唱技巧和艺术实践。第二章 如何“以字行腔”以“字”为中心行腔,是语言发音与歌唱发声之间的关系,是歌唱语言与共鸣之间的关系。从发声

8、的角度来说,是从字出发的歌唱,以“字正”为基础的歌唱,其他技法都是围绕“字”而“服务”的。以字为重点行腔的歌唱,是传统戏曲声乐的特征。2.1 咬字吐字2.1.1咬字 咬字一般是指字头部分声母的发音,声母大部分不振动声带,发出的不同性质的音响。因此,声母的时值短暂,不能延长,要求准确、短促、有力,它与韵母结合发声时,就可发挥其有效的作用。在我国传统声乐理论中,将所有的辅音声母的发音部位分为五大类,即称之为“五音”.即唇音;b、p、m、f舌音:d、t、n、l牙音:j、q、x齿音:z、c、s、zh、ch、sh、r喉音:g、k、h这五大类声母发音时,用力部位要分明,出口不能含糊。唇音字用力部位在唇上下

9、嘴喷口应有力清晰,舌音字用力部位在舌头,牙音字用力部位在牙(前上下牙间),齿音字用力部位在上下齿之间,喉音字用力部位在喉(但注意不是喉音)。声母读音的准确、有力、清晰十分有助于歌曲情感的表达,也就是说歌唱的咬字中字头是很能表现情绪的。总之,我们可掌握这样的原则:声母的发音应注意口腔各部位的灵活多动,而韵母的发音应注意咽腔部位的适度打开,做到咬字时既能将字头字腹拆开,又能圆滑的连在一起。2.1.2吐字 吐字一般是指字腹和字尾部分韵母的发音,韵母大部分都震动声带。字腹是一个最响亮的部分,他是吐字时发挥音响共鸣作用、引长音腔的中心,也是歌声富于色彩变化的基础。声乐的线条实际上是由各个韵母连贯而成的,

10、唱好韵母对唱好歌曲起着重要的作用。民族声乐理论中,将一个字分成字头、字腹、字尾,前面所说的声母便是字头,韵母就是字腹,而收音便是字尾。咬字吐字的过程就是出声、引腹、归韵,其要领便是咬紧字头,延长字腹、收准字尾,也就会字正腔圆。2.2咬字吐字与行腔字正是前提。有腔才是歌唱。以字行腔,就是以母音行腔,有“字”才能有“腔”,从字发音过程来看,是先有字后有声。字领腔行是传统戏曲声乐歌唱原则。除了在咬字吐字方面下功夫外,还应对抑扬顿挫的行腔作一番研究,合理安排各种强弱音,使演唱有起有伏,层次鲜明,还可运用哭音、漱音、滑音、颤音等来丰富演唱的行腔。在演唱中既要表现语言韵味又要表现行腔的魅力,优美的行腔和生

11、动清新的语言,才能充分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和动人的艺术形象,使歌声更富有艺术感染力,达到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2.2.1字与共鸣(腔)“以字行腔”、“字正腔圆”,阐明了字与共鸣的关系。此处的“腔”就是指共鸣腔。由此可见,吐字咬字对于共鸣腔有着相当重要的调“字”作用。共鸣(腔)对于吐字咬字有“着色”“润色”的功能,使声音优美、结实、洪亮,但歌唱的共鸣绝不能脱离咬字吐字。歌唱的共鸣要紧紧围绕咬字吐字这一中心进行,使科学的发声建立在中国语言的基础上,离开语言的共鸣,即使声音再洪亮、再优美,在声乐艺术表现中缺乏情感表达。准确的咬字吐字是共鸣的主要因素,而声音共鸣的美感是通过字正才得以体现,演唱者要想真正达

12、到字正腔圆,就必须做到准确语言和语言不同的共鸣这二者的辩证统一,要做到共鸣位置上的字正,在咬字时就要同时做到腔圆的各项要求,否则就失去共鸣的意义,声音共鸣位置中有字正的内容,就是将语言和共鸣二者互为对方存在的前提条件,而决不是孤立的,他们相互矛盾,又相互对立统一,在旋律和感情主线的贯穿下,相互配合,把声和字较完美的统一起来。2.2.2字与腔的掩蔽2.2.2.1掩蔽效应一个较弱的声音(被掩蔽音)的听觉感受被另一个较强的声音(掩蔽音)影响的现象称为人耳的“掩蔽效应”。实验表明,3kHz5kHz绝对闻阈值最小,即人耳对它的微弱声音最敏感;而在低频和高频区绝对闻阈值要大得多。在800Hz-1500Hz范围内闻阈随频率变化最不显著,即在这个范围内语言可储度最高。在掩蔽情况下,提高被掩蔽弱音的强度,使人耳能够听见时的闻阈称为掩蔽闻阈(或称掩蔽门限),被掩蔽弱音必须提高的分贝值称为掩蔽量(或称阈移)。2.2.2.2掩蔽类型 (1)频域掩蔽 所谓频域掩蔽是指掩蔽声与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