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绿色农产品生产管理 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D*** 文档编号:206951429 上传时间:2021-11-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强绿色农产品生产管理 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加强绿色农产品生产管理 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加强绿色农产品生产管理 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加强绿色农产品生产管理 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加强绿色农产品生产管理 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加强绿色农产品生产管理 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强绿色农产品生产管理 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的调研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加强绿色农产品生产管理 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的调研报告为切实加强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管理,建立健全检查监督机制,让人民群众吃上绿色安全农产品。根据区委、区政府、区政协2019年度重大协商工作计划要求,区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在实地走访座谈,赴外地考察学习基础上,与相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的交流和协商,形成了本调研报告。一、我区绿色农产品生产管理概况近年来,我区绿色农产品生产管理工作坚持“产管并举促提质,放心安全美生活”理念,严格按照“四个最严”标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体系、完善制度机制,狠抓责任落实,提升监管成效,不断提升和巩固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社会公众“舌尖上的安全

2、”。2016年获得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和可追溯县。2018年11月,通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创建考核验收。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组织领导。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和工作分工,加强部门之间统筹协调与通力协作。二是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合格证)二合一体系建设。建立主体信息库,规模以上农业生产全部纳入全省网络实行联网动态管控,结合视同追溯与合格证并行。三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APP”网格化。建立了一支集区级、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监管三位一体,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实时联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APP”网

3、格化体系,制定印发定海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社区(村)协管员工作绩效与“智慧监管APP”网格化体系运行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明确三级监管(协管)员的工作职责任务和考核细化标准。四是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大力推广应用各类新技术,不断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面积,制定海岛特色主导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和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指导。五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和执法。加强基层检测体系建设,提高监测能力和水平。加强农产品红黑名单榜建设和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与金融征信信贷“双向”挂接制度。设立了“农安定海”绿色信贷产品,建立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红黑名单与信贷挂接机制。

4、实行农业投入品质量常态化监测。建立了由经营单位定点回收、集中统一处理、规范化、无害化处置废弃农药包装物机制。严厉查处生产、经营和使用违禁药物、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畜牧业投入品的行为。二、我区绿色农产品生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量不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分工,区农业农村部门主要负责农产品的生产管理,其责任是对田间地头的农产品在源头上进行监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主要是对流通环节的农产品在销售上进行监管工作,镇(街道)则负有属地管理责任。但现实的情况是,区级农业农村部门因编制、人员等原因,监管力量缺乏,各镇(街道)虽然配备了相应的社区(村)协管员,但大部分的协管员均为社区(村)干

5、部兼职,在当前社区(村)工作繁杂、事务众多的情况下,对农产品在源头上进行监管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有时纯粹是为了应付考核而去田间检测一下。同时,因为报酬较低,有些镇(街道)只能聘用部分年龄偏大的社区(村)协管员,而这部分人员虽然对农产品生产比较熟悉,但对巡查软件运用存在困难,且社区(村)协管员流动性大,工作不稳定,巡查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不及时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农产品源头防控仍存漏洞。通过近些年的努力,我区的规模以上的农业生产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基本建立,但由于海岛农业生产的特殊性,那些经营分散、规模较小、零星种植及部分缺少专业合作管理的种植大户,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片面追求产量,忽视质量

6、,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大剂量、高浓度使用农药,或多种农药混用,导致农产品农药高残留。尤其是一些外来人员在本地承包土地种植蔬菜瓜果时,农药不从本地购买,而是从老家直接带来,当地农资供应部门无法监管,留下了安全漏洞,而担负属地管理责任的镇(街道)及社区(村)协管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上力量不足,又没有相应的执法权限,致使这部分农产品生产难以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和统一管理。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主要是规模以上农业生产主体,覆盖还未完全达到省里的要求,一些农产品从种植养殖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缺少质量安全追溯的标签或标识。城区农贸市场禁止销售未经检验检疫的禽类,而农村养殖区块问题没有

7、解决,源头的检验检疫未能有效控制。三是农产品品牌效应未能很好显现。目前,我区有特色、有规模的农产品主产区缺少,个体之间种植农产品关联度不高,农产品品牌影响力较弱。且这些“三品”尤其是绿色食品和有机转换产品,往往是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少打或不打农药,依靠精细化标准化管理,产品颜值不高,加上产量较少,人工成本高,价格上不能与普通产品拉开差距,只能靠口碑或熟客、回头客销售,产生“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问题,导致农户种植积极性下降。有些通过无公害绿色认证后,未严格按照标准开展生产规程管理,产品质量下降也导致市场公信力失去。四是农业经营主体引领和带动作用不明显。处海岛,由于种种原因,我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8、还存在一定问题,部分农户抛荒或低效益种植的土地未能向园区、基地、大户集中,农业规模化程度不高,多数停留在小规模、低水平。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签订长期“订单”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运作不够规范,在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技术、组织农民抱团闯市场等方面引领作用发挥不明显,市场开拓能力较弱。农村青壮劳动力正加速向非农产业转移,导致农业就业劳动力老龄化,有知识、有技能、有体力的农村实用人才非常缺乏。由于“面子”观念作祟,新型农业机械设备应用程度偏低,农业劳动强度相比其他职业要大,农村新生代普遍不愿从事农业问题十分突出,影响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和高效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五是科技支撑与政策扶

9、持尚需加大。从镇(街道)层面看,农业科技人员不稳定、服务能力还不强,村级农科网络更薄弱,在生态技术、深加工、信息和流通等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先进生产技术的掌握则更为有限。从政策支持看,增长幅度虽有所提高,但投入机制还不完善,总体投入仍然偏少,直接用于小型普惠式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占比偏低,农技推广、科技培训投入比重更低。从金融服务看,对高效生态农业的扶持力度仍显不足,农业贷款存在门槛高、总额少、期限短等问题。从技术应用看,检验检测的方法和手段主要还是采用快速定性的办法,且只能针对特定的农药残留,远无法满足对其他种类药物的识别,检验检测的费用仍有较大缺口。三、加强我区

10、绿色农产品生产管理的对策与建议一是强化农产品生产流通各个环节监管。要切实做好对农产品生产源头的监管工作,区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对全区农产品生产监管的监督,镇(街道)农业部门和社区(村)协管员要担负起属地管理的职责,加大对农产品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检查检测频度,要把重点放在那些经营分散、规模较小、零星种植及部分缺少专业合作管理的种植大户,特别是外来人员在本地承包土地种植水稻、蔬菜瓜果、水果茶叶等,且有农药从老家直接带来嫌疑所生产的农产品的抽检监督。要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每道工序、每个都有据可查的真正意义上的追溯体系,研究探索适合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标签或标识,进一步提高追溯体系的覆盖面,做到逐一追

11、溯。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在抓好农贸市场、超市等集中销售点农产品检验检测的基础上,加大对各个社区菜店、临时菜场等处农产品的抽检频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药残超标、滥用添加剂等违法行为,依法加强对违法违规者的处罚力度,形成一定的震慑威力。要落实好红黑名单榜制度和征信联合惩戒制度,建立涉农项目资金安排负面清单,对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生产主体终身不得享受相关政策补助,对列入黑名单或连续几次抽检不合格的,可在主流媒体上公告,并禁止其产品入市,让在农产品生产流通等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者付出应有的代价。二是创新绿色农产品生产模式。要积极探索走绿色、生态、高效农业经济增长与生态改善优化的双赢可持续发展之路。

12、大力推广与设施栽培模式相适应的优质、高效品种及标准化配套的生产技术,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因地制宜新型高效生态栽培模式。大力推进品牌建设,促进农产品品牌提升。制定完善高效、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模式图,鼓励支持农业经营主体申报绿色农产品认证,培育一批全面涵盖主导产业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对特色优势农产品再提升。结合实施“一村一品”行动,整合品牌资源,完善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服务、统一包装标识等机制,集中力量加快形成一批具有海岛特色的产品质量好、市场认知度高、经济效益明显的农产品。大力推广应用符合绿色农产品生产要求的高效肥肥料和生物农药制剂,实现农田化肥、农药施用精准减量。持续开展农业废弃农药包装

13、物回收处理工作,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统筹考虑环境承载、消纳能力,在已划定和调整的畜禽养殖区、限养区内,合理规划适度规模养殖用地,建设生态养殖场,科学确定养殖种类、规模和总量,鼓励种养大户充分利用畜禽粪便和生活垃圾开发沼气能源,建立生态循环农业和立体种养等农业综合利用新模式,并做好源头的检验检疫工作。三是培育新型绿色农产品经营主体。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形成一批重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围绕生态高效、绿色农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结合土地流转政策和农村股份制改革,合理引导土地经营权实现有序向种养殖大户流转,形成连片种养和规模效益。重点扶持一批

14、规模较大、运作规范、带动力强的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在规模数量扩张的同时,把重心放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精深加工和经济效益提高、辐射带动功能拓展上,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以及“公司+基地+科技+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成为集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配送、品牌经营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农业企业。坚持“网上+网下”联动,强化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促进现代农业物流发展。鼓励支持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与超市、菜篮子工程直供点、食堂等单位建立稳定的产销合同和配送契约关系。或在超市设立销售专柜、在城市设立直销门店等发展商网营销,实现产销有效对接。建设集定海农产

15、品批发、展销、电子商务于一体的农产品综合市场,切实发挥其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四是强化组织和要素保障。要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农业农村、市场监督、供销部门和镇(街道)既要按照各自分工履行好监管责任,又要加强部门之间联动,发挥好联席会议作用,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合作协同作战。要稳定农技推广队伍,通过农林院校定向培养人才等手段,补充农技队伍的新生力量,并能在设施农业栽培、生物应用技术、农产品加工包装保鲜技术、农业污染治理等方面帮助农业生产主体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强绿色农产品监督管理的队伍建设,农业农村、市场监督、镇(街道)要配齐配强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和人员,择优选用责任心强、懂生产管理、会操作新技术、

16、敢于碰硬的社区(村)协管员和市场管理员。要顺应科技进步,针对农药制剂施用的变化和各类化工药物应用的增多,及时引进新型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试剂,提高农产品有毒有害检物质的验检测能力。要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或示范基地,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实行产学研结合,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新生代青年农民的教育培训力度,使之培养成为发展高效、绿色、生态农业的主体和后备力量。要完善绿色农产品生产管理的指标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制度,并纳入生态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把绿色农产品生产管理作为今后政府支农投入的重点领域,区、镇(街道)两级财政要加大对绿色农产品投入力度,增加绿色农产品认证的补助,提高社区(村)协管员的报酬,确保对绿色农产品检验检测设备和试剂的财政经常性投入。要对土地流转、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测土配方施肥、农产品精深加工、专业交易市场拓展、品牌培育等方面给予补贴和奖励。五是加强舆论宣传引导。要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