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_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试题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206950671 上传时间:2021-11-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_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_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_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_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_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跃华学校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第卷(共33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舟楫(j) 刊载(zi) 踱步(du) 狙击手(z) 惴惴不安(zhu)B.煞尾(sh) 芜杂(w) 袅娜(nu) 廿四桥(nin) 含情脉脉(m)C.妇孺(r) 帝胄(zhu) 蓊郁(wng) 迫击炮(pi) 敛裳宵逝(shng)D.凫水(f) 蓍草(sh) 累及(li) 大禹谟(m) 力有未逮(di)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 )A. 鸱鸮 涅磐 窈窕 赎罪 挈妇将雏B. 耘耔 影壁 信札 诬蔑 强驽之末C. 盘桓 枭雄 缁衣 禀性 故步自封D. 国藉 荣膺 敛裾 树杪 藕断丝连3.下列句子加点中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五四运动”已经成为了历史,但“五四精神”并没有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必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奋勇前行。B罗贯中在民间群众创作的基础上,继承了话本中“拥刘反曹”的主题,接受了其中的人物原形,并注入了自己的心血,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C周作人有着很深的文学造诣,但却当了日伪政府的文化部长,真是明珠暗投啊。D广宁竹海大观旅游区内翠竹浩如烟海,一年四季均可观竹,春看竹雾,夏赏竹绿,秋览竹浪,

3、冬观竹翠。4.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黄包车在冷落的郊道上走,靠右不远是一条小河,_ ;车过去,便蓦然惊起,撒下一串哇哇的叫声,向凄迷的天野飞去。 隔岸零落地蹲着些破陋的茅屋, 一些破陋的茅屋零落地蹲在对岸, 一片宽广的荒场就在左边, 靠左一片宽广的荒场, 荒草离离,一望无边。 极目是离离的荒草。 荒场上不时有些玄青的乌鸦,停下来觅食; 有些玄青的乌鸦不时停下来,在荒场上觅食; A. B. C. D.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要通过宣传来教育和引导人们依法行使交通权利和义务,预防交通拥堵,减少交通延误,保障道路畅通和道路安全。B习近平就党的十七届

4、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讨论稿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C环保总局将重点研究如何利用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结果来制定相关的污染治理、环保税收和生态补偿等环境经济管理。D一篇网络帖子看似无足轻重,最终却玷污公民名誉,破坏国家形象,影响社会稳定,难道后果不可谓不严重吗?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重审“有文化” 张振涛当代中国人依然朦朦胧胧地把传统观念中的“识文断字”“饱读诗书”“学富五车”作为一个人“有文化”的标准,这是古代培养精英的教育方式,确切地讲,是钦定的科举标准,而非判断其他行业人才的标准,但却被毫无怀疑地放之四海,套用到所有职

5、业上。判断一个人“有文化”或“没文化”,常以能否出口成章、妙语连珠、落笔成言、著文盈卷来判断,不管是鲁班、庖丁,不管是韩娥、阿炳,只要不“识文断字”,就统统属于“没文化”之列。一刀切下去,传统社会中的大部分技艺传承者,即从事以口头传承的行业,农夫商贾、绣工木匠、操弦乐师、戏曲艺人,总之,除了“士”之外“农工商”的所有“下九流”,就都被隶定在“没文化”之列了。把大范围缩小到音乐界,文字上的“识文断字”与音乐上的“通晓音律”,确认方式如出一辙,音乐界也有另一翻版,是否“认谱”无疑是“识文断字”书面认定的延伸。不识字、不识谱的人,可以背诵大段大段戏文,集“唱念做打”功夫于一身,连续几个晚上演连台大戏

6、,弹着三弦说数十本“平安书”,端着唢呐吹每套不少于一小时的“八大套”,人们还是不认。在手工操作中展示出骄人灵性和技艺,一口气唱数千行、上万行叙事诗玛纳斯、格萨尔王的游吟艺人,用手中剪刀裁出与毕加索图案一般无二剪纸的村妇,制造出精美绝伦的瓷器几乎让世界把“瓷器”与“中国”看作一回事的工匠,通过肢体表现不可重复的整套仪式,集“巫、舞”于一体的傩戏、萨满、释比,全不算数!文字如此高贵,音符如此低贱;行文走笔如此高贵,弹琴舞蹈如此低贱;吟诗作赋如此高贵,唱歌表演如此低贱。毫不客气地说,这种观念至今仍然没有多大改变。面对历史上出现的这类标准,人们常常思索,到底哪种标准更符合技术传承规律?学堂教育与民间传

7、承孰优孰劣,似乎不易回答,某种意义上说,是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问题,很难做出简单判断。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的普及和传统价值体系的重新认定,让人跳出了科举式认定模式,看到了传统教育方式的优越性。“文化人”终于开始注重“活态”传承,知道了一个民间艺人的身体,就是一个不可重复的“文本”,如同印度格言所说:“一个诗人的死亡就是一座图书馆的消失。”活态储存与书本知识等价等衡,同样重要!尤其在无法用文字表达的表演领域、声音空间。既然尊重人的价值,为什么只相信书本而不相信人呢?6.下列对传统观念中“有文化”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在传统观念中,“识文断字”“饱读诗书”是“有文化”的判断标准。B

8、.传统观念认为,出口成章、落笔成言、著文盈卷就是“有文化”。C.按照传统观念的标准,传统社会中的技艺传承者,都不在“有文化”之列。D.按照传统观念的确认方式,在音乐界,“认谱”就是“通晓音律”,就是“有文化”。7.下列对“有文化”的“认定模式”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以“识文断字”来认定一个人“有文化”,这是封建社会的皇帝定下来的。B.技艺传承是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问题,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认定模式。C.“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的普及告诉我们,活态的传承,更符合技术传承规律。D.活态储存与书本知识等价等衡,既要相信书本知识,又要尊重人的价值。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文字

9、上能够“识文断字”的人,在音乐上就能“通晓音律”。B. 行文走笔、吟诗作赋是高贵的,弹琴舞蹈、唱歌表演是低贱的。C. 在无法用文字表达的表演领域、声音空间,活态传承更为重要。D. 一个民间艺人的死亡,就是一座图书馆的消失。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

10、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

11、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背叛B、秦时与臣游 游:出游,游玩C、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当:抵挡,挡住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 向道歉,谢罪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不如因善遇之 因势利导D、臣为韩王送沛公 为之奈何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伯为报私恩夜访张良,这使战争危机忽然出现了转机。B骂鲰生、拉拢项伯等细

12、节表现出了刘邦粗中有细的性格。 C项羽对亲信项伯的信任,为鸿门宴最后的结局埋下伏笔。D人物语言精练,寥寥几笔就刻画出刘邦等人的突出性格。第卷(共117分)12、请用 / 为句子划分停顿。(3分)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4分) (2)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溪桥晚兴 郑协寂寞亭基野渡边, 春流平岸草芊芊。 一川晚照人闲立, 满袖杨花听杜鹃

13、。注:郑协:南宋移民。芊芊:草木茂盛。(1) 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 (2) 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 15、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1)劝学中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因而譬喻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2)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龄无关,比自己年龄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 , ,吾从而师之。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轻舟快水的两句 , 。表达了作者辞官回乡的畅快心情。(4)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 。5、 语言运用(12分)16、请在下面语段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要求句式与首句相同或相近,内容与上下文连贯(4分)贝多芬虽然听不到动人的旋律,却用音符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壮美的赞歌 , ; , ; 因此,身残志坚之人,也能用一己之长为社会做出杰出的贡献。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4分)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们就生活在广告里了。广告事实上已经占据了我们整个的时间和空间报纸、电视、广播甚至大街上,没有一处能少了广告。将划线处改为比喻句,将划线处改为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