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 试题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206950457 上传时间:2021-11-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 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 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 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 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 试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2013德州)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醋除水垢B大米酿酒C食品腐烂D白酒挥发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食醋除水垢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大米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食品腐烂的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

2、学变化D、白酒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2分)(2013德州)下面四种金属中,有一种金属能与其余三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则该金属是()AAgBCuCAlDZn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由题意:“其中一种金属能与其它三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则可知它为金属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故可知答案解答:解:由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

3、u、Hg、Ag、Pt、Au,则可知:AlZnCuAg,又因为:“其中一种金属能与其它三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则可知它为金属活动性最强的金属铝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金属的活动性;学会利用它们处理和解释问题3(2分)(2013德州)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B用钢丝球洗刷铝制炊具C稀硫酸、稀盐酸都可以用于金属表面除锈D油锅着火时,迅速盖上锅盖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洗涤剂有乳化作用分析;B、根据铝

4、制炊具表面有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分析;C、根据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分析;D、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灭火的方法解答:解:A、由于洗涤剂有乳化作用,可以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故A说法正确;B、铝制炊具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对铝制炊具起到保护作用如果用钢丝球擦洗,可能把氧化物薄膜擦去故B做法不正确;C、由于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稀硫酸、稀盐酸都可以用于金属表面除锈故C说法正确;D、油锅着火时,迅速盖上锅盖,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故D做法正确故选B点评: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灵活运用所需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2分)(2013德州)逻辑推理

5、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不合理的是()A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酸性溶液的pH都小于7,所以酸溶液的pH也一定小于7D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生成CO2,所以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考点: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A、根据有机物的含义分析;B、根据单质的定义分析;C、根据酸性溶液的pH都小于7以及酸溶液也呈酸性分析;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解:A、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但是含有碳元素的化

6、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例如二氧化碳含有碳元素就不是有机化合物,故A说法错误;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B说法正确;C、酸性溶液的pH都小于7,酸溶液也呈酸性,所以酸溶液的pH也一定小于7,故C说法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生成CO2,所以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故D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逻辑推理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应提倡学生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但应注意推理的合理性、正确性5(2分)(2013德州)以下两幅微观示意图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图表示的是化合反应B图表示的反应中元

7、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C图说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了H2OD上述两图说明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会发生变化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A、根据图中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B、在图中,由两种单质化合生成了一种化合物,分析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C、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D、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析原子的种类及数目的变化解答:解:A、由图可知,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A说法正确;B、由图可知,反应物是两种单质,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改变故B说法错误;C、由图微

8、粒的变化可知,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了H2O故C说法正确;D、由图、图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会发生变化故D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要求同学们能看懂化学反应的模拟图形,能从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此题对这部分知识点有很好的练习作用6(2分)(2013德州)碘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缺少或过量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关于碘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C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3D碘原子核外有53个电子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9、: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碘,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而不是中子数为53,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碘原子核外有53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

10、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7(2分)(2013德州)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物质杂质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AO2HCl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BNaOH溶液Ca(OH)2溶液先加入过量Na2CO3的溶液,再过滤CNaClNa2CO3加入澄清的石灰水,过滤DCaOCa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AABBCCDD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

11、,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HCl气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氧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分,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B、Ca(OH)2能与过量Na2CO3的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Na2CO3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CaO和CaO3均

12、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A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8(2分)(2013德州)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t1时,物质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C将t2时物质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浓度不会发生变化D将t2时的物质A、B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两溶液的浓度AB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13、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由图可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并结合该温度下C的溶解度分析解答;C、据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解答;D、据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及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分析解答解答:解:A、由图可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B、t1时,物质C的溶解度是25g,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正确;C、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将t2时物质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浓度不会发生变化,正确;D、AB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t2时的物质A、B饱和溶液

14、降温到t1时,依然是饱和溶液,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所以两溶液的浓度BA,故错误;故选D点评: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含义,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锻炼了创新思维和整合知识的能力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小题,共16分)9(4分)(2013德州)化学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1)下列厨房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C(填写字母序号),利用了其优良的导热性(2)人们通过食物获取各种营养水果和蔬菜富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水和维生素为了防止骨质疏松,人体每天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元素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化学与生活分析:(1)依据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