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家谈小说 江苏版 试题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206942881 上传时间:2021-11-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说家谈小说 江苏版 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说家谈小说 江苏版 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说家谈小说 江苏版 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说家谈小说 江苏版 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说家谈小说 江苏版 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说家谈小说一. 本周教学内容:小说家谈小说学习目的1. 理解小说百合花的思想内容。感受小说中的人性美。 2. 理解认识作者对百合花的评论观点。3. 了解作者把握小说的风格进行评论的评述思路和方法。 学习过程(一)简介1. 课文包括小说茹志娟的小说百合花、茅盾的评论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1958年,任上海文艺月报小说编辑的茹志鹃,利用业余时间写作了短篇小说百合花。百合花写好以后,先后投寄过两家文艺杂志,都给退稿了。第三次她把稿件寄给解放军文艺,也不能发表,负责任的编辑把小说转给了延河文学杂志,不久就发表了。百合花是茹志鹃的成名作,也是她写小说的处女作。但在 58 年,百合花的命运不佳,也可说

2、是“生(发表)不逢时”,历经许多坎坷曲折,几乎遭灭顶之灾。1958年 3 月,茹志鹃的丈夫王啸平在南京华东军区解放军剧院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补划为“右派”。此时,发表茹志鹃的百合花实在不是时候,她所在的工作单位掀起风浪。一些“左”派指责这篇小说“缺乏阳刚之气”、“风格过于纤细”。又提出批评说,茹志鹃已经“走到反党危险边缘”。他们片面地认为,凡是革命题材,只能允许用豪放的笔法与所谓阳刚的风格,口号式的政治概念写,否则就是“反党”,作家就得入“另册”,划为“右派”。那个时候对茹志鹃这个弱女子来说真可谓剑拔弩张,大有“围剿”之势。茹志鹃处在危难之中,尽管有上海作协老作家王西彦仗义执言,毕竟势单力薄,难以

3、挡得住那咄咄逼人的“左”风!正当女作家命悬于丝之际,正应验了“天无绝人之路”这句古话,将遭不幸的百合花,有幸被大文豪茅盾先生所赏识。茅盾先生在 1958 年 6 月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谈最近的短篇小说一文,该文一万多字,其中以二千多字的篇幅分析、欣赏并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茹志鹃创作的百合花。茅盾先生写道:“百合花可以说是结构上最细致严密,同时也是最富于节奏感的。它的人物描写也有特点:人物的形象是由淡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得清,最后,不但让我们看清了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我以为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个短篇中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它是结构谨严,没有闲笔的短篇小说,

4、但同时它又富于抒情诗的风味”。这一期人民文学杂志在发表茅盾评论的同时,全文转载了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那时远在北京的茅盾与上海的茹志鹃素昧平生,他对百合花作出如此高度评价,完全是出于公心。茅盾先生以他所独具的慧眼,发现了百合花,这对于当时“正向文学这条路上探头探脑的一个小卒”茹志鹃来说,无疑是一个肯定,也是一个扶持,更使这位女作家命运发生了转折。茹志鹃回忆到:“已蔫到头的百合,重新滋润生长,一个失去信心的疲惫灵魂又重新获得了勇气、希望,重新站立起来,而且立定了一个主意,不管今后道路千难万险,我要走下去,我要挟着那个小小的卷幅,走进那长长的文学行列中去”。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是一个高度集中的

5、论题。虽然评论的是一篇短篇小说,但六千字的篇幅不能算短,更何况作品的内涵比较丰富,可圈可点之处很多,茅盾先生紧紧抓住小说评论的两个核心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同时又突出小说最成功的特点细节描写展开评论,用笔不多,但分析得十分透彻。2. 作者茹志鹃:作家,曾用笔名阿如、初旭。茹志鹃擅长写抒情心理小说,表现战争题材,以空灵精致的笔触展示军民间的诗情和厚意;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生活,用柔美纤细的笔触游弋于劳动女性的心灵世界,显示人物内心的热切和性格的贤淑。进入新时期以后,茹志鹃的视野变得更宽广而深邃,作品“从微笑到沉思”,温存中透出辛辣,热情里蕴含冷峻,创作风格有所发展。 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

6、,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她的许多作品如百合花、静静的产院、如愿、阿舒、三走严庄等都受到过茅盾、冰心、魏金枝、侯金镜等老一辈作家的好评。她的主要作品集有:百合花(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静静的产院(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高高的白杨树(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等。短篇小说集关大妈、剪辑错了的故事、茹志鹃小说选等。茅盾:本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他十岁丧父,由其母抚养长大。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就在这时候他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

7、党,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的代部长是毛泽东)。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幻灭、动摇、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说家的笔。这段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题材也多取于此。左联期间他写出了子夜、林家铺子、春蚕。抗战时期,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等。文艺界为他庆了五十寿,他的声名日隆。建国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很难分身创作。到了“史无前例”的日月,挨批靠边,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

8、的道路。1981年辞世。文学史界近年来公认茅盾代表整整一代的小说。(二)思考1. 茅盾为什么要写评论百合花的文章?2. 小说百合花有什么特点?3. 茅盾在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一文中发表了什么观点?4. 学习课文,我们要掌握哪些字、词?(三)字词。1. 生字撂lio下 口讷n 晌shng午 哔哔b作响 忸ni怩n 憨hn厚 尴gn尬g 讪shn笑 嘟d哝 nong 虔qin诚 跌di宕dng2. 生词尴尬:不自然。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局促不安:拘谨不自然。讪讪:形容不好意思、难为情的样子。讷:语言迟钝,不善讲话。虔诚:恭敬而有诚意。跌宕:文章富于

9、变化。 俊逸:俊秀洒脱,不同凡俗。3. 多音多义字咽 yn咽喉 yn吞咽 y呜咽拗 ni执拗 o 拗过去 o拗口熬 o熬菜 o 煎熬(四)分析本文的结构阅读小说要注意从梳理情节入手,体会作者情节安排上的精巧合理。特别要注意体会伏笔的广泛应用,细节的前后照应,紧凑的结构以及张弛有致等特点。第一部分(1-4)序幕:交待故事背景。故事发生的时间:1946年的中秋。地点:前线;人物:“我”文工团的创作员和小通讯员。故事的缘起:因部队总攻,被分派工作。第二部分(5-22)开端:写“我”同通讯员在路上。作者的叙述描写,基本上集中在对通讯员的性格和身世的观察与了解上,表现通讯员的腼腆憨厚的性格,为下文的展开

10、埋下伏笔。第三部分(2344)发展:叙述“我”和通讯员向新媳妇借被子一事。这一部分情节的关键是借被子,由于通讯员借被子碰了钉子,于是引出不肯借被子的新媳妇,而造成“误会”的原因,是通讯员的腼腆与羞涩。第四部分(4562)高潮与结局:叙述包扎所里发生的事情。这部分是小说间接写通讯员为救担架队员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直接写新媳妇为牺牲的通讯员缝肩膀上的口子,把新百合花被子盖在通讯员的身上,表现新媳妇复杂的心理世界和美丽纯净的灵魂(五)课文分析之一百合花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小说重点塑造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小说通过他们之间平常交往所引起得细微隐蔽的情感波澜,层层揭开了他们优美的内心世界。十九岁的小通讯员

11、腼腆、纯朴,过门三天的新媳妇羞涩、真诚。当通讯员知道借来的新被子是新媳妇唯一的嫁妆时,颇费踌躇,要将这来之不易的珍贵的被子“送回去”;当新媳妇明白了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后,为了自己第一次没有把被子借给小通讯员而深感内疚。小通讯员越是体贴群众的困难,越是感到借来人家唯一的新嫁妆“不合适”,就越是反衬了新媳妇支持革命战争,关心子弟兵的情谊深长;而新媳妇越觉得自己刚才不该“气”,越是想拿针线为小通讯员慌慌张张挂破了的衣服缝补,越是烘托出了小通讯员对人民群众的一腔质朴热爱之真切。小说以小通讯员为掩护担架队员而负伤身亡,新媳妇用自己唯一的嫁妆洒满百合花的新被子为小通讯员入殓的情节,完成对人物的最终刻画。

12、小说主题百合花写的只是解放战争中的一个小插曲,小说透过对人物心灵历程的描写,探索了军民鱼水关系的奥秘。从一个特定的角度上揭示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和力量的源泉。写作特点(1)反映生活角度独特。作者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出发,捕捉生活激流中的细波微澜,以小见大,从侧面着笔赞颂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表现了军民的鱼水深情。小说透过对人物心灵历程的描写,探索了军民鱼水关系的奥秘。作者选择的人物都是普通平凡的战士和老百姓,她们有血有肉、个性鲜明,与通常那种高大威武的英雄形象显然不同。小说中的小通讯员年仅19岁,参军才一年。他涉世不深、天真质朴,不乏关心战友、体贴群众的爱心,又对生活充满情趣,枪筒里常用树枝和野花

13、来点缀;他憨厚腼腆,与女同志一接触便浑身不自在,但在危急关头却能挺身而出舍己救人。另一个人物是俏俊的新媳妇,过门才三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她尽咬着嘴唇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纯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敬献出来。作者写出这样一个鲜亮的形象是想以“一个正处在爱情幸福之漩涡中的美神”来“反衬这个年轻、尚未涉足爱情的小战士”从而谱写出一曲“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从选材上讲,作者将战火纷飞的战斗场面推为背景,将小通讯员壮烈牺牲情景通过民工的叙述从侧面表现出来,就连

14、小通讯员第一次向新媳妇借被碰壁的冲突也是做暗场处理,不做正面描写。作品仅仅截取几个极为普通的生活横断面,从几件平凡的小事中深入开掘,展开对军民关系饶有诗意的描写。作者的构思巧妙,她以那条枣红底上洒满百合花的假洋缎被面做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以纯洁的百合花象征人物的美好心灵,使小说中的人物联系起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2)情节安排巧妙合理,对人物塑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伏笔的运用使得故事情节前后呼应扣合,尤其是细节的前后照应,使得情节严丝合缝,是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得以充分的表现。(3)细腻的心理刻画,感人的细节描写,使得人物形象刻画十分丰满。作者具体刻画出人物情感的细微变化,使得作品溢满丰

15、富真挚的情感,贯穿着优美浓郁的抒情格调。这篇小说的情节,主要围绕着“我”和新媳妇两人对通讯员的感情态度的变化展开,主要以人物情感节奏的跌宕起伏来波动读者的心弦。人物形象在情感变化中越来越生动丰满,同时,文中感人的细节描写也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感情。(4)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也是百合花别具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讯员见了女性时的过分腼腆羞怯,与见了在人缝里冒烟乱转的手榴弹时的挺身扑去、慷慨赴死的强烈反差;新媳妇初到包扎所时给伤员换衣拭污,又羞又怕,抢着去烧锅,与发现通讯员已死时的虔诚拭身,缝补破洞,甚至献出新婚被子为其入殓的强烈反差,无不显示出令人铭心刻骨的军民鱼水深情。作品随物赋形,自然出之,毫无斧凿痕迹,解放战争中我军之所以横扫敌军如卷席的秘密也就不言自明。 课文分析之二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第一部分1. 原文这是六千多字的短篇。故事很简单:向敌人进攻的我军前沿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