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6815297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许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教学案第 周第 课时年月日总计课时数寡人之于国也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等重要语言现象。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增强文章其实的特点,提高 掌握古汉语常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孟子主张行仁政,重视民心的向背,利民保民的积极 思想。学习重点重点在于文言知识点的积累;学习难点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教学方法诵读法 质疑法 讨论法 探究法教学过程明确学习内容,设计自学提纲,提出学习要求学生活动一、作者介绍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 东邹县东南)人。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

2、治家、教育家。孟 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 大的儒学大师,一向被认为是继承孔了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 和孔子并称。他曾拒杨墨,反纵横,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对当时和后世思想界影响很大。孟子在写作上很有特色。首先是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 沛、感情强烈、笔墨醐惕的风格;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辩 论,逻辑谨严。其中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方法,时而提问, 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其次,善用比喻 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二、创作背景: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了梁惠王,是该篇上部分的 第三章,题目是编者加的。“上古竟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 当今争于气力。”(韩非了五蠹

3、)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 “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 策序)。各国诸侯争城夺池,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 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 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与暴力被推崇,勒道被视为天 道,攻伐凌侵被视作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巳 初步形成。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 魏又称梁,魏惠王又称梁惠王。在梁惠王中晚期,由于魏国在 几次重大战役中惨遭失败,失去了昔口的强盛。公元前334年, 梁惠王“卑词厚币以招贤者”,为振兴魏国聚集人才。孟子被 “招贤”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对孟了说:“寡人不佞,兵三 折于外,

4、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 人甚一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 ” 孟子则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己矣”对答,指出专言求利 的严重危害性和躬行仁义的重要意义。二人另一次会而是在禽 兽嬉游的池沼边上。梁惠王得意地问孟子:“贤者亦乐此乎? ” 孟子以“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对答,并通过 历史事实的对比,证明了贤者“偕乐”与不贤者“独乐”有截 然不同的结束:文王关爱百姓,百姓爱戴他,因而文王能享其 乐,夏桀不恤百姓,百姓怨恨他,因而夏桀不能保其乐。正是 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 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么一次传诵千古的政

5、事问答。三、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首先是刻画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书中对只图享乐,而 又妄想称霸的齐宣王;对平时不行“仁政”,到关键的时刻施 一点小恩小惠就沾沾白喜的梁惠王都刻画得淋漓尽致。其次是雄辩。孟子的散文特别显示了灵活多样的论辩方 法,表现出高超的论辩艺术。a.善于抓住对方心理,因势利导, 诱其就范。b.采用迂回战术,先设好圈套,让对方钻进去,然 后乘其不备,突然袭击。c.先通过设问,使对方暴露其理论弱 点,当找到突破曰之后,再发动猛烈反击。d.孟子还有些正面 的议论,能够围绕中心观点,严谨细密地展开论述。如天时地 不如地利、鱼我所欲也等。其三是善于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把抽象的道理用具

6、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他的比喻多种多样,方法自如, 毫无牵强造作之感。有的用寓言故事来喻,有的用事物来喻; 有的用三言两语,有的是一个小故事,平易通俗而又发人深省。第四是语言明白晓惕,浅显自然,通俗易懂,明快惕达, 精炼准确。有口语特点,又带有强烈的感情和气势。四、自学活动1、了解作者、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借助字典与注解,疏通文意,正确翻译课文。3、理清文章思路,划分层次,概括各部分内容。4、梳理总结通假字、一字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 句式。5、探究本文论证特点以及孟子“仁政”思想。学检测(-)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1)移其栗()(2)弃甲曳()兵(3)涂有

7、饿pid。()(4)鸡豚()狗彘()之畜()(5) 数()罟()不入沱()池 (6) 谨庠()序之教(7)养生丧死() (8)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9) 申之以孝ti ()之义(-)字词释义(I) 河内凶 (2)邻国之民不加少 (3)填然鼓之 (4)兵刃既接 (5)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6)谷不可胜食也 (7) 树之以桑 (8)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9)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0)然而不王者 _ (II)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2)涂有饿孳而不知发(13)圭无罪岁.合作释疑质疑探究,突破重、难点学生活动一、重点句子翻译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

8、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二、分析文章内容1、这篇课文记录了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次对话,这次对话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多”倍感忧虑?2、第2节中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 并无本质区别的?3、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王道之始”?要想“王道之成”还需 采取哪些措施?设计达标测试题(10-15分钟,备有答案和简析)学生活动1、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 涂有饿孳而不知发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弃甲曳兵而走2、划线词活用情况与

9、其他各项不同的是()A.填然鼓之B.谨庠序之教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风之以桑3、选出划线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达标测评A.或百步而后止(或许)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没有像)B请以战喻(请您)谷不可胜食也(尽,完)C. 中之以孝悌(敬爱兄长)之义涂有饿孳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D. 您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班”)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4、选出与“未之有也”句式不同的一项()A.时不我待B.唯利是图C.莫衷一是D.忌不自信5、选出句式不同的一项()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B、树之以桑C、申之以孝悌之义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6、下列加横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有战乱)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7、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 河内凶,则移民于河东(年成坏,受灾)B. 弃甲曳兵而走(跑)C. 养生丧死无憾(保养生命)D.然而不王者(这样却)教与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