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培养问答题解题能力的思考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6815218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培养问答题解题能力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培养问答题解题能力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培养问答题解题能力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培养问答题解题能力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培养问答题解题能力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培养问答题解题能力的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培养问答题解题能力的思考【摘 要】近年来,历史高考问答题对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的要求不断 提高,能否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和解答问题已成为影响考试成绩的重要因 素。历史学科应高度重视唯物史观教学,努力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 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关键词】问答题;解题能力;打好基础;阅读;训练问答题是高考历史主观题的基本题型,近年来,其考查范围与要求逐 步提高,己由侧重考查史实叙述能力转变为考查再现、分析、归纳、比较、 评价、论证、表达等的综合能力,突出了历史的学科功能,注重了历史与 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怎样培养学生解答此类试题的能力?本文仅谈谈自 己的认识。一、打好基础,着力构建立体的历史知识之树

2、历史基础知识包括微观和宏观两部分,即具体的知识点和系统化的知 识体系。高考历史问答题对历史知识的考查,主要的是概括性条理化的宏 观知识。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学应打好基础,强化整理、归纳、概括知识 能力的训练,着力构架立体的知识之树,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只有 掌握了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在考场上才能运用自如,适应问答题的考 查要求。因此,要指导学生从宏观上构架立体的历史知识之树。具体应做 到以下几点:1. 利用课本目录、大事年表,熟记历史分期和篇、章、节要目,把握 历史演进过程中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整体的知识框架。2. 围绕各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组织知识,展开论证,突破重点难点。 如围绕中

3、国封建社会史(从战国开始到鸦片战争前)五个发展时期的各自 特征,逐一组织史实,展开论证。3. 理清基本历史线索,带动知识的演绎串联。如,中国旧民主主义革 命史有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三条基本线索,它们贯穿着帝 国主义国家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的三次革命高潮和大批中华民 族的志士仁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历史的全过程。三条主线及其联系的知识 体系构成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史的基本内容。4. 抓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理解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合乎逻辑的分化组 合。如抓住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四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 理解中国共 产党在各革命历史阶段基本政策的相应变化,以及中国社会 各种政治

4、力量伴随主要矛盾变化的分化组合。5. 从历史基本结论出发,反思历史进程,加强史论结合。如从中国百 余年的民主革命中得出的几条基本历史经验出发,反思中国近代史正反两 方面的经验教训,加深对四项立国之本的理解。6. 专题归类,纵横联系,形成主体的知识体系。如:中国古代史可按 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中外关系、科技文化五个专题纵向整理知识,同 时阐明五个方面的横向相互关系。世界史可按地区、国别整理知识,并注 意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历史发展的同一性和差异性。二、加强唯物史观教学,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高度重视唯物史观教学,要善于挖掘教材的相关内容,努力理解辩 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概

5、念或观点。如原因和结果、共性 和个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继承和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及 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等。在此基础上强化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和解决历史问 题的能力训练,使学生学会找准史论的结合点。如在讲授春秋时期奴隶制瓦解和战国时期封建制的确立时,引导学生 分析教材如下内容的内在关系: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 产力)一 “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剥削方式产生(生产关系)一战国 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运动、封建制度确立(上层建筑)一战国社会经 济的发展(生产力);明确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奴隶制 解

6、体,封建生产关系产生,经过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变法运动,确立了封 建制,而新兴的封建制度的确立,反过来乂促进了战国封建经济的发展。 通过上述分析,使学生初步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关系及其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 辩证运动,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三、强化理解能力、论证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1. 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阅读理解和概括能力的培养,要有针 对性地设计一些启发性、概括性强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概括。如在学习 南昌起义的意义时,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四个一”,即“第 一枪”、“一面旗帜”、“一个节日”、“一个标

7、志二2. 充分运用课本上总结性、概括性的结论,对学生进行启发性提问,培养学生的论证能力。如中国古代史清朝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斗争 一节,最后总结:“各族人民共同为祖国的缔造作出了贡献”。在复习封建 社会各阶段的内容时,都可以提出这一观点,让学生以史实论证。再如中 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上可利用一些总结性的话进行这样的设问:为什么 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以本世纪20年代的史实证明“自从 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为什么说中国走社 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应引导学生自觉地用史实去论证,以锻炼自己 运用史实论证观点的能力,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要点。3. 以高考问答题为范例,

8、强化市题能力和解题思路的训练。历史问答 题的审题,首先要求读懂题目,准确把握题目的范围、内涵实质,明确题 目对史实和观点的考查;其次要求理清答题思路,选准答题的突破口;最 后要求对题目涉及的史实进行针对性的概括、提炼、升华,作出文字准确、 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的表述。使学生明确高考问答题对再现史实的针对性, 养成规范凝炼答题的习惯。4. 紧密联系时事,加深对重大政治与时事问题的理解。注重历史与现 实重大政治生活、时事热点的联系,考查史政渗透能力,是近几年高考问 答题能力要求的又一新变化。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学应密切联系现实,加 强历史与时事政治的相互渗透,赋予历史学科现实的生命力和强烈的时代 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