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一对一辅导”指导方案(七年级数学)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17KB
约17页
文档ID:206805105
“一对一辅导”指导方案(七年级数学)_第1页
1/17

一对一”指导方案测评时间 测评地点 佳福大厦1902室 测评老师 陈 娟>概述:XXX同学,七年级学生,就读于XX学校,最近一次数学考试为XX分,成绩比较 稳定,长期以来数学学科一直是制约其总成绩提升的最大障碍,经过咨询老师、学 科老师、心理老师三方会诊,对XXX同学的数学学习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和分析, 得出本次方案>测评结果:经过测试,XXX同学数学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基础知识点:经过测试,XXX同学基础知识点掌握较好,但在具体的应用方 面存在不足,不能够熟练应用;◊做题效率:做题速度较慢,思考的时间较长,这和基础知识点的掌握以及 做题的方法技巧有关,且做题时教粗心,计算题错误率较高;◊答题技巧:没有什么答题技巧◊学习习惯:一般>指导方案:根据以上测评结果,结合学科老师、咨询老师、心理老师等各方面的意见特制 订本方案本方案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七年级上册分为3个阶段(共47课时):说明:此课时安排适用于中等学生,优等生的课时安排按实际情况而定,每阶 段的课时可以压缩课时到10课时左右后进生课时需增加4到6课时供巩固提高 用第一阶段:暑假7月1日一7月16日共16个课时;阶段课时知识点概括如下第二章有理数2.1正数和负数2.2数轴2.3相反数2.4绝对值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有理数的乘法 2.10有理数的除法2.52.62.72.82.9 2.11有理数的乘方 2. 12科学记数法 2. 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 14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2.15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总结与复习第三章用字母表示数3. 1字母表示数3. 2代数式3. 3代数式的值3. 4合并同类项3.5去括号总结与复习具体安排如下:第1课时:《有理数》2.1正数和负数2.2数轴2.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木课时中认识负数部分是小学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 的衔接与过渡,并且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C接着是学习数轴,再 对数轴的作用一一比较有理数大小进一步理解数轴。

正数与负数:1 .正数和负数的概念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0表示的意义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⑴按有理数的意义分类[正整数「整数[0〔负整数有理数<「正分数、分数{I负分数1. 有理数的概念⑵按正、负来分r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有理数( 0 (0不能忽视)「负整数、负有理数v-负分数数轴:1 .数轴的概念2. 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3. 利用数轴表示两数大小 4. 数轴上特殊的最大(小)数5. a可以表示什么数6. 数轴上点的移动规律 第2课时:《有理数》2.3相反数2.4绝对值相反数及绝对值在本章里除有理数混合运算尤其重要.增加的一个常考的知识点:非负数 的性质与数轴结合一起理解是学生比较难掌握的部分相反数1. 相反数2. 相反数的性质与判定3. 相反数的几何意义4. 相反数的求法5. 相反数的表示方法6. 多重符号的化简绝对值1 .绝对值的几何定义2. 绝对值的代数定义3. 绝对值的性质4.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5. 绝对值的化简6. 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求这个数第3课时:《有理数》2.6有理数的加法2.7有理数的减法2.8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有理数的加减法123456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加法性质有理数减法法则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运用结合律时的一些技巧:I .把符号相同的加数相结合(同号结合法)H.把和为整数的加数相结合(凑整法)TTT.把分母相同或便于通分的加数相结合(同分母结合法)IV. 既有小数又有分数的运算要统一后再结合(先统一后结合)V. 把带分数拆分后再结合(先拆分后结合)VI. 分组结合vn.先拆项后结合有理数的乘法 2.10有理数的除法第4课时:《有理数》2.9有理数的乘除法1.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2. 倒数3.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4.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5. 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第5课时:《有理数》2.11有理数的乘方2. 12科学记数法有理数的乘方1. 乘方的概念2. 乘方的性质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x\0f,的形式(其中1<“V1O, 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法是科学记数法。

第6课时:《有理数》2. 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14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2.15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1. 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 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第7课时:《有理数》总结与复习第8课时:《有理数》单元测试与讲解第9课时:《用字母表示数》字母表示数 第10课时:《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式代数式代数式:用基本运算符号把数和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如n、L2n+500,Gbc单独的 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单项式:表示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第11课时:《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多项式:儿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常数项的次数为0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补充一一分式:分母上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代数式书写规范:第12课时:《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式的值整式的加减整式加减的步骤第13课时:《用字母表示数》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合并同类项的步骤第14课时:《用字母表示数》去括号去括号的法则第15课时:《用字母表示数》小结与复习第16课时:《用字母表示数》单元测试与讲解晚自习或双休日安排时间进行这两章的水平测试,成绩进入档案。

第二阶段:暑假7月17日一7月31日 共15个课时; 阶段课时知识点概括如下: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4.1从问题到方程4.2解一元一次方程4.3用方程解决问题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5.1丰富的图形世界5.2图形的变化5.3展开与折叠5.4从三个方向看具体安排如下:第1课时:《一元一次方程》从问题到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第2课时:《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式的性质;移项(移项的依据、移项的作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第3课时:用方程解决问题(1)1.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2. 关键在于抓住问题中的有关数量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3. 解决问题的策略:利用表格和示意图帮助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第4课时:用方程解决问题(2)实际问题的常见类型:行程问题:路程二时间X速度,时间二糜,速度二籍*速度 时间千米/小时)补充:顺风逆风速度、顺水逆水速度公式(单位:路程一一米、千米;时间一一秒、分、时;速度一一米/秒、米/分、第5课时:用方程解决问题(3)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时间X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各部分工作堇的和第6课时:用方程解决问题(4)利润问题:利润二售价•进价,利润率=利润售价=标价X (1-折扣)第7课时:用方程解决问题(5)等积变形问题:长方体的体积=长乂宽X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 锻造前的体积二锻造后的体积第8课时:用方程解决问题(6)利息问题:本息和二本金+利息;利息二本金x利率第9课时:总结与复习第10课时:单元测试与讲解第11课时:5.1丰富的图形世界5.2图形的变化1、 几何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平面图形2、 点、线、而、体(1) 几何图形的组成(2)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3、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4、 棱柱及其有关概念第12课时:5.3展开与折叠5.4从三个方向看5、 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6、 截一个正方体7、 三视图第13课时:总结与复习第14课时:单元测试与讲解第三阶段:8月1日一8月16日 共16个课时:阶段课时知识点概括如下: 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6.1线段、射线、直线6.2角6.3余角、补角、对顶角6.4平行6.5垂直具体安排如下: 第1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一)》线段、射线、直线线段,射线,直线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表示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线段的性质线段的中点直线的性质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角角、平角和周角、角的表示、角的度量、角的性质、角的平分线第3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一)》余角、补角、对顶角余角和补角概念及定理对顶角第4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一)》平行平行线:平行线公理及其推论第5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一)》垂直垂直、垂线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6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一)》总结与复习1:1第7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一)》单元测试与讲评第8课时:单元复习《有理数》第9课时:单元复习《用字母表示数》第10课时:单元复习《一元一次方程》 第11课时:单元复习《走进图形世界》第12课时:单元复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第13课时:期末复习(1)教材整体知识结构讲解第14课时:期末复习(2)重要考点及相关题型讲解第15课时:期末复习(3)计算题不失分,强化训练第16课时:期末复习(4)期末考试题精炼第二部分七年级下册也分为3个阶段(共45课时):■ ■ Isl说明:此课时安排适用于中等学生,优等生的课时安排按实际情况而定,每阶 段的课时可以压缩课时到10课时左右。

后进生课时需增加4到6课时供巩固提高 用第一阶段:共7个课时; 阶段课时知识点概括如下: 第七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7.3图形的平移 7.4认识三角形7.5三角形的内角和具体安排如下: 第1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二)》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平行线判定 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二)》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性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及性质 第3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图形的平移 第4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二)》认识三角形 三角形的定义及表示、三角形的“三线”及其各自的性质和相关定理第5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二)》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多边形的外交和第6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二)》总结与复习 第7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单元测试与讲评第二阶段:共18个课时第八章慕的运算8.1同底数幕的乘法8.2幕的乘方与积的乘方8。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