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6771770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赣榆县实验小学李大连新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范围内已进行多年,在我县的推进 也进入第四个年头。这期间,我曾多次到各地的一些学校去参 观学习,参加过许多课改研讨会,也看了不少这方面的研讨资 料,无论是专家还是一线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新课程 改革只有走进新课堂,才是走进了新课程。那么,新课程背景 下的课堂是个什么样?如何追寻理想的课堂教学?当前的课堂 教学都有些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值得我们每一位身 处课改第一线工作的教师深入思考。一、如何理解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首先必须明确的一点是,课程改革不可能代替教学改革。 我想强调这一点的原因是,课改实验开始以来,

2、不少人存在着 一种想当然的也是盲目的想法,以为实施课程改革以后,基础 教育中的一切问题包括教学改革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了,而事 实并非如此。从课程改革启动那一天到现在,我和许多老师一 样,都有一种相同的感觉,那就是课程改革的目标,无论作什 么样的定位,最终还是要通过教学改革才能表达出来。无论专 家们怎么说,我认为这种“感觉”是正确的,它说明我们身处 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对课程改革的走向有了一种共同的把握。 尤其是在当前社会环境、管理体制和教师理念、实践能力等客 观条件制约下,这样的理解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有人说,课程改革目前有“由热转冷”的现象。我认为, 解决“冷热”问题的根本,就是要在推进

3、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找 到不同的“热点”。课改前期,我们为新课改的理念以及新课改 方案而欢呼,组织教师学习、培训,各级领导都很重视,老师 的热情也很高,这样的“热”在当时是很有必要的。但当课改 进入到今天,我们当然要把“热点”定位于课堂当中,这不是 对课改的“冷淡”,而是一种务实的态度。如果我们的教师在课 改中仅仅是换了一套新教材,课堂教学还是老一套,再好的“课 程方案”也造就不出新的“课程状态”。就象建造一栋大楼,只 为图纸设计的精美而兴奋,却不去思考如何精心施工,这样的 设计还有什么实际意义,更何况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远不是“图 纸”与“施工”那样简单,改变“课程方案”容易,而要改变 “教学现状”

4、实在困难太多。我认为,现在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让教学改 革在总体方向上符合课程改革的目标,实现课程改革观念向教 学改革观念的转换,这是省教科院中小学教研室董洪亮主任在 一次课改研讨会上提出的观点,我非常赞同。因为课堂是实施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如何,决定着课程改 革的成败。所以,当前,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脚 踏实地抓好课堂教学改革。回顾十几年来我们进行的各种教学改革,“启发式教学”也 好,“愉快教学”也好,还有“尝试教学”、“成功教育”等等,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这些改革过程中,我们关注的 往往是改革的“内容”,而忽视了改革“过程”本身的合理性、 科

5、学性。结果是,我们往往把这一改革的过程操作成了一个教 学新办法的“接受和模仿”的过程,这种“技术主义”的倾向 在本次课程改革中,已经开始出现。当我们准备上一节课改示 范课的时候,共同的心理意识就是:我们要采用不同于以往的 全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去创建一种普遍适用的课堂教学模式O 当听课的老师听完所谓的“课改示范课”以后,心里顿时明白 T一一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回家模仿”,以致于连课堂评价的方 式都完全一样,全班同学向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伸出大拇指, 毫无表情地说:“棒!棒!你真棒!”课程改革确实要求教学改革作为它的坚实回应,我们也不 反对在课改过程中用“示范课”的方法引导大家的教改思路, 但课程改

6、革无法提供,也不可能提供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 学模式。不同地区、学校和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是重要的, 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自身对实施新课程作了哪些理性思考和具体 实践,没有独立思考,毫无创造的学习模仿,做不成课改背景 下课堂教学改革这篇大文章。从这一层意义上说,当前流行的 “自主学习”也好,“合作学习”也好,“探究学习”也好,我 们应该更多地把它理解为教学改革的“方向”,而不应该是教学 改革的“方式”,方向和方式虽只是一字之差,但在实质上却有 很大区别。我们每一位老师在学习别人先进经验的同时,都应 有自己的独立的思考,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大胆创新,走自己的 路。二、对当前课堂教学现状及其改革的思考

7、新课程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 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 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 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应 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 分的发展。课改实施的具体目标有六个方面的指向,即“六个改变”, 其中“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的现状”,是本次课改重要目标之一,也是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 问题。反思这些问题的产生,我认为

8、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 因。第一,缺少思想。工作三十年来,我上了无数的课,也听 了许许多多的课,但我觉得在我们的许多课堂上没有思想,只 有知识的传授。我们的好多老师把课本上的知识“搬”到备课 本上,再按照一定的程序“灌”进学生的头脑里,然后再“印” 到试卷上,让学生按照老师教给的方法去“作答”。这样的老师 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知识贩子”,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知识 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课堂应该是传承和创新共同生长的天 地。因此,课堂上不能缺少思想,我们老师应该用自己的思想 火花去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智慧火花。第二,缺少文化。老师的思想从哪里来?从丰厚的文化积 累中来。我们在很多课堂上只看到知识

9、,而看不到文化,一个 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老师缺少学习,书读得太少。许多老师工作 以后,读得最多的是课本和教参,其它书几乎不读,或很少读, 缺乏文化底蕴,所以显得底气不足。不要说在知识教学过程中 能做到通古博今,融会贯通,就拿课堂评价语言和表达方式来 说,天南地北几乎一个样,老师说:“鼓励一下”,同学们便一 齐拍手:“啪!啪!啪啪啪!”在课堂上老师究竟应该如何去评 价学生,赏识学生,是很有学问的,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轻 轻的抚摸,都会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老师的赞许和关爱。方式 方法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课堂上缺乏文化的现象应该引 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第三,缺少情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靠什么来打动

10、 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认为是靠情感。这个情感一 是指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建立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与学的互动中,一句话或一个手势, 一种眼神,都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期待, 古语说:亲其师,方信其道。教师只有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爱 心去打动学生,让学生打心眼里喜欢你,敬重你,他才会积极 主动地融入你的课堂,并愉快地接受你的教诲。二是指文本之 情,教学一篇课文,如果教师没有对文本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并且和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的话,他的教学语言一定是毫无激 情的,苍口的,象这样缺少情感魅力的课堂,如何能打动学生, 让他们能兴奋、感动并深受教育呢

11、?第四,缺少个性。课堂教学成功的范例不少,但我认为, 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种模式,一种风格。庄重的教师创造庄重 的课堂,幽默的老师创造幽默的课堂,灵秀的老师创造灵秀的 课程,豪放的教师创造豪放的课堂,课堂应该像个百花园,百 花齐放,五彩缤纷,生机勃勃。但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几乎是 一种套路包打天下,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都是一个味,太缺 乏个性。新课程的实施已有多年了,那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究竟 应该是怎样的课堂呢?第一,新课堂应该是充满人文关怀和情感的课堂。人文关 怀首先体现在对学生人格的、思想观点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的 尊重。教师要放下架子,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与学生交流探讨, 要让学生时时感受到你对

12、他的关爱之情,并能对你的情感作出 积极回应。同时,老师要学会赏识和宽容。“好孩子是夸岀来 的。”这句话虽说不够全面,但赏识对孩子的成长所产生的积极 作用是不容低估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对孩子批评过多?是我们 的教师缺乏一种宽容和期待,操之过急。记不得是谁说过这样 的话:“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这话 很有道理,我们总是这样想:孩子犯了一个错误,我批评教育 T,下次怎么又犯了呢?殊不知,孩子对任何事物的认识是需 要一个过程的,成长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正常的。我们的课堂 应该充满情感和关爱,充满宽容和期待。第二,新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这个提法很新,怎样的课堂才

13、是充满活力的课堂呢?我想,从 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应该是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 小嘴敞兄。小脸通红,说明他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学习的兴 趣被激发起来了,他的脸才会红起来;小眼发光,炯炯有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小眼发光,说明他的心灵之窗打开了,智 慧火花点燃了;手举起来了,嘴说起来了,说明孩子全身心地 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了,他们一个个跃跃欲试,要说,要讲, 说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惑,尽情地表达。而我们在许多的 课堂上,看到的不是小脸通红,是小脸发口;不是小眼发光, 是小眼发直;他们呆板地坐在那里,不张嘴也不举手,无论老 师如何引导,就是不发言,这样的课堂毫无生气,又哪来的生 命活力?

14、第三,新课堂应该是充满对问题探讨的课堂。新课程实施 以来,很多教师为了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满堂满”的现象,备 课时事先设计好了许多问题,上课时,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 的提问,“满堂灌”变成了 “满堂问”,看起来学生在老师引导 下都在作积极思考,实际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未调动起来。 我觉得,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应该把问得权利交给学生,让学 生提出他学习中的问题和疑惑,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 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要特别注重捕捉课堂 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并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是新课改 大力倡导的一点。另外,我还有一点思考,课堂不应该是完全封闭的课堂, 也不一定是完整的。一堂课究

15、竟要解决多少问题,要根据学生 的学习实际来决定。我曾经听过这样一节研讨会,是一位很优 秀的青年教师上的。他教一篇课文,上的是第二课时,他自己 没有设计一个问题,而是让学生们提出问题,并且鼓励说:“看 谁提的问题多,提得问题有研究价值,我们就评选他为这一节 课的问题专家。”孩子们非常兴奋,一下子提出了十几个问题, 教师把这些问题一一写在黑板上,并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 思考:“这么多问题,你认为哪个问题最有研究价值呢? ”师生 经过分析,筛选出了两三个主要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重点讨论。 课上得很成功,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对问题的讨论也很 透彻。上完课以后,在大家对这堂课进行评议时,许多人对这

16、堂课给予了充分肯定。但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这节课存 在严重缺点,其理由是:课堂上学生提岀那么多问题,可老师 只带领学生解决了其中的几个问题,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因此, 这不能算是一堂成功的课。提出这个意见的人还颇具一点权威 性,赞同这一意见的人也不少,是啊,那么多问题,你只解决 了两三个,这已经是第二课时了,剩下的问题怎么办?我觉得, 课堂不应该是完全封闭的,也不一定课课都具有完整性,课上 得好不好,不能单看预设的问题是否都解决了,而应看他解决 问题的质量如何。就像这一课,主要问题都解决了,剩下的一 些次要问题,孩子们课后琢磨琢磨,自己也就解决了。我们许 多教师至今还没有摆脱传统教学观的束缚,总喜欢预设框框, 追求完美,少有突破创新,这就是我们在实施新课程时为什么 要强调重在转变观念的原因所在。第四,新课堂应该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传 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一统天下”。教师预先编好了教案,然 后拿到课堂上去,按照教案设计的程序,先讲什么,后讲什么, 提什么问题,学生该怎么回答,反正在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