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宣恩《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学案例及反思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6770917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宣恩《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品]宣恩《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品]宣恩《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精品]宣恩《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宣恩《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学案例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宣恩《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学案例及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化学教学案例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学案例及反思湖北省宣恩县椒园中学陈光同【案例摘要】本节化学课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 趣,学习气体制取的基本方法和装置设计,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课堂上,教师要求 学生根据准备的仪器设计探究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交流 展示,更好地感受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 体验。整节课以合作、展示、交流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 的环境中体验到了化学学习的乐趣,了解到了气体制取装置设计的一般方法,提升了课 堂效果。【主题词】化学 二氧化碳制取 亲身经历 合作、展

2、示、交流一、案例实施背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强调:化学教学要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 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对初学者而 言,应从任务或问题出发,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放权给学生, 让他们自主实验,让他们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从中获得知识和 技能,获得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到化学是重要而有趣的课程。二、案例主题分析与设计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二 的内容。本节是在学习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后,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进一步研究,本节 课怎样采用活动与探究的方式来研究实验室中制

3、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使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参与程度更高,乂富有新意,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等,提升 课堂效果。案例教学过程设计:师:请大家思考,我们学习过哪些化学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并写出化学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生:2个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化学方程式,其他学生在草稿纸上写,交流纠错。师:多媒体演示生:观看材料1:选择化学反应原理的依据:反应物易找且价廉、反应条件易控制、生成物易收集、 有利于环保等。材料2:化学家发现常温下含有碳酸根的物质与相应的酸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如: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钙。师:你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么?生:CaCO3+2HCl=

4、CaC12+H2O+CO2 tW: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都选择这个反应。根据这个原理,该用什么样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呢?生:阅读课本P113-114探究部分,并完成P114表格比较阅读,讨论。锥形瓶、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等。 锥形瓶、单孔橡皮塞、注射器等。广门瓶、破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铜网等。烧杯、过滤漏斗、塑料管等。带支管的烧瓶、橡皮塞等。锥形瓶、锥形瓶、锥形瓶、广口瓶、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分液漏斗等。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等。单孔橡皮塞、注射器等。破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铜网等。师:请同学们以实验小组为单位,根据桌面上给定的仪器合作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 置。全班分成

5、12个实验小组,每组事先准备的仪器: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第6组: 第7组: 第8组: 第9组: 第10组:烧杯、过滤漏斗、塑料管等。第11组:带支管的烧瓶、橡皮塞等。第12组:锥形瓶、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分液漏斗等。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设计,组装仪器。师:下面请每组把设计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由组长做简单说明。第3组和第9组都没有用到铜网;第11组的长颈漏斗伸入带支管的nr?生:学生设计作品展示如下图,并交流讨论。展示时学生们看出了第7组的长颈漏斗 伸入锥形瓶过短; 烧瓶太短。师:用你们设计改进后的装置和桌上的匆品制备和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注意操作、验 满的方法和检验方

6、法。生:装入药品、收集、验满、检验拓展与练习:1、甲烷的实验室制法是: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态药品,经研磨均匀混合后装 入反应装置中,加热产生甲烷气体。甲烷是一利无色、无味,比空气轻,极难溶于水的 气体。(1)请你画出本实验的气体发生简易装置图。此实验的气体发生装置与什么气体的发 生装置相同(2)甲烷气体是否难溶于水,密度是否比空气大。利用此性质应用什么方法来收集甲 烷2、硫化氢是没有颜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剧毒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 1体积水能溶解2. 6体积的硫化氢,溶于水形成氢硫酸。硫化氢是-一种可燃性气体,2H2S+3O2=2H2O+2SO2实验室里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

7、(FeS)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1)实验室制取硫化氢的发生装置可用(2)收集应用(3)为了防止多余的气体逸出污染环境,可将其通入 中。最后师生共同小结。三、案例教学反思:通过以上教学过程设计的教学,建议本节教学用两节课,最好两节连堂,第一节课 完成实验原理和制取装置的设计,第二节课完成作品展示、制取二氧化碳和拓展与练习, 这样学生才有充分的自主时间完成好本节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如下特点:1、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与共同研究者。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导师、伙伴、甚至成为了学生的学生,在课堂上除了 导引学生活动外,还要认真聆听学生介绍他们活动的过程和

8、通过活动所得的知识或方 法。2、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跟老师学转变为自主去学。本节课学生不是被 动的停留在看老师实验,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二氧化碳的制 取,亲身体验到了化学学习的乐趣。3、在第一课时的设计装置和展示交流过程中,气氛很活跃,交流、评比中充分调 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小组生生互动合 作进行很好,学生实验很成功;4、在第二课时的制取气体和检验和验满操作中,学生感到利用自己设计的装置完 成了实验,很有成就感;5、在拓展延伸和阅读与探究中,进一步强化了学生怎样选择各种气体的制取装置 和收集装置,认识到反应物的选择都有特定要求的思想,6、整堂课学生100%参与,基本掌握了该知识,并学会了应用,课堂效果很好;整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实 验探究,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等,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体验 到了化学学习的乐趣,获得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获得知识和技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