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06769790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的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的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的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的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的教学设计与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罗艳红韶关市11 等职业技术学校课题: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 基本教学过程分为4步:第一步:课前准备。事先布置学生自习,要求学生知道区域的概念,以及区域的特点、分类。并 组成小组,同学合作写出分析区域差杲的一般步骤,且归纳列举出区域口然地理 特征。第二步:自主学习交流,初步掌握知识点。先是由各小组的组长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展示的内容包括:自己对这一课 章节的理解,自己预习的收获,以及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展示中,教师 协助学生解决他们的疑惑,并让他们初步认识区域。掌握基本的知识点。第三步: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深入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教师首先从区域的概念开始

2、引入。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 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占有一定空间、划分依据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特点、具 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占据一定位置)、不同区域具有差并性。而且区域还具有整 体性、差异性、开放性、等级性(层次性)等特点。以及一-系列的分类标准,如 按性质、方式、规模划分等。然后教师教授学生多角度、多方位认识一个区域的方法。区域类粮平区区域共性区间差异区位特征提问学生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应该从哪几个方而考虑。经过学生 热烈的讨论,最终得出以下结果:1、地理位置;2、地形;3、气候;4、水文; 5、植被和土壤;6、自然环境整体性特征。第四步:对比

3、分析区域差异。让学生根据上述方法,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为例进行区域差异对比。将 学生分为2个小组,分别从两者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H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 活动的影响2个角度出发,列出表格向其他同学展示。经过同学们热烈讨论,并 综合意见后,得出了一下结论。组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地区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置位于30 N附近,东部沿 海中部,长江入海口位于43 N48 N,地处 东北地区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带季风气候,但大陆性温多雨,雨热同期稍强,降水较少,生长期 较短土地条件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 水皿,较为分散,人均耕 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 平以黑土为主,耕地

4、多为旱 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 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条件贫乏有丰富的石油等教师点评:学生有自己的见解,预习得十分充分。但足的是分析还可以继续完善, 也可再从其他角度探讨,扩展思维。组2、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地区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水热条件良好较差耕地类型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主要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玉米、春小麦、大豆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一年一熟水源条件丰富较少教师点评:学生考虑问题较周到。但是分析较为简单,可以表达得更为详细,并 让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教师点评:学生对区域差异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对于不同区域ZI川能做出 一定程度上的比较。能力相对于以前来说有很大的提高。为了学生

5、日后能更好地理解与应用,教师发下一份更为详细的资料。为区域差异 分析的一般思路(自然要素差异部分)要素主要内容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推断所处的温度带和风带)、海陆位置(距海 远近,大陆东岸还是西岸)气候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成因、光照、气象灾害等地形地形类型构成、比例及分布、地势起伏状况水文河湖类型、河流的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地质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地层稳定性等植被植被类型、覆盖率土壤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矿产种类、数量及组合状况学生对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完善了先前做的表格,分析 更加充分,内容详细。对某一区域的了解更加透彻。第四步:教学反思从此次教学来说,教学H标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楚,且能抓住要点, 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能善于组织课堂教学,熟悉教案,且能适当运用教 学资料辅助教学,正确把握课型特点,让学生更容易明白、理解。且实现了教学 FI标,教学效果较好。不足的是学生发散性思维不强,对老师依赖较大,分析的角度不够全而。 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作为一名教师,我会尽自己所能去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灵W青。以上是对这堂课的反思和总结,我今后会不断地学习和改进。争取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