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综合应用能力(第12411期)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206766690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X 页数:99 大小:98.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综合应用能力(第12411期)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2021-2022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综合应用能力(第12411期)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2021-2022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综合应用能力(第12411期)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2021-2022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综合应用能力(第12411期)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2021-2022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综合应用能力(第12411期)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综合应用能力(第12411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综合应用能力(第12411期)(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综合应用能力1. 试题: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它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是_。A: 将氧气从肺运送到身体各个组织 B: 作为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帮助身体抵抗传染病以及外来感染 C: 促进血液中的生物化学反应,辅助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D: 在血管破裂时大量聚集,起到凝血作用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红细胞也称红血球,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同时也是脊椎动物体内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的媒介。故选A。 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_。 A: 政治体制改革 B: 生产关系变革 C: 发展市场经济 D: 发展生产力参

2、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故本题答案选D。 首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金砖国家教育部长会议11月5日至6日在_召开。此次会议由教科文组织和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南非共同倡议举办,旨在落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成果。 A: 巴黎 B: 布雷斯特 C: 日内瓦 D: 苏黎世参考答案: A 管理中经常发生的冲突,绝大多数是由_引起的。 A: 个体差异艮群体差异 C: 组织结构差异 D: 沟通横式差异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管理中经常发生的冲突绝大多数是由组织结构

3、的差异引起的。故本题答案选C。 SOD是过氧化物歧化酶,有预防衰老等功效,被广泛用于化妆品中,如SOD蜜等。SOD除植物中含有外,动物也含有,主要存在于血细胞中,它主要存在于:_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都含有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SOD也被称为“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源于生命体的活性物质能消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在动物群体中它主要存在于血细胞的红细胞中。 孟某家中一只箱子和若干财物被盗,箱子当时就在附近的公共垃圾桶中被找到,里面的东西原封未动。孟某认为是窃贼所藏,日后必然来取,就产生了报复窃贼的念头,把箱中物品取出。装人一个爆炸装

4、置,放到原处。后来,一个清洁工清理垃圾时发现了箱子,打开时发生爆炸,当场死亡。孟某的行为构成_。A: 故意杀人罪 B: 爆炸罪 C: 过失致人死亡罪 D: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爆炸罪是指故意用爆炸的方法,杀伤不特定多人、毁坏重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爆炸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徤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在实际案例中爆炸罪要与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做区分,如果行为人的爆炸物是针对某个人并且将爆炸物存放于受害人的密闭空间(例如院子、卧室)里且爆炸的危害仅限于受害人所在范围,并未危及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则为故意杀人罪

5、或故意伤害罪,若为放置于公共场所,虽然行为人的主观意识是针对某个人,但是客观上却对整个公共安全造成威胁,则是爆炸罪。故本题答案选B。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以正常学生为主。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答案】对。 下列社会关系中,应由民法调整的是_。 A: 某市人民政府罢免该市某局副局长职务 B: 李某因非法印刷商标被罚款 C: 甲乙两村因某块土地的所有权归属发生纠纷 D: 专利局对某发明专利予以宣告无效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A、B、D选项中的关系为非平等主体间的行政关系,均非民法调整的

6、对象。C项中表述的为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为民法调整的对象。故本题答案选C。 下列经济现象所体现的经济思想对应正确的是_。 A: 不看广告看疗效从众心理的消费行为 B: 冬天黄瓜比夏天贵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格 C: 贷款消费、超前消费不同投资方式各有利弊 D: 制售伪劣商品被淘汰诚信关系企业成败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解析】:“不看广告看疗效”是注重实际效果,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冬天黄瓜比夏天贵”是因为冬天黄瓜产量低,市场供给量小于需求量,影响了黄瓜的价格,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并不能决定价格;“贷款消费、超前消费”是消费方式,不属于投资方式。“制售伪劣商品”违背了市场交易规则,败坏了企业形

7、象和信誉,最终会被淘汰,体现了诚信关系企业成败。D项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 下列有关互补商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_。 互补商品中的一种商品需求量减少,会导致其互补商品需求量减少互补商品中的一种商品需求量减少,会导致其互补商品需求量增加乒乓球和球拍、汽车和汽油均为互补商品公交车和私人轿车、洗衣粉和肥皂均为互补商品A: B: C: D: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互补商品,即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望。通俗地讲,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那它们就是互补商品。由其定义不难看出错误,故可排除B、D两项。以互补商品汽车和汽油为例,如果汽车的需求量减少,那么汽油

8、的需求量必然会跟着减少,而不可能增加,所以表述错误,排除C项。 根据刑法相关规定,被判处刑罚的犯罪分子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该减刑。下列不属于重大立功的是_。 A: 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 B: 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 C: 检举监狱外重大犯罪活动 D: 在日常生产、生活舍己救人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刑法第78条中规定:“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C选项中缺少经査证属实的必要条件,不属于重大立功。故本题答案选C。2.

9、 试题:单选题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突出的是_A: 发展速度与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B: 依法治国与加强党的领导的问题C: 发展经济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问题D: 姓“资”姓“社”问题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解题分析】此题考查邓小平南巡讲话。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因此正确的选择项是D。关于南巡讲话,还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理论界的最新概括:南方谈话在理论上的创新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社会主义观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

10、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上,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思想;在体制创新上,提出了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等等。同时,谈话还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了新的思考。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上题所属考点-邓论和三个代表多选题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是_。A: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B: 只要解放思想,就能达到实事求是C: 解放思想的目的为了实事求是D: 解放思想不能离开实事求是E: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参考答案: ACDE本题解释:【答案】ACDE。解

11、析: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是:(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打破思想僵化,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传统。(2)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如果离开实事求是的轨道,就可能出现“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3)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不能割裂和对立起来。故本题答案选ACDE。上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判断题 中央决定于2014年6月1日起在全国开展为期半年的严打暴力恐怖活动的专项活动。_参考答案: 错误本题解释:【答案】。解析:经中央批准,国家反恐工作领导小组决定,以新疆为主战场,其他省区市积极配合,从2014年5月23日起到2015年6月开展为期一年的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专项

12、行动。故本题判断错误。上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单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人民民主专政同过渡时期的情况和任务相适应,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_,进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A: 国防建设B: 土地革命C: 新民主主义革命D: 整风运动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人民民主专政同过渡时期的情况和任务相适应,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故本题答案选C。上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单选题 我国刑法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处理的特殊规定有_。A: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减轻或者

13、免除处罚B: 犯罪时不满16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C: 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一律免予刑事处罚D: 因不满16周岁不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根据刑法第17条第3款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选项A不对;根据刑法第49条的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因此,选项B不对;不满14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特别注意的是,“不负刑事责任”并不等同于“免予刑事处罚”。免予刑事处罚是以承担刑事责任为前提的。因此,选项C不对;根据刑法第17条第4

14、款的规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严加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上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是_。A: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B: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C: 十七周岁的大学生D: 十六周岁的民营小业主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民法通则第11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故D项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第12条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故A项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第13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故B项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故本题答案选C。上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单选题 某幼儿班聘请某甲担任幼儿班教师。某日上午9时左右,幼儿班课间休息时,某甲离校打电话,几个幼儿在教室里的火炉旁烤火。其中某乙(5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