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综合应用能力(第13830期)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206764049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X 页数:95 大小:99.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综合应用能力(第13830期)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2021-2022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综合应用能力(第13830期)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2021-2022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综合应用能力(第13830期)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2021-2022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综合应用能力(第13830期)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2021-2022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综合应用能力(第13830期)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综合应用能力(第13830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综合应用能力(第13830期)(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综合应用能力1. 试题:多选题 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和性质,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_的革命。A: 帝国主义B: 封建主义C: 官僚资本主义D: 奴隶主义参考答案: ABC本题解释:【答案】ABC。解析: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上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单选题 关于新中国的法律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_。A: 临时约法具有新中国临时宪法

2、的性质B: 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 1982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修订,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三十多年的历史经验教训D: 1999年,九届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成为中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具有新中国临时宪法性质的是共同纲领,而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故选A。上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单选题 避风港原则,是指在发生著作侵权案件时,当ISP(网络服务提供商)只提供空间服务,并不制作网页内容,如果ISP被告知侵权,则有删除的义务,否则就被视为侵权。 依据上述定义,下述行为中,哪个不能引用避风港原则免责?_A:

3、 ISP提供网络空间供个人上传个人资料B: ISP提供公共网络空间供用户上传并共享C: 内容运营商提供视频节目点播服务D: 网络运营商提供缓存加速服务,透明转发内容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避风港原则定义的关键信息是:只提供空间服务,并不制作网页内容。C项内容运营商自己购买或制作视频内容,不符合定义关键信息。故答案选C。上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单选题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一重要论断的是_。A: 朱德B: 毛泽东C: 周恩来D: 刘少奇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对大革命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会议中毛泽东指出

4、,党中央所犯错误中的一个错误是不认识军队的极端重要性。他强调全党“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故本题答案选B。上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单选题 甲在首饰店购买钻石戒指两枚,标签标明该钻石为天然钻石,甲买回后即被人告知实为人造钻石。甲遂多次与首饰店交涉,历时一年零六个月,未果。现甲欲以欺诈为由诉请法院撤销该买卖关系,其主张能否得到支持?_A: 不可以,因已超过行使撤销权的一年除斥期间B: 可以,因首饰店主观上存在欺诈故意C: 可以,因未过两年诉讼时效D: 可以,因双方系因重大误解订立合同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除斥期间是不可变期间,不适用中止、中断、延长的情况。合

5、同法第55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二)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甲的行为已历时一年零六个月,已经超过一年除斥期间。故答案为A。上题所属考点-民法单选题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广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和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_。A: 想问题办事情要从正确的思想出发B: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事情办成功C: 真理不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D: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

6、一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前半句说明道路是曲折的,后半句说明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前进并取得成功,D项正确。A、C两项与该句无关;事情是否能办成功要受客观存在限制,B项说法有误。故本题答案选D。上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单选题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_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及对他的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之情。A: 房玄龄B: 杜如晦C: 周瑜D: 诸葛亮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诸葛亮是三国时蜀汉的丞相,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成都的武侯祠就是后世为祭祀他而兴建的。故本

7、题答案选D。上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单选题 定义: (1)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多种不同能量的觉察,并转换成神经冲动。 (2)知识就是对客体的如实区别或联系。 (3)推理是运用一定的法则从已有知识得出新知识的思维活动。 以下三个例证中,与定义相符的个数有几个?( ) (1)竹竿浸入水中被水折成两段,出水后竹竿又恢复原状。 (2)竹竿在水中并未被折断,而是由于光线的折射使人产生了错觉。 (3)竹竿浸人水中被水折成两段,这是客观不同的缘故。_A: 0个B: 1个C: 2个D: 3个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 考点多定义判断解析第一步:抓住每个定义中的关键词 感觉:关键词为“感官对多种不同能量的

8、觉察”; 知识:关键词为“对客体的如实区别或联系”; 推理:关键词为“从已有知识得出新知识”。 第二步:逐一判断例证,得出答案 例证(1)竹竿被水折成两段,是视觉对水面上的竹竿和浸入水中的竹竿的觉察,符合“感觉”的定义; 例证(2)揭示竹竿未被折断的原因,是对竹竿浸入水中这一现象的如实分析,符合“知识”的定义; 例证(3)只说竹竿被折成两段是由于客观不同,没有体现出“感官对多种不同能量的觉察”、“对客体的如实区别或联系”、也没有“运用法则从已有知识得出新知识”,不符合上述三个定义中的任一个。 故正确答案为C,只有两个例证与定义相符。上题所属考点-定义判断单选题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所蕴含

9、的的哲理是_A: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B: 意识活动本身可以改变客C: 人们的精神活动依赖于物质活动D: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 答案解释:元旦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阜平看望困难群众,新华社记者把这个事件的标题定为“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这里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上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判断题 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_参考答案: 错误本题解释:参考答案:错误(否) 答案解释:解析: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上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0、单选题 以下错误的选项是_。A: 长江、黄河的下游位于东部平原区B: 长江和黄河流域都存在砍伐森林、破坏植被的问题C: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黄河是第二大河D: 水资源丰富是长江和黄河上游的共同特点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第一大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珠江是我国第二大河。故本题答案选C。上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2. 试题:单选题 近年来为了缩小我国居民在收入分配方面的差距,党和政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如提高个税起征点,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国家扶贫标准和城乡低保补助水平等,这些 举措体现了_。A: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B: 再次分配更注重公平C: 劳动报

11、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提高D: 各种生产要素,都能按贡献参与分配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大税收调节力度,是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人分配格局的重要举措。提高个税起征点,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国家扶贫标 准和城乡低保补助水平等都是国家以税收和社会保障机制调节收入的方式,体现了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故 本题答案选B。上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单选题 下列属于内部行政行为的是_A: 行政许可B: 行政处罚C: 行政强制D: 行政处分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内部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内部行政组织管理过程中所作

12、的只对行政组织内部产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如行政处分等。上题所属考点-行政法单选题 责任扩散效应,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因为每一个人都认为助人的责任和助人的失败所带来的可能成本应由大家共同承担,也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他人身上。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体现了责任扩散效应的是_。A: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B: 小柳家发生火灾,大家纷纷来救火,火很快就被扑灭了C: 某区执法部门强行拆迁,被拆迁者义愤填膺,一起砸毁了执法车辆,时候大家并没有感到害怕,因为他们觉得法不责众D: 某女孩被汽车撞倒在地,小红本想上去帮忙,但

13、看见周围还有很多人,觉得肯定会有人管的,所以自己就选择袖手旁观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定义判断。责任扩散效应,时间状语是发生紧急事件的时候。定义内容是,如果在场提供帮助者不止一人,那么帮助危难者的责任应该一起承担,个人的责任会减小。A项不涉及紧急事件的发生,自然也不涉及责任问题,不符合定义。B项,小柳家发生火灾属于紧急事件,提供帮助者不止一人,但并未体现出助人者的责任减小,不符合定义。C项,阻止执法部门强拆,并不涉及帮助危难者,不符合定义中的帮助危难者的状语要求。D项,某女孩被撞倒在地属于紧急情况,由于周围的人较多,小红认为提供帮助的责任减少了,符合定义要求。所以,本

14、题选D选项。上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单选题 王某潜入某工厂仓库盗窃,将仓库货物(价值2万元)扔到院墙外,准备一会儿翻墙出去再捡,偶尔经过此处的刘某发现该货物无人看管,遂将其拿走,据为己有。10分钟后,王某来到院墙外,发现货物已无踪影。对于王某、刘某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A: 王某成立盗窃罪(未遂),刘某成立盗窃罪(既遂)B: 王某和刘某成立盗窃罪共犯(既遂)C: 王某成立盗窃罪(既遂),刘某成立侵占罪D: 王某成立盗窃罪(未遂),刘某成立侵占罪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罪既遂的通说认为,财物离开占有人的实际控制即构成盗窃罪既遂,本案中,王某已经将价值2万元的货物窃得,并扔出墙外,此时,该财产已经离开了占有人的实际控制范围,因此,王某构成盗窃罪的既遂,所以可以排除A项和D项。 关于刘某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刑法第270条规定,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刘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不属于自己的货物(发现无人看管视为是遗忘物)据为己有,构成侵占罪。 本题正确答案是C项。上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