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三单元 关注国家的发展单元综合测试题2(无答案) 鲁教版 试题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206746883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三单元 关注国家的发展单元综合测试题2(无答案) 鲁教版 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三单元 关注国家的发展单元综合测试题2(无答案) 鲁教版 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三单元 关注国家的发展单元综合测试题2(无答案) 鲁教版 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三单元 关注国家的发展单元综合测试题2(无答案) 鲁教版 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三单元 关注国家的发展单元综合测试题2(无答案) 鲁教版 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关注国家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1、2009年12月17日至18日,温家宝总理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世界各国之所以高度关注气候变化,是因为( )关注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气候变化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 气候变化制约着世界各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A B C D2、目前,我国太阳能光热应用面积已占到全球的76%,是整个欧美地区的4倍之多,并以每年20%30%的速度持续递增。而作为世界最大太阳能制造商的皇明集团创业10年已累计推广太阳能800万平方米,相当于整个欧盟7-8年、整个北美16-18年的推广总量,累计为国家节约1

2、000多万吨标准煤,减少各类污染500多万吨,其一年的推广量就相当欧洲的一倍、比北美两倍还多。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A.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建设,可以有效的缓解我国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的问题B.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建设,是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C.我国资源分布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D.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使我国资源形势更加严峻3.有关专家指出,以单位GDP产出能耗表征的能源利用效率,如果以日本为1个单位作比较,那么意大利为1.33,法国为1.5,德国为1.5,英国为2.17,美国为2.67,加拿大为3.5,而我国高达11.5。这告诉我们( )我国的资源需求量将不断增加 我国的资源利用率

3、低、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大A. B. C. D.4.2008年7月24日,著名学者钱俊生、赵建军在生态文明:人类文明观的转型中指出,加强生态建设,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安全,破除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要真正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当前必须实施的战略是(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人才强国战略和西部开发战略C.科教兴国战略 D.资源、环境保护战略 5.经济增长方式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传统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另一种是循环经济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经济

4、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在一些发达国家取得了明显成效。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循环经济就是对资源的简单重复利用 B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C只有发达国家才能发展循环经济 D只要发展循环经济,就可使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6.与百姓生活相关的塑料袋已诞生百年。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并在所有超市、商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我国有关部门之所以大力提倡用布袋子、竹蓝子代替塑料袋,其主要原因是( )塑料袋用处太小,对人类贡献不大 这项发明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能减少商品零售场所的消费支

5、出 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A. B. C. D.7、为创建节水型城市,某市倡导居民使用节水器,这一提议引起了大家的争论。对于是否有必要使用节水器,正确的观点是( )A没必要用,因为我国水资源丰富 B我国是世界上缺水国家之一,应该使用 C在营业生产方面应该提倡节水,家里就算了 D如果交得起水费,就没必要用8、下列行为属于履行环保义务的有( ) A在风景区乱写乱画 B植树造林 C随意倾倒垃圾 D捕捉、贩卖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9、下表是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表,它直接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 )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耕地淡水森林蓄积量铜矿32%24%13%29%A种

6、类单一 B分布不平衡 C开发难度大 D人均占有量少10、2009年7月,我国首次召开全国农村环保会议。目标到2015年,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农村环境监管能力显著提高。这启示我们( ) A环境与资源问题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B保护环境迫在眉睫,事关经济、社会发展C要切实保护资源,就必须停止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 D保护环境应是政府、企业的事,与公民个人无关11、我国政府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建设,利用太阳能,开发核能、海洋能等。这表明了我国( ) A资源分布不合理 B资源浪费很严重 C重视开发新能源 D人口众多12、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运用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

7、艺术形式,将“京”字幻化成人形的主体图案与其下的“Beijing2008”字样和奥运五环巧妙地连成一体,自然流畅。这枚“中国印”(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感 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单一性 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A B C D13、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A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B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有各自的特色C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不一样,生命力最旺盛D中华民族的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未间断14、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

8、心是( )A团结统一 B勤劳勇敢 C爱国主义 D自强不息15、国务院通过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3个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范围。这样调整有利于( ) A弘扬和继承民族传统文化 B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C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D发挥会全体劳动者的聪明才智16、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保证,应该是( ) A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B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D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7、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要有一种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9、这是因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A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 B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C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D有利于吸纳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 18、2008年奥运会“福娃”的形象设计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文化特色,又融入了现代奥林匹克的文化元素。吉祥物一经面世,便赢得了世界人民的普遍喜爱。我们可以从中深深地领悟到:要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不仅要学习和吸收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更要( ) A抑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袭 B珍重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 C促进一开录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D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19、香港义工黄福荣在青海玉树服务期间,玉树发生了里氏7.1级地震

10、,他在奋力抢救地震中被埋压的师生的过程中自己却被余震带来的房屋垮塌夺走了46岁的生命。一时间,这个普通的香港义工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带给无数人深深地感动。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要勇于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把个人的安危放在首位把个人的前途和祖国的发展、民族的振兴结合起来弘扬民族精神 A. B. C. D. 20.在当代发展先进文化就是 ( )抛弃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西方现代文化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尊重世界各国文化的多样性,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A. B. C. D.二、材料题21、2010年11月6日,以“传承、创新、发展”为主题的20

11、10中国(井冈山)红色旅游高峰论坛在江西井冈山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全国主要红色旅游城市市长齐聚井冈山,就新时期红色精神传承与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展开深入探讨。1927年,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形成了井冈山革命精神,井冈山也是早期红色文化形成地区之一。在井冈山革命精神、红色文化形成的地方,来研究如何传承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和红色文化,十分有意义。(1) 材料中的“红色精神”具体是指什么精神?这一精神的核心是什么?(2) 新时期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有什么重要意义?(3) 青少年应如何弘扬和传承红色精神?22. 材料一:2011年3月20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率调研团实地考察我市清水塘丁山重度污染区、清水塘渣场、霞湾港湘江排污口和清水塘工业废水处理厂。清水塘工业区有17个重点项目列入国家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规划,总投资134亿元。材料二:为了加强湘江综合治理,打造“东方莱茵河”,市委市政府决定:力求通过5到10年的时间,基本解决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的重大问题,实现“水清、堤固、航畅、景美”的目标。(1)想一想:造成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2)谈一谈: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湘江污染治理的科学依据。(6分)(4) 说一说:作为一名有志青少年,能为保护湘江做些什么?(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