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调研试题10(无答案) 新人教版 试题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206740558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调研试题10(无答案) 新人教版 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化学调研试题10(无答案) 新人教版 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化学调研试题10(无答案) 新人教版 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调研试题10(无答案) 新人教版 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调研试题10(无答案) 新人教版 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中学2013届九年级化学调研试题10(无答案) 新人教版第卷 选择题(共15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15分)1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将食醋倒入碎鸡蛋壳中检验鸡蛋壳的成分 B测定保鲜膜的保鲜能力C用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 D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2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B航标灯中充入稀有气体C洗涤剂常用来洗涤油污 D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3下列物质中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的是 A新鲜的空气 B蛋白质 C涤纶 D乙醇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将燃烧着的木炭放入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B铜丝浸入

2、硝酸银溶液后,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的金属析出C高温下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红色的粉末变成银白色D向充满二氧化碳的饮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盖好瓶盖后振荡瓶子变瘪5下图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氧气的验满 B浓硫酸的稀释 C过滤 D给液体加热6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用途完全对应的是A氯化钠 食盐 NaCl2 生理盐水B碳酸钙 石灰石 CaCO3 干燥剂C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H)2 改良酸性土壤D氢氧化钠 纯碱 NaOH 厨房清洁剂7目前世界上已证明达菲是能治疗禽流感的唯一良方。莽草酸(C7H10O5)是生产达菲的原料之一,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错误的是A相对分子质量为174 B碳元素质

3、量分数大于氧元素质量分数C莽草酸中有7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D莽草酸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8410808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用可降解塑料代替普通塑料,可以减轻“白色污染”B健身器表面涂刷油漆,可以防止生锈C在室内点煤炉,放一盆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D用乙醇汽油代替含铅汽油作燃料,有利于保护环境9下列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设计、现象和结论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设计现象结论A将铝丝放人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Al CuB分别将相同形状的镁条和铝条点燃放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镁条燃烧得更剧烈Mg AlC分别将锌粉与铁丝放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锌粉

4、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铁丝快Zn FeD分别将铁丝与铜丝放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铜丝无现象Fe Cu10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D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11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C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1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碱能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故碱溶液一定

5、能吸收CO2、SO2、CO气体B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故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D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1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或方法 A NaCl 固体 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B NaCl 溶液 Na2CO3 滴加硫酸溶液至不再产生气泡 C KNO3 溶液Ba(NO3)2 滴加适量K2SO4溶液、过滤 D N2 O2 通过灼热的铜丝14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B用等质量、等浓

6、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C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人硝酸钾晶体15下表提供的四组物质符合图示相连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的是甲乙丙丁ACOO2H2SO4CuOBMgHClCuSO4NaOHCKOHSO3NaOHCuSO4DNa2CO3Ca(OH)2HClCaCl2第卷 非选择题(共35分)二、(本题包括2题,共14分)16 有水(H2O)、双氧水(H2O2)、重水(D2O,“D”表示原子核中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氢原子)三种物质,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这三种物质所含的元素共有 种,从化学性质的角度看, (选填“H2O2”或“D2O”)与水

7、的化学性质有较大的差异。 下列“水”中,一定属于纯净物的是 。 软水 汽水 冰水混合物 雨水 矿泉水 肥皂水 小明按如图配方自做一瓶清凉甘甜的汽水。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其化学式为 ;小苏打中含有的金属元素的名称是 。 打开汽水瓶盖产生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该气体由柠檬酸与 反应生成。 要测定某地采集到的雨水是否为酸雨,下列提供的试剂(或仪器)宜取用 。A紫色石蕊溶液 B无色酚酞溶液 CpH计17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并在括号中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实验室用一种暗紫色固体制取氧气 ,( ); 用稀硫酸除去铜粉中少量的氧化铜粉末 ,( ); 金属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扑救,因

8、为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另一种单质 ,( )。三、(本题包括2题,共11分)18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 该小组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II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填字母)。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9、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I、III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19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粗盐水合成氨厂NaCl饱和溶液精制NH3过滤NaHCO3晶体滤液提取副产品Y溶液煅烧Na2CO3 + X + H2OCO2Ca(OH)2X制碱原理可表示为: NaCl + CO2 + NH3 + H2O = NaHCO3+ NH4Cl X的化学式为 。 Y是滤液中最主要成分,Y与Ca(OH)2反应的产物之

10、一可用于循环使用,Y的化学式为 ,此反应产生的可循环利用的物质的名称为 。 Y常用作氮肥使植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现有用熟石灰改良过的酸性土壤需要施加氮肥, (填“可以”或“不可以”)使用Y。四、(本题包括1题,共10分)20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Na2CO3、NaHCO3的性质后,了解到它们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那么如何鉴别Na2CO3和NaHCO3呢?带着这样的疑问,他们进行了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 Ca(HCO3)2可溶于水; NaHCO3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猜 想】 甲同学认为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乙同学认为可用CaCl2溶

11、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甲、乙两同学的猜想是依据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反应均有沉淀产生;又知道Ca(HCO3)2可溶于水,因此猜测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分别与NaHCO3溶液混合不会产生沉淀,从而鉴别出两种溶液。 丙同学认为固体Na2CO3、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鉴别。【实验探究】 甲同学在两支分别盛有少量Na2CO3、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各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两支试管中的现象相同,均产生了白色沉淀,实验结果与猜想不一致,即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乙同学将CaCl2溶液加入到分别盛有少量Na2CO3、NaH

12、CO3溶液的试管中,发现两支试管中也都产生了白色沉淀,实验结果出乎意料,但根据观察到的其他实验现象,他认为仍可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丙同学分别取了一定量的Na2CO3、NaHCO3固体于大试管中加热(如右图所示): 加热Na2CO3时,开始即见小试管中有少量气泡产生,继续加热,气泡逐渐减少,未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加热NaHCO3时,丙同学观察到实验现象与不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是合理的。【问题讨论】 小组同学对上述实验展开了讨论,对甲同学的两个实验进行了比较,并从物质在溶液中解离出不同离子的微观角度分析了原因(如图1、图2)。请写出Na2CO3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NaHCO3与澄清石灰水混合时参与反应的离子: 。 图1 澄清石灰水与Na2CO3溶液反应 图2 澄清石灰水与NaHCO3溶液反应 乙同学的两个实验中,大家对CaCl2与Na2CO3溶液的反应比较熟悉,而对CaCl2与NaHCO3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