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普理解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合物之间的应用浙江版知识精讲 试题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206740463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普理解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合物之间的应用浙江版知识精讲 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普理解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合物之间的应用浙江版知识精讲 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普理解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合物之间的应用浙江版知识精讲 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普理解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合物之间的应用浙江版知识精讲 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普理解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合物之间的应用浙江版知识精讲 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自然科学理解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合物之间的应用浙江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理解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合物之间的应用二. 重点、难点:掌握物质间相互转化的规律能利用化合物之间的关系,解决酸碱盐之间的实际问题。【典型例题】第一类:物质推断题(解决这一类的题目,要从现象入手,然后根据无机物之间的关系和无机物的性质,找到突破口,解决问题。)1、有A、B、C、D、E、F六种物质的稀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K2CO3、BaCl2、Ca(NO3)2、NaCl、H2SO4、AgNO3中的某一种溶液。下图为常温时上述溶液两两混合的部分实验现象,其中“”表示生成沉淀,“”表示生成气体,“”表

2、示无明显现象或生成微溶物。请回答下列问题:在下图中的空格内用“”“”“”表示出对应反应的实验现象,问:F是 。解答:解决这道题目,可以先把K2CO3、BaCl2、Ca(NO3)2、NaCl、H2SO4、AgNO3相互之间反映的现象各自列出来,例如:K2CO3与BaCl2反应产生沉淀,与NaCl反应无现象,与H2SO4反应产生气体,与AgNO3反映也产生气体。将其他物质互相反映的现象全部列出来,对照上面的表格,将A、B、C、D、E、F分别是什么列出来,解决本题目。(2)硝酸钙或Ca(NO3)22、现有Cu、CuO、CuSO4、C、CO、CO2 六种物质,它们的反应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每个字母分别

3、代表上述六种物质中的一种)。(1)请利用初中所学知识推断图中Y、Z、W、N分别对应物质的化学式:Y 、Z 、W 、N ;(2)写出M N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X W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这是一道表格型的推理题,其实解决方法雷同,Cu、CuO、CuSO4、C、CO、CO2这六中物质两两反应的现象列出来,再根据表格,知道,X能得到的物质有三种,W能由四中物质分别得到,所以Z是二氧化碳,由此推导出去。答案:(1)CO CO2 Cu CuSO4 (2)CuO H2SO4 CuSO4 H2O (3)2CuO C 2Cu CO2第二类:实验题1、镁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材料,目前世界上60的镁从海水中提

4、取。主要步骤如下:(1)为了使MgCl2转化为Mg(OH)2,试剂可以选用 ,要使MgCl2完全转化为沉淀,加入试剂的量应 。(2)加入试剂后,能够分离得到Mg(OH)2沉淀的方法是 。(3)试剂可以选用 。(4)无水MgCl2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后会产生Mg和Cl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根据所给的实验流程,由前向后,因为海水中含有氯化镁,而氯化镁要与碱反应产生沉淀氢氧化镁,所以试剂可以选用氢氧化钠。第二小题,要分离出沉淀,当然要用到过滤的方法,而氢氧化钠要得到氯化镁,需要与盐酸反应。答:(1) NaOH 过量 (2) 过滤 (3) 稀盐酸 (4) 2、有A、B、C、D四瓶失去标签的

5、白色粉末(均为纯净物),已知它们可能是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钾、硫酸钾中的一种。某学生的鉴别实验过程记录如下:步骤1:取A、B、C、D四种白色粉末各一药匙,分别放入四支洁净的试管中,各加蒸馏水2 mL,振荡后静置。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只有盛放A的试管中液体呈蓝色,其他均呈无色。步骤2:继续向盛放B、C、D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稀硫酸,只有D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其他均无明显变化。步骤3:将步骤2盛放B和C的试管中固体滤出后,向滤液中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请根据该学生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1中“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与该学生预测的“只有一支试管中有固体存在,其他试管中均为澄清溶液

6、”的现象不同,其原因可能是 。(2)步骤3中,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根据该学生的实验,请选择下列或中的一个问题回答:四种白色粉末均已一一鉴别出来,分别是 (写代号及其对应物质的化学式)。四种白色粉末只能部分被鉴别出来,分别是 (写代号及其对应物质的化学式);对尚未鉴别出来的物质,请设计实验进行确定,并填写下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解法1:(1)取用固体过多(或加水量较少,或固体未能完全溶解)(2)B(或C)的试管中出现大量白色沉淀,C(或B)的试管中出现少量白色沉淀 (3) A是CuSO4 B(或C)是K2SO4 C(或B)是KCl D是CaCO3解法2:(1)取用固体过多(或加水

7、量较少,或固体未能完全溶解)(2)两支试管中均出现白色沉淀(3) A是CuSO4 D是CaCO3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1. 取少量B、C的粉末分别放入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足量水,充分振荡后观察2. 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两支试管中均为无色澄清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的原物质是K2SO4;仍是澄清溶液的原物质是KCl第三类:计算题1、运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可能含有少量氯化钠。现取某种仅含有氯化钠一种杂质的纯碱样品23.4 g全部溶解在350.0 g水中,再加入氯化钡溶液166.0 g,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过滤出沉淀并干燥后,称得沉淀的质量为39.4 g。(1)求23.4 g纯

8、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2)求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溶液质量分数的题目,不仅要用到质量守恒,而且要用到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注意两个细节,一是沉淀是纯量,可以直接用入化学方程式,二是原物质中也含有氯化钠。答案:(1)21.2克 (2) 5.12%2、宇宙飞船内,宇航员呼出的气体要通过盛有氢氧化锂的过滤网,以除去所含的二氧化碳,如下式所示:2LiOH(固)CO2(气)Li2CO3(固)H2O(液)(1)试计算1g氢氧化锂所能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2)若用氢氧化钾来代替氢氧化锂,试计算1g氢氧化钾所能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3)利用(1)和(2)所得的结果,试解释为什么宇宙

9、飞船选用氢氧化锂来吸收二氧化碳较用氢氧化钾为佳:_。(4)若每位宇航员每天所呼出的二氧化碳平均是502L,我国今年发射的“神州6号”上有2名宇航员进行一项为期5天的太空任务,试计算在宇宙飞船上应携带氢氧化锂的质量(在宇宙飞船内的温度和气压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为1.833gL)。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的计算题,第一小题,只要直接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就可以,第二小题,也雷同,第三小题要在前面两题的基础上比较,最后要注意,计算中要用纯量。答案:0.92g 0.39g 因为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锂比氢氧化钾吸收的二氧化碳多 10038.2g3、小明在课外活动中用一定量的金属R (反应后生成正二价)和稀盐酸反应制

10、取氢气,所做5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假设每次实验所产生的氢气全部被收集,体积在同温同压下测定)。实验编号R 的质量(g)稀盐酸体积(ml)生成H2的体积(L)11.550.01.4722.050.01.9632.250.02.1642.550.02.1653.050.02.16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上述实验中,金属一定过量(太多)的组的编号是 ,稀盐酸一定过量的组的编号是 。在当时实验条件下,H2的密度为0.085克/升,求反应所用金属R的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这是一题表格型的计算题,首先要对起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稀盐酸的用量相同,1、2两处,产生的氢气在增多,那么

11、R就过量,而4、5产生的氢气不变,也就是盐酸已经反应完全。要求出R的原子量,就需要利用R完全反应的时候的氢气的质量,所以可以用1、2两次的数据。R2HClRCl2H2来计算。注意,氢气要转化成质量。答案:4和5,1和21.96L氢气的质量为:1.960.0850.167gR2HClRCl2H2 x 22 0.167 解得x23.95第四类:实验探究题1、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不知你注意了没有,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象是生了“锈”一样。某化学活动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猜想: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

12、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猜想: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猜想: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 猜想: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并且苹果“生锈”的速度还可能与温度有关。【收集证据】 (一)查阅有关资料:已知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二)实验探究:针对上面的猜想至猜想,化学活动小组依次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依次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请你将他们设计的可行的实验探究方案,填写在下表中。猜想可行的实验方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猜想将一小块果肉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果肉表面不变色。猜想果肉表面变色。猜想果肉表面不变色。猜想果肉表面不变色。猜想温度高的先变色。【得出结论】 。【反思与评价】 (1)在四种猜想中,你认为猜想 (填代号)最不合理,理由是 。(2)在验证猜想时,同学们发现,如果水不与空气隔绝,果肉放在水中时间长了也会变色,其可能的原因是 。【应用】根据上述结论,要防止果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