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阅读一百天98(含解析) 试题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206725841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 阅读一百天98(含解析) 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 阅读一百天98(含解析) 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 阅读一百天98(含解析) 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 阅读一百天98(含解析) 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 阅读一百天98(含解析) 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一百天98 年 月 日 班级 姓名 评价 1、 古诗词阅读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情感。B.全诗一共八句,既有声音的描写,也有色彩的描写。C.作者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而是从颜色入手。D.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肃杀而悲壮的气氛。2. 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谈谈“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它妙在何处。3.尾联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文言文阅读:【甲】愚公移山(节选)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

3、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乙】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 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注释:浣衣:洗衣服。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意:估计。4.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1)惩山北之塞( )(2)固不可彻( )(3)甚矣,汝之不惠( ) (4)虎亦寻卒去( )5.将下列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4、甲文中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对移山都持否定态度。B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此句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应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称赞。C甲乙两文均运用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的形象。D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历颇深,也很天真可爱。7.结合甲文愚公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观点。联系实际谈一下你的体会。2、 现代文阅读(1) 记叙文阅读住在母亲的掌心查一路(一)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问,今天是什么日子?我想了半天。母亲说,今天是你的生日啊。三十几年了,母亲不怎么看日历,儿子的生日却一次不

5、落地记得。小时,日子过得再怎么艰难,母亲到了这时总给我煮两个鸡蛋。而且,母亲总要将手长时间放在我的头顶上抚摸,让我周身流遍慈爱。 儿子回家了,我问儿子,今天是什么日子,儿子说,今天星期五,明天不用上学了。妻子回家我问妻子。妻子说,今天18号,好像还是星期五,有同一首歌。连我自己都不记得,他们还会记得?儿子的生日只有母亲记得。因为几十年前的那个寻常日子,一个生命的诞生,对其他人无足轻重,而对一位母亲来说,却惊天动地。 (二) 母亲犹豫了好长时间,她有些急切,又有些迟疑。终于,她拿出了一块玻璃。我不知道她这是干什么。母亲说,把它放在你的电脑前面,兴许能挡挡辐射。这是一块普通的窗户玻璃,不普通的是,

6、边角已被母亲用砂轮磨得光滑如水。这才回想起,母亲一段时间以来,不断向我打听有关电脑辐射的知识。 我日夜坐在电脑前写作。母亲不知从何处听说,电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伤害”被紧张和担忧无限夸大。而她又一直认为她的儿子是何等的粗心大意。能想象出,多少个不眠之夜,母亲冥思苦想,才想出了“高招”。当儿子对一切都粗枝大叶掉以轻心时,母亲的心,却像敏感的雷达,小心地捕捉着可能对儿子构成伤害的蛛丝马迹,母爱无微不至。 (三)每次去看望母亲,她都会整上一桌子山珍海味。她静静地坐在桌边,希望能看到儿子昔日狼吞虎咽的样子。可是,我现在的食量不能让母亲满意。后来几次去,就发现阳台上放了几口大缸。缸里是为我制作的泡菜。

7、我边吃边赞美泡菜,重新做出狼吞虎咽的样子。 母亲终于满意了。每次她用一只很大的玻璃瓶装好泡菜让我带回来。坐在车上,我把泡菜放在掌心。脑海里想象着白发的母亲,是怎样快乐地在几口大缸之间围绕穿行。在那个寒冷的季节,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每次的玻璃瓶都用一块毛巾包好,外面再套上网兜。让我的手掌时时感到温暖。车子载着我离家几百里。我在外漂泊,我已经不是一个孩子。可是在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就像手中的泡菜,仍然住在母亲的掌心。 8、请分别拟一个小标题,概括作者写母亲的三件事情:(每个不超过6个字)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9、请结合语境说说“当儿子对一切都粗枝大叶掉以轻心时,母亲的心,却像敏感的雷达

8、,小心地捕捉着可能对儿子构成伤害的蛛丝马迹。”加点词语的含义。 蛛丝马迹: 10、作者说“我边吃边赞美泡菜,重新做出狼吞虎咽的样子。”如何理解“狼吞虎咽”? 11.从文中找出能表现“母爱无微不至”的细节的语句,并加以说明。12、文章标题“住在母亲的掌心”有什么深刻含义?深刻含义: 13、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许我们也会有类似的经历,也忽视了很多这样的细节,结合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 (2) 议论文阅读人生之“半” 中华的传统之中,对于“半”之一字似是颇为偏爱,且多义深刻,蕴含着许多人生哲理。所谓的“半”,并不全指中庸之道,即使在当今社会,它也有着极为智慧的指导意义。菜根谭中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

9、此中大有佳趣。”细品之,有感于心,这乃是说的一个度的问题。半开之花,正是美丽绽放的过程中,会让人想到一日比之一日的鲜艳。而面对开到极致的花朵,我们难免会想到盛极而衰,想到落红如雨。有时人亦如此,不看碌碌无为时,不看飞黄腾达时,只看他在路上的跋涉,就是一生中最美的片段。此时,人心中希望正好,信心正浓,已走过了黯然落寞、彷徨无助的凄凉,还未被骄傲侵蚀,未被光环掩映,正是最值得注目的时刻。人生事多是如此,莫要做到极致,就会回味悠长。如酒饮微醉一般,尝到了酒香,在微醺中陶然有真意。若是一醉酩酊,则境界全变。如此就想到了吃饭,一些聪明的人只吃到半饱便停箸不食,这大合养生之道。常有人吃饭时,不吃到无法下咽

10、绝不罢休,此时一想美味则憎恶盈胸,更有欲呕欲吐之感,全无美好回味之趣。不说养生方面,单就面对美食的那份自制力,就能体现出一个人面对诱惑时的心态。更有一种美好的情境让人神飞。如林黛玉咏海棠诗中所云:“半卷湘帘半掩门。”那实是一个极美的瞬间,珠帘半卷,自有一分烟火之气蕴于其中,宅门半掩,则多情致而少寂寥。于此间,人心皆静,一如帘外当空晓月,未至圆时,并无盈缺之憾。有的只是时光轻缓,岁月静美。对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困扰我们的种种烦恼忧虑,我们皆可如醉翁般洒脱,“半随流水,半入尘埃”。有此情怀,便在夏日午后,静卧榻上,于半睡半醒之间,虽闻红尘嘈杂,但觉万虑皆宁。世间之事多存缺憾,我们常常强迫自己去追求一种

11、完美,却总是落得满心伤怀。故此,人生当求半而不贪全,当我们贪恋追求一种完满,有时实如水中逐月,更可悲的是,我们还觉得自己是在积极地求取进步。求半即知足,知足当可常乐,这并非是消极,而是一种睿智。而知足并知不足,则是一种境界。人们常常羡慕书中那些别样的人,如半官半隐的王维,或古代那些半耕半读之人,我们钦羡他们的安逸平和,而我们的烦恼来源于在世事奔忙劳碌中,心被填得满满,连梦里都不得清闲。究其根本,是我们不能把心腾出一半来,去容纳一些喜欢的东西。一直觉得全力以赴,全心予之才能成功,实则那是一种羁绊,若在心里融入自己所欣喜的种种,你会发现,脚步更从容,生活并没有那么疲累。有这样的一份心境,才会体会那种“半院秋风半院露、半床明月半床书”的意趣。半中有真意,是人生的本真所在,亦是尘世劳繁中的我们回首时那让人心动的心灵家园。(包利民发表于中国青年2013年第6期卷首) 14. 概括说说第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15. 请指出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16. 概述本文的论证思路?17. 如何理解第段划线句子。18. 文章结尾作者说道“半中有真意,是人生的本真所在”,这是作者对人生的独到领悟。读罢此文,结合文章的中心论点,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