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模(即期末)试题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206725816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一模(即期末)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一模(即期末)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一模(即期末)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一模(即期末)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一模(即期末)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嘉定区2015年中考语文一模(即期末)试题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会当凌绝顶,_。(望岳)2._,晓驾炭车碾冰辙。(卖炭翁)3.衣带渐宽终不悔,_。(蝶恋花)4.了却君王天下事,_。(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5.山行六七里,_,酿泉也。(醉翁亭记)(二)阅读宋词,完成6-7题(4分)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6、密州出猎的季节是_季。(2分)7、“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作者_的心情。(2分)(三)阅读下文

2、,完成8-10题(8分)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憫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8、本文的作者是_(朝代)的_(人名)。(2分)9、用现代韩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_10、这则寓言的寓意是_(3分)A、赞叹老虎的谨慎。 B、讽刺外强中干者。C、惋惜驴子的轻敌。 D、鼓舞人们的斗志。

3、(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11-13题(12分)刘氏善举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憾。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皆尽,乡邻纷纷给其衣物,且为之伐木建第,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1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 (2)屋舍衣物皆尽( )12、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和别人做好事,是作做人的本分,谁没有困厄、情势紧迫的事呢?B.对别人做好事,是作做

4、人的本钱,谁没有困厄、情势紧迫的事呢?C.为别人做好事,是作做人的根本,谁没有困厄、情势紧迫的事呢?D.跟别人做好事,是作做人的基础,谁没有困厄、情势紧迫的事呢?13、“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刘氏的“善举”具体表现在:(1)_;(2)_。刘儿“悟”出的道理是_(5分)二、现代文(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自由要以邻为伴自由是一个迷人的字眼。因为,作为一个个体的生命,有了自由,才有可能获得生活的幸福。自由,是人们追求的境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勾画了一个未来社会的愿景“在那里,每个人

5、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中国的改革始自对“自由”的尊重,从最初的“大包干”改革,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于自由的保障,让整个社会和人的创造力、活力真正迸发了出来。自由从来就如此重要。那么,实现自由,就是不受约束,不受限制,随自己的意志活动吗?答案是否定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自由要以邻为伴。自由就要以邻为伴,就要转变观念,视邻为友。邻居者,朋友也,友生也。古有“虽有兄弟,不如友生”的歌谣,今有“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的民谣,都说明一个道理:要把自己置于社会大家庭之中。自己生活,也要让别人生活;自己追求幸福,也要允许别人追求快乐,从而自觉地把个人一己之自由变为

6、别人自由发展的“助推器”,而不是“绊脚石”,更不是“灭火机”。自由,要以邻为伴,还要善于合作,善于沟通。陶潜有诗云:“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大意是:邻居朋友经常来我这里,谈谈过去的事情,人人畅所欲言。)既然是邻曲、朋友,就要“时时来”、“谈在昔”。只有“时时来”,勤走动,才能增进友谊;只有“谈在昔”、多沟通,才能求同存异。无数事实都证明,合作,使邻居亲上加亲;沟通,让邻居亲密无间。自由就要以邻为伴,_是人与人为伴,_是人与自然为伴。邻者,可以是社会,也可以是自然;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社会有动力,自然有活力;人之有生命,物之有寿命。对自然,要敬畏;对物质,要爱护。如此,来实现人与人和人与

7、自然之间的和谐,实现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预示的:使“人才在一定意义上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从而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14、根据上下文,将词语正确的一项填入第段画线处(3分)A.仅仅 也 B.不但 而且 C.只要 就 D.只有 才15、第段“自由从来就如此重要”中“此”指的是_。(3分)16、第段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其作用是_。(4分)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论证结构是_。(4分)18、下面这段文字放在那一段最恰当?请从论证的角度具体阐明理由。(6分)唐代的官黄门监卢怀慎与姚崇同在相位,却以才能不及姚为由,遇事一概避让,统统让姚崇作主,不仅难被人

8、称为“良伴”,甚至连“同伴”也配不上,反被时人称之为是“绊脚石宰相”。(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冬阳 童年 骆驼队城南旧事出版后记林海音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爸爸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呢?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

9、跪了下来。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很难看。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10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们

10、带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11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12“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们,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13爸爸想了想,笑笑说:14“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15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的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

11、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峰上。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16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17“夏天它们到哪里去?”18“谁?”19“骆驼呀!”20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21“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22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23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24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25我默默地想,慢

12、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见,听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相关链接: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呵。北京而今已物移人非了。可是,随着岁月的荡涤,在我,一个远方游子的心头,却日渐清晰起来。我所经历的大事也算不少了,可都被时间磨逝了。然而,这些童年的琐事,无论是酸的、天的、苦的、辣的,却永久地印在我的心头。19、题目冬阳童年骆驼队中“冬阳”是全文_的感情基调;“童年”是全文的主要内容;“骆驼队”是全文的_。(4分)2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正文所叙述的事:(1)_(2)_(3)_(4)询问骆驼队去处(6分)21、第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其表达效果是_。(3分)22

13、、有人认为,作为“出版后记”,写到“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就可结束了。请联系正文和相关链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说你的理解。(4分)_23、对本文主旨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_(3分)A.说明城南旧事出版情况。 B.抒发对故乡北京的思念之情。C.赞美骆驼们耐得寂寞的品质。 D.表达远方游子的哀愁与伤感。三、综合运用(11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4-26题(11分)寒假在即,为培养同学们的实践能力,义云学校觉得开展以“锻炼体验成长”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9年级(1)班汪涛同学准备申报其中一项,设计表格如下。请按照要求完成题目。_申报人基本情况姓名性别男班级申报类别(限报一项)A.展馆讲解 B.捐款义卖 C.交通宣传 D.社区服务申报理由(从实践目的、自身条件等方面说明)(80字左右)24、姓名:_ 班级:_25、为这份申报表拟一个合适的标题:_26、请选申报类别:_ 申报理由:_四、写作(共60分)27、题目:在路上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