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阅读一百天97(含解析) 试题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206725799 上传时间:2021-11-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 阅读一百天97(含解析) 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 阅读一百天97(含解析) 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 阅读一百天97(含解析) 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 阅读一百天97(含解析) 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 阅读一百天97(含解析) 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一百天97 年 月 日 班级 姓名 评价 1、 古诗词阅读望月有感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1.结合诗意理解“羁旅”、“寥落”的含义?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前两联写由于战乱、饥馑,家业无存,田园荒芜,家中亲人四海漂泊。B尾联是想像之语,虚实结合,表达了兄弟们同时望月产生的怀乡思亲之情。C全诗语言平实,不事雕琢,意蕴深厚,真挚动人,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D全诗通过描写骨肉离散之苦,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3.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一句抒

2、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不满情绪。2、 文言文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

3、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4.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徐公何能及君也/及郡下,诣太守B王之蔽甚矣/横柯上蔽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孰视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6.齐王纳谏后有三大变化,

4、这三大变化是:_;_;_。(用原文填空) 7.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简述邹忌讽谏艺术的特点?3、 现代文阅读(1) 记叙文阅读两个人的旋转木马王懿周日,带女儿宝宝去儿童乐园,三岁的小孩子,乐此不疲地乘坐旋转木马。无奈,只得陪她一圈圈坐下去。很简单的游戏,旋转,升腾,降落,单调的圆圈,单调的音乐重复播放,是那首连孩子也会唱的生日快乐。身边的人换了一个又一个,小丫头还是不肯下来,坐在旋转的木马上咯咯地笑个不停,蓬蓬裙随着木马的起伏飘飘绕绕,像个幸福的小公主。不知什么时候,前面的木马上,再度换了主人,竟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头发全白了,大概七十几岁的年纪,想必是带着孙子或外孙来玩的。可找过去,老人身边

5、,并没有小孩子。 木马如此转了一圈又一圈,音乐重复停顿又重复开始,前面的奶奶竟然也同女儿一样,一圈一圈地坐了下去,身边的人来了走,走了又来,老奶奶坐在那里旋转着,起伏着,一头白发在午后的阳光下竟也生动无比。是个奇怪的老人呢,旋转木马,到底是小孩子的游戏,几乎从未见过这般年纪的老人来玩,如此兴致勃勃地玩宝宝终于坐够了,在音乐又一次停顿的空当,伸出手要我抱她下来。我也终于看到了老人的面容苍老而和善的面容,随着木马的旋转起伏,带着孩子一样简单快乐的笑容。后来,老人慢慢下了木马,下了旋转的圆盘,却似乎意犹未尽,又回头,用向往的眼神,看着木马又载着一些孩子慢慢旋转起来。我走过去,假装随意地问:奶奶,带孩

6、子出来玩啊?她转头,看着我,忽然笑了,摇头:不是带孩子,是我自己来玩。这个奇怪的老太太。我笑笑,不好再问什么,低头去逗宝宝。老人却拉着宝宝,主动接着我的话题说:想坐坐旋转木马,想了好多年了。我年轻的时候看过一部电影,是国外的片子,里面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在过生日的时候,被自己的男朋友带着去坐旋转木马,她穿那么好看的裙子,好像要飞起来那时候他说,等有旋转木马了,到我过生日的时候,一定带我去坐。可是有了木马的时候,他却站不起来了。后来他说,等到他病好了,一定带我去坐旋转木马就这样说着说着,我们都老了,他到底也没有站起来,去年,他走了今天是我70岁生日,昨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中他说,要带我去坐旋转木马

7、。我知道,他心里还惦记着呢,所以我就跟他说,今天,我一定来坐旋转木马,带着他,高高兴兴的我转了一下身,掩饰着已经漫过眼帘的泪。然后蹲下身来抱起宝宝,我说,宝宝,现在,咱们去陪奶奶再坐一次旋转木马,好吗?小丫头睁大眼睛看看我,又看看老人,用力点了点她的小脑袋。那个周日的午后,并排的旋转木马上,我和宝宝一起,陪着满头白发的奶奶,一圈一圈地坐着旋转木马,和着音乐,唱着那首古老的生日歌我知道,那天的旋转木马,只属于两个人,相亲相爱的两个人,即使他们之间,已隔着人间与天堂。8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故事的主要内容。_ 9文中画横线句中都有“奇怪”一词,使作者感到“奇怪”的原因是否完全相同?为什么。_ 意,

8、具体分析词语在每一处的含义的不同。10请简要分析“我”和老奶奶两个人物形象所具有的特点。_ 11体会下列句子所蕴涵的情感。竟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头发全白了。 _ 我转了一下身,掩饰着已经漫过眼帘的泪。 _ 12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游戏、音乐的简单和单调? _ 13文章题目“两个人的旋转木马”有何作用? _ 对象、重要事件、作者情感等信息,甚至可以借此把握(2) 议论文阅读敝帚自珍也是一种病我的母亲是个敝帚自珍的人。家里很多旧东西,她舍不掉丢掉。放眼偌大的家里,有些东西甚至用了30多年。有一张吃饭用的小方桌,从我记事起就有了,到如今母亲仍然舍不得换新的。那张小方桌上,布满斑驳的流年痕迹

9、,坑坑洼洼,甚至有些摇摇欲坠,我总担心吃着饭,它会突然塌倒下来,结束它漫长的使命。我还总是想,如果用显微镜看这张桌子,说不定上面有多少细菌呢,那些坑洼裂痕里,肯定不会有多干净。最让我不能忍受的是,如果吃饭时饭粒掉到桌子上,母亲会飞快地捡起来吃掉。 去年,父亲把家里装修了一遍。母亲却不肯丢掉任何东西,焕然一新的家,散落着很多经年的旧物,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尤其是衣橱里,层层叠叠的旧衣,塞满了每个角落,散发着陈年的味道。每次打开来,就像进入一个阴暗潮湿的时光隧道,让人压抑。有一次,母亲还想把我小时候穿的旧衣服改了给我的女儿穿。我坚决拒绝,现在有那么多款式颜色都很漂亮的衣服,为什么不让孩子享受生活赐予

10、的美丽?可母亲呢,依旧敝帚自珍,守着一堆堆的旧物度日。 我总是劝母亲,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因为这些“食之无味”的鸡肋般的旧东西,会错失许多新鲜尝试的机会。后来,我在一次吃饭的时候,装作不小心的样子,故意推翻了那张小方桌,它立刻散了架。从此,父母吃饭用上了新的餐桌。新餐桌光洁干净,在上面吃饭都觉得有食欲。母亲从中得到启发,主动丢弃了很多留了多年的旧物,家里清爽了许多。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容易敝帚自珍,守着残缺的东西不肯放手,无法开始新的生活。那年,妹妹失恋了,她爱的那个男人移情别恋,一去不回。妹妹陷入到深深的痛苦中不能自拔,一边咒骂他,一边却把他的照片、信件,还有他送的礼物等反复翻出来看,咀嚼曾

11、经的回忆。那次妹妹还拉着我,说是去200公里外的海边玩,其实她的目的只是为了打听一下那个人的消息。看得出来,妹妹很珍惜那段感情,但是爱走远了,感情成了千疮百孔的旧物,何必再敝帚自珍,纠缠其中不能解脱?我对妹妹说,他辜负了你,不值得留恋了,彻底忘了他吧!妹妹终于下了决心,把关于他的一切统统扔掉。没多久,她开始了一段新感情,最终收获了幸福。 我们总是以为,属于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即使它没有任何价值也不想放弃。写作中,我习惯把稿子写得很长,与编辑沟通的时候,他们经常告诉我,你的稿子长而不精练,可是,我从头看到尾,觉得每个字都是自己用心写的,都是宝贝。一位编辑说,你把稿子删掉1000字试试看,我照着做了

12、。再读删改后的文章,觉得废话少了,文章精短有力,像一棵树剪了旁逸斜出的枝干,语言表达鲜明了,主题也突出了。那些多余的文字,其实根本就是“敝帚”,早该丢掉了。 敝帚自珍也是一种病,不懂得舍弃,就不能得到。人生就是不断舍弃不断得到的过程,不让“敝帚”绊住我们前行的脚步,才能收获前路上的花开灿烂。 (青岛日报 马亚伟) 14. 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15.本文作者是如何安排议论思路的。请作简要梳理。16辨析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本文论据的有哪些?A. 有两个人相约到山上去寻找精美的石头,甲背了满满的一筐,乙的筐里只有一个他认为是最精美的石头。甲就笑乙:“你为什么只挑一个啊?”乙说:“漂亮的石头虽然多,但我只选一个最精美的就够了。”B.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C.猴子掰玉米,一边掰一边丢,最后一无所获。D.陶渊明放弃在官场里的争斗而归隐田园。17.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1)其实,我们很多人都容易敝帚自珍,守着残缺的东西不肯放手,无法开始新的生活。(2)文章精短有力,像一棵树剪了旁逸斜出的枝干18. 文末提到“人生就是不断舍弃不断得到的过程,不让“敝帚”绊住我们前行的脚步,才能收获前路上的花开灿烂。”结合多文章的理解,联系实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